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07年9月至10月,以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森林系统内食果(或食种子)啮齿类动物与肉果植物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和干果植物西南山茶Camellia pitardii为研究对象,初步研究鼠类捕食对两种植物种子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啮齿动物对两种植物果实及种子的搬运存在较大差异:鼠类对于肉果植物主要表现为种子的散布者,香港四照花90%的种子被成功散布,但距离较靠近母树;鼠类对于干果植物则主要表现为种子的掠食者,超过90%的西南山茶种子被鼠类采食,仅极少数能够偶然幸存下来进入土壤种子库,鼠类对干果的平均搬运距离大于肉果.  相似文献   
92.
硼在梨树苗不同部位的分布及与其他元素分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翠冠'梨树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消解提取灰分结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法,研究硼(B)添加对梨不同部位B分布及对P、K、Ca、Mg、Fe、Zn、Mn和Cu 8种元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冠'梨不同器官B浓度大小为叶片>根系>茎,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翠冠'梨根、茎、叶B浓度呈增加的趋势,营养液B浓度越高根系B浓度增加幅度越大,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高B处理明显影响‘翠冠'梨苗8种矿质元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根中P、K、Mg、Zn、Mn和cu浓度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提高,Ca和Fe浓度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降低,而转运系数均随B浓度增加而增大;茎中P、Ca、Mg、Zn、Mn和Cu浓度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提高,K和Fe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降低,P和K转运系数随B浓度增加而增大,Fe无明显变化,其他元素的转运系数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降低;叶中P、K、Mn和Cu浓度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提高,Fe和Zn则相反,而Ca和Mg则先升高后降低,除Zn与Mn外,其他元素的转运系数随营养液B浓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3.
以5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材,对树体冠层不同部位的油茶果实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树冠内层果实相比,树冠外层中上部的果实较大(29.5 g),籽粒数较多(4.8粒/果),鲜出籽率和果形指数相对较小(分别为46.8%和0.81);树冠外层果实的种仁含油率(41.2%)显著高于内层果实(α=0.05),而树冠外层不同部位的种仁含油率无显著差异;此外,树冠不同部位的果实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差异,果实着生部位对茶油品质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4.
真菌侵染引发的茶树内源糖苷酶基因差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瑾  戚丽  张正竹 《植物学通报》2011,46(5):552-559
通过探讨顺-3-己烯醇、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和苯乙醇7种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对茶炭疽病菌、茶云纹叶枯病菌、茶轮斑病菌和茶赤叶斑病菌4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真菌侵染引发的茶树(Camellia sinensis)内源β-樱草糖苷酶、β-木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酶I、β-葡萄糖苷酶II、β-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7种游离态香气组分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对4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香叶醇的抑制作用最强,在浓度为0.1mg.mL-1时即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率达到100%。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真菌侵染可不同程度诱导茶树内源糖苷酶和β-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上调,且上调多发生于染病初期。  相似文献   
95.
96.
肾茶不同生长阶段熊果酸含量的变化(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肾茶定植后不同时期的熊果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肾茶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熊果酸含量差异明显,定植后30—90d极显著高于105—120d。因此,在四川攀西地区,肾茶在定植后90d左右收获,可保证其药材有较高的熊果酸含量。  相似文献   
97.
婺源绿茶嫩叶用MS 培养基( 加IBA 2 mgPL, 6-BA 4 mgPL) 进行茶叶愈伤组织悬浮培养, 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茶叶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与茶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NH4+PNO3- 110P6010 mmolPL、K+ 10010 mmolPL、Mg2+ 310mmolPL、H2PO4- 310 mmolPL、蔗糖3010 gPL、水解酪蛋白210 gPL 条件下, 茶叶细胞生长量和茶氨酸积累量均达到最高值; 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和水解酪蛋白浓度可使细胞对数生长期和稳定期得到延长, 从而有利于茶氨酸积累; H2 PO4- 浓度主要影响细胞生长速率和茶氨酸积累速率的同步性, 低H2 PO4- 浓度环境中茶氨酸积累速率峰值滞后于细胞增长速率峰值, 高H2PO4- 浓度环境中早于细胞生长速率峰值出现时间; K+ 和Mg2+ 对细胞