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重金属离子对黑斑蛙胚胎及蝌蚪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本文研究了5种重金属对黑斑蛙胚胎期及蝌蚪期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各重金属离子对胚胎期中的孵化期和开口期毒性较大,其余各期毒性较小。各重金属离子对胚胎的毒性顺序为Hg  相似文献   
32.
2019年9月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时,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采集到一系列角蟾属标本。基于线粒体16S rRNA及COI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和形态特征比较结果将其鉴定为藏南角蟾(Megophrys periosa),为云南省分布新记录种。本文还首次描述了该物种的蝌蚪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3.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变态发育的影响”作为探究实验或探究式课外活动在中学已经广泛开展,目前发展的诸多探究实验组同时开展,无疑加大了此实验的难度.本文针对此实验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选用卵和蝌蚪应注意的问题;饲养器皿与水应注意的问题;控制无关变量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组加入药物应注意的问题,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4.
镉对黑斑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栖动物幼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变化和化学污染物都很敏感,为研究镉对两栖动物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将37—38期黑王证蛙(Rana.nigromaculata)蝌蚪暴露于含不同浓度镉的水中饲养,直至完全变态,观察幼体生长发育过程,记录蝌蚪完全变态所需时间,平均体重和平均长度增长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蝌蚪的啤均体重和平均长度的增长率降低,完全变态所需时间增长。说明Cd^2+污染可抑制黑斑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延缓变态。  相似文献   
35.
为研究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变态发育期皮肤的显微结构特点,选取G19、G22、G26、G36、G41、G43和G46共7个发育期蝌蚪的连续石蜡切片及成体的背部皮肤切片,采用H.E和AB-PAS染色方法,观察了皮肤各层结构的发育时序并进行了相应的测量.结果表明,在G19、G22和G26蝌蚪表皮均为1层细胞;G36蝌蚪皮肤细胞形态和层数在背腹部出现了显著的区别;在G41基本完成了表皮2层细胞的构建;G43期完成完整的真皮构建,其中分布有毛细血管和2种皮肤腺.G46皮肤在厚度、腺体和毛细血管分布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并与成体皮肤结构有明显的差别,显示出蝌蚪在发育过程中皮肤结构的变化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6.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杀虫剂敌敌畏、除草剂丁草胺对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蝌蚪的急性毒性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敌敌畏对饰纹姬蛙蝌蚪的24-h、48-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1μl/l和1.97μ/l;除草剂丁草胺对饰纹姬蛙蝌蚪的24-h LC50和48-h LC50分别为3.37μl/1和1.88μl/1,饰纹姬蛙蝌蚪对丁草胺的敏感性稍大于敌敌畏。  相似文献   
37.
为了分析密度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将大蹼铃蟾蝌蚪分别饲养在A组(30只/L)、B组(60只/L)和C组(90只/L)3个不同的密度条件下,每天定时定量喂食和换水,每隔5 d测量和记录1次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和死亡数,并用相关性和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全长、尾长和体宽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相关性系数r值为:A组B组C组;以各组密度为自变量,大蹼铃蟾蝌蚪全长、尾长和体宽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斜率表现为:A组B组C组。大蹼铃蟾蝌蚪的生长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与存活率具有显著相关性(r=0.877,P0.01),存活率在饲养早期较高,中后期逐渐降低,且高密度下的存活率始终小于低密度。推测高密度饲养下的大蹼铃蟾蝌蚪较早进入变态期,且密度越大,蝌蚪进入变态期时的全长、尾长和体宽越小。  相似文献   
38.
王立志 《生物资源》2019,(5):397-401
本文对中国林蛙受精卵、蝌蚪和幼蛙等不同发育阶段生长发育的盐效应进行了综述。盐度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中国林蛙均有影响。中国林蛙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浓度范围为0~5 g/L,孵化率超过80%;在2~3 g/L盐浓度下孵化的中国林蛙雌性个体超过90%,孵化后中国林蛙蝌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变化;中国林蛙蝌蚪和变态幼蛙的安全盐度上限分别为2 g/L和1.5 g/L。这些研究结果为中国林蛙野生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9.
Li C  Dong ZX  Wang YZ 《动物学研究》2010,31(5):550-554
采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角蟾科8种蝌蚪角质颌的显微结构特征和形态特点,阐述了角质颌对蝌蚪觅食方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角蟾科蝌蚪的角质颌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拟髭蟾亚科和掌突蟾亚科的蝌蚪具有相似的显微结构特征:角质颌呈厚重的U型,角质化程度高。颌鞘呈基部宽、顶端尖的圆锥形;角蟾亚科的蝌蚪角质颌呈纤弱的弓型,角质化程度低。颌鞘呈基部窄、长而顶端略弯曲的象牙型。进一步的分析发现,8种蝌蚪的颌鞘直径和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这种显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也反映出蝌蚪对栖息环境和觅食方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0.
无尾两栖类蝌蚪的尾巴通过产生强大的游泳速度在反捕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以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为实验动物来评估断尾的运动代价。以74尾具有完整尾蝌蚪作为实验组,通过截去不同尾长片段,人为分成轻微尾损伤组(30%)和严重尾损伤组(30%)并测定两组蝌蚪在断尾前后的游泳速度。以16尾完整尾蝌蚪作为对照组在实验组断尾前后同时进行游泳速度的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断尾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但仅在尾损伤程度达到尾长的30%以上时才产生不利的影响。这表明轻微尾损伤并不对镇海林蛙蝌蚪的游泳速度产生严重影响。在断尾前后实验组蝌蚪的游泳速度均与尾长呈正相关。在相同尾长状态下,尾损伤蝌蚪的相对游泳速度明显快于完整尾蝌蚪。因此,尾损伤的镇海林蛙蝌蚪有可能通过改变尾和身体的摆动频次等方式在断尾后对游泳速度进行了一定的补偿。尾损伤在野外频繁发生于蝌蚪的尾远端,据此推测镇海林蛙蝌蚪在自然条件下的尾损伤并不会产生严重运动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