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除草剂对泽蛙蝌蚪的毒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1984—1985年用28种除草剂对稻田泽蛙蝌蚪进行了急性毒性测定。发现不同的除草剂对蝌蚪的毒性不同,毒性大的有五氯酚钠、毒草安等,毒性较大的有丁草胺、丹醚、杀草丹等。混合剂的毒性比单一制剂大。在加工剂型中,乳油的毒性比可湿性粉剂大,粉剂、颗粒剂则较小。蝌蚪对除草剂反应敏感,达一定浓度后,若药量稍有增大,就会迅速引起大量死亡。稻田化学除草时,防止对蝌蚪的伤害,是保护蛙类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2.
谢文华  陶双伦  杨冬梅  梁静  李俊年 《生态学报》2014,34(22):6583-6588
种群密度效应主要表现在影响和调节种群的死亡率、发育速率、繁殖率以及扩散、迁移等反应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参数。分析密度对大树蛙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有助于探究外界环境因子导致大树蛙种群密度迅速下降的作用机制。设置了15、20、25只/L和30只/L 4个密度组,测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体长、发育时间和存活率。结果表明,在15—30只/L范围内,密度升高显著降低了大树蛙蝌蚪尾长和体长的生长速率,减小其变态期的尾长和体长大小,其中与15只/L相比,20、25只/L和30只/L 3组蝌蚪的尾长分别降低了11.6%、11.8%和13.9%,体长分别降低了11.1%、9.5%和12.9%;随着密度的升高,大树蛙蝌蚪发育至跗蹠部伸长期和前肢伸出期的所需时间显著延长;大树蛙蝌蚪生长后期的存活率随密度升高显著降低,但密度对蝌蚪生长早期的存活率影响不显著。因此,密度升高可显著减小大树蛙蝌蚪的尾长和体长、延长发育时间和降低其生长后期的存活率,可能影响大树蛙蝌蚪变态后的适合度。  相似文献   
53.
蝌蚪的呼吸     
目前我国现行的许多版本的初中生物学教材都将两栖动物定义为: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陆生,少数成体水生,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可辅助呼吸……那么两栖动物的幼体是否只用鳃呼吸呢?早在1931欧洲的研究人员就发现蝌蚪用鳃、肺  相似文献   
54.
不同发育阶段的斑腿树蛙蝌蚪对敌敌畏遗传毒性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耿宝荣  薛清清  连迎  姚丹 《动物学报》2006,52(5):892-898
敌敌畏是我国农田中使用最普遍的有机磷杀虫剂,它通过干扰对神经传导起重要作用的胆碱酯酶的活性,起到接触和摄入毒杀昆虫的作用,也对当地水生动物及种群造成很大威胁。本文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农田区域的斑腿树蛙蝌蚪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电泳方法比较了暴露于不同浓度(2.08,4.16,6.24,8.32,10.40mg/L)的敌敌畏溶液中三个发育阶段的遗传毒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敌敌畏溶液暴露24h,对早期和中期阶段的蝌蚪造成极显著的DNA损伤(P<0.01),甚至在敌敌畏浓度低达2.08mg/L的溶液中也产生显著的损伤(P<0.05);统计分析表明,DNA长宽比率与敌敌畏剂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早期阶段和中期阶段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P<0.01)和0.954(P<0.01)。对于后期阶段的蝌蚪,所有浓度的敌敌畏溶液都未导致明显的DNA损伤,作者认为进入变态阶段的蝌蚪对敌敌畏的敏感性明显下降。结果同时也表明,早期和中期阶段的斑腿树蛙蝌蝌是一种监测环境遗传毒性的合适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55.
除草剂稻草隆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形态学和红细胞核异常两方面观察了除草剂稻草隆对黑眶蟾蜍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卵的最终出膜率差异不显著.在除草剂浓度分别为0,10,14,18,20 mg/L时,蝌蚪存活率从高到低顺序为:96.7%〉86.7%〉76.7%〉53.3%〉33.3%.经浓度为2,8,10,15 mg/L的除草剂溶液处理后,发现除草剂溶液对蝌蚪体长、体重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引起的红细胞核异常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6.
