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系统研究了我国本土两栖动物种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变态发育过程中甲状腺组织学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为甲状腺生物学和甲状腺干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黑斑蛙蝌蚪发育的形态变化: 第26-40阶段,后腿芽生长并逐渐分化出五趾结构;42阶段,开始进入变态高峰期,前肢展开,尾吸收,蝌蚪身体发生巨大形变;46阶段,蝌蚪完全变态成小蛙。随着形态学的变化,甲状腺的组织结构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26-37阶段,甲状腺体积较小,增长缓慢;38阶段甲状腺体积迅速膨大,进入高峰期,甲状腺的发育达到顶峰;随着变态完成,甲状腺又逐渐缩小。甲状腺组织学变化的同时,甲状腺激素水平也相应发生变化: 在变态前期,下颌中3,3',5-三碘代-L-甲腺原氨酸(T3)水平增长缓慢,进入变态期后,T3含量迅速升高,在变态高峰期达到峰值,随后下降。以上结果表明,黑斑蛙发育过程中甲状腺组织学的变化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波动相吻合。对黑斑蛙甲状腺系统的研究,可为日后使用黑斑蛙开展甲状腺干扰作用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2.
蛙的故事     
金凌 《生命世界》2014,(4):90-93
正在我用相机记录下大自然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一种能够在陆地上,也能够在水中生存的生物——蛙。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特征:身体分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头部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两侧有两个略微鼓起的  相似文献   
73.
中国林蛙蝌蚪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为了解中国林蛙蝌蚪对碳酸盐碱度的适应性,在水温16~18℃、pH7.0~8.5的野外条件下,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了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碱度对中国林蛙蝌蚪的24、48、72、96h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14.13、11.92、9.98、7.07mmol/L,零致死量(LD0)分别为9.75、8.64、6.1l、3.79mmol/L,全致死量(LD100)分别为20.16、16.44、16.3l、13.22mmol/L,安全量(SD)为2.54mmol/L。野外蝌蚪饲养池水体碳酸盐碱度的适宜范围在1.0~3.0mmol/L。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应用无尾两栖类动物的蝌蚪进行环境监测的两种方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此两种环境检测的方法与其他环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易操作,适于检测现场应用,可大面积推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峨嵋林蛙(Rana omeimontis)蝌蚪在杀虫双溶液中半致死浓度及其行为。利用寇氏法(Karber法)计算其96h内的半致死浓度为10.495mg/l,安全浓度为1.0495mg/l;运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浓度中空间分布和活动性等行为的差异性。通过对空间分布型的拟合,可以得出:不论在实验组中还是在对照组中,蝌蚪在水族箱中的空间分布均为负二项分布,并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和实验组中聚集度(负二项分布的参数k值)大小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此浓度范围内杀虫双对蝌蚪的微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影响。而蝌蚪在杀虫双溶液中的活动性分析表明,0.25mg/l的杀虫双溶液对蝌蚪的活动性行为已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寻找安全浓度时,应该结合行为方面标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76.
牛磺酸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及蝌蚪抗缺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牛磺酸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及蝌蚪抗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气温为 (2 0± 1)℃时 ,浓度为 5g·L- 1 ,10g·L- 1 的牛磺酸任氏液使离体心脏跳动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浓度为 1g·L- 1 、5g·L- 1 的牛磺酸水溶液对蝌蚪抗缺氧能力有极显著 (p <0 .0 1)、显著 (p <0 .0 5 )改善  相似文献   
77.
花背蟾蜍蝌蚪胃的发育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大体解剖、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3种形态学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生长发育和变态过程中胃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蝌蚪发育24期(即G24)消化道呈简单的管状结构,胃与小肠等区分不明显,胃壁由内层矮柱状黏膜上皮细胞和其外的扁平上皮细胞层构成;直到26期胃略膨大,呈短粗管状,与小肠和食道可明显区分,胃壁内层的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上皮细胞间出现少量杯状细胞;36期的胃管明显膨大,其壁已具有胃的4层基本组织结构,杯状细胞数量增加,黏膜上皮细胞游离面有细长的微绒毛交织成网状覆盖;42期胃发育呈"C"字形,胃壁具备了消化道典型的4层结构,有胃腺芽出现,黏膜细胞的微绒毛短而直立,仅极少数细胞有长的微绒毛;蝌蚪发育到46期,肠道缩短,胃呈"J"字状,占消化道大部分,胃体中胃腺发达。在临近肝一侧,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较短,胃腺少而小;而在相反一侧,微绒毛较长,胃腺多而大。基于上述结果说明,花背蟾蜍蝌蚪胃在36期已经基本完成了组织结构的分化,在变态发育期间结构和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变态后陆地生活的食性变化。  相似文献   
78.
为从不同遗传终点检测苯胺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蝌蚪红细胞的遗传毒性,将黑斑蛙蝌蚪暴露于0、3.45、17.26、34.53、69.06μg/L不同浓度的苯胺96 h后,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和数目的变化,采用微核试验测定红细胞微核率,通过彗星试验测定彗星尾长和尾距的变化。从17.26μg/L浓度组开始出现红细胞变形拉长和细胞膜破裂,且随着苯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多。另外,各浓度组蝌蚪红细胞数目随着苯胺溶液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且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1)。微核试验结果显示,各浓度处理组微核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但由于苯胺所致的红细胞破裂和Heinz小体的影响,微核率和浓度之间并未出现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彗星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苯胺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蝌蚪红细胞尾长和尾距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并与处理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表明,苯胺可诱发黑斑蛙蝌蚪红细胞的染色体、DNA损伤,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效应;苯胺最高浓度处理组69.06μg/L蝌蚪红细胞DNA损伤水平与5 mg/L环磷酰胺相近,显现明显的DNA损伤,因此建议渔业水质标准对水体中苯胺限量的规定不应高于此值。  相似文献   
79.
采用功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了3个指标(功能丰富度、功能定位和功能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对峨眉山清音阁黑龙江中峨眉髭蟾蝌蚪和棘腹蛙蝌蚪共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峨眉髭蟾蝌蚪功能丰富度的实测值远远小于棘腹蛙蝌蚪。采用自助法随机抽样15和51个个体时,峨眉髭蟾蝌蚪的功能丰富度值显著小于棘腹蛙蝌蚪。同时,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二者的功能定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二者功能生态位重叠程度的实测值与采用自助法计算所得值均极低。以上结果表明二者的功能生态位存在明显分化,表现为峨眉髭蟾蝌蚪个体较大,开口较小,眼间距较大,尾部发达且多采用背腹弯曲的游泳模式;而棘腹蛙蝌蚪开口较大,眼睛间距较小,尾部较为短小且多采用脊椎弯曲的游泳模式。鉴于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生物体对生长环境的响应,推测两种蝌蚪主要栖息地的微生境也存在分化。  相似文献   
80.
杀虫剂敌敌畏和除草剂丁草胺对斑腿树蛙蝌蚪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耿宝荣  姚丹  薛清清 《动物学报》2005,51(3):447-454
敌敌畏和丁草胺是我国农田中使用最普遍的杀虫剂和除草剂,这些农田化学物质对当地的水生动物及种群造成很大威胁.本文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农田区域的斑腿树蛙蝌蚪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电泳方法(或慧星试验)对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敌敌畏(2.08,4.16,6.24,8.32,10.40 mg/L)和丁草胺(0.1025,0.205,0.410,0.820,1.230 mg/L)溶液中的蝌蚪进行了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蝌蚪的DNA损伤(DNA尾长与尾宽比)随之增加;敌敌畏浓度为2.08 mg/L和丁草胺浓度为0.41 mg/L时,对蝌蚪造成显著的损伤,而且农药的剂量与蝌蚪的DNA损伤(DNA尾长与尾宽比)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敌敌畏,y=1.136±0.0083x,r=0.957,P<0.01;丁草胺,y=0.968±0.0093x,r=0.964,P<0.01.本研究表明这两种农药对我国的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也表明,在检测环境污染物对蝌蚪的基因毒性方面,碱性单细胞电泳分析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动物学报 51(3)447-454,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