《生命世界》2009,(8):79-79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有人在英国—座花园的水池里发现一群罕见的白化变种蝌蚪,并且发现至少有4团白化变种青蛙卵。这一发现令两栖动物专家感到十分吃惊。相关专家对这些微微泛白的青蛙卵和白色蝌蚪进行了观察。研究人员说:“过去曾有报告提到过成年白化变种青蛙、蟾蜍和蝾螈个体,不过它们非常少见。  相似文献   
57.
樊晓丽  林植华 《生态学报》2020,40(5):1731-1739
外来物种入侵是造成本土无尾两栖类种群下降和灭绝的最严重威胁之一。在中国南部丽水地区,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on)是一种捕食本土无尾类蝌蚪的入侵物种。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受精卵和蝌蚪先后进行克氏原螯虾捕食风险的不同处理,检测孵出蝌蚪的形态特征、中期蝌蚪的形态特征、游泳表现及活动水平、变态时间与大小以及幼蛙跳跃表现,评估克氏原螯虾的捕食风险对黑斑侧褶蛙不同生长阶段幼体生长发育、运动能力及行为的综合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捕食者长期存在条件下黑斑侧褶蛙孵出蝌蚪的体长、尾长和尾肌宽均显著短于无捕食者的空白对照组和捕食者仅存在2 d的实验组,后两者处理下的蝌蚪体长差异显著,但尾长和尾肌宽差异不显著。长期捕食者存在条件下黑斑侧褶蛙蝌蚪的游泳总路程和平均游速均显著小于无捕食者和捕食者存在2 d的实验组,而蝌蚪体长、尾长、尾鳍高和尾肌高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有捕食者存在下黑斑侧褶幼蛙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无捕食者和捕食者存在2 d的实验组的情况,而变态时间和幼蛙跳跃距离组间差异不显著。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测试时间、捕食者设置和两因素的相互作用均显著影响蝌蚪的活动频次。不同实验时间,长期捕食者存在实验组蝌蚪活动频次均小于无捕食者和捕食者存在2 d的实验组。无捕食者实验组蝌蚪的活动频次前期高于捕食者存在2 d的实验组,后期低于捕食者存在2 d的实验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捕食者存在2 d实验组蝌蚪相对活动频次与检测时间相关不显著,长期捕食者存在实验组相对蝌蚪活动频次与检测时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了黑斑侧褶蛙蝌蚪能够感知来自入侵捕食者克氏原螯虾的捕食风险,诱导产生较小的孵出个体、蝌蚪较低的活动水平,但这种不足可通过后期补偿生长,不影响进入陆地生境的变态个体的表型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8.
用泽陆蛙(Fejervarya limnocharis)蝌蚪和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蝌蚪做研究模型,检测热驯化(20 、25 和30 C)对选择体温(Tsel)、低温耐受性(CTMin)和高温耐受性(CTMax)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蝌蚪的Tsel既不受驯化温度的影响,也不存在种间差异;泽陆蛙蝌蚪的CTMin显著小于饰纹姬蛙蝌蚪,而CTMax和VTR则显著大于饰纹姬蛙蝌蚪;CTMin和CTMax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VTR则随驯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表明,热驯化显著影响两种蝌蚪的CTMin、CTMax和VTR,而对两种蝌蚪的体温调定点无显著影响;这些热生物学特征对两种蝌蚪有效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利用资源、减少种间竞争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59.
徐梦阳  徐剑 《四川动物》2012,31(4):589-592,689
初步观察记录了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胚后发育过程。饰纹姬蛙的卵采于广东韶关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置于人工实验缸中自然孵化,在23.0~28.7℃水温条件下观察饰纹姬蛙蝌蚪胚后发育的过程。该蛙的胚后发育可以分为19期,历时31.1d,对其后肢芽、趾、前肢的发育,以及肛管及尾的变化等方面做了系统的描述,饰纹姬蛙蝌蚪的头长、体长、尾长和后肢长度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60.
几种农药对黑斑蛙黑斑蛙胚胎及蝌蚪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常用的几种农药对黑斑蛙胚胎及蝌蚪发育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 :农药对黑斑蛙胚胎、蝌蚪期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使它隆 >多效唑 >多菌灵 >异丙隆 >甲胺磷。胚胎期死亡时表现为胚体腐烂 ;蝌蚪期死亡时则表现为头部膨大 ,尾部缩小 ,弯曲。畸形在两个时期都表现为腹部膨大呈透明状和尾部弯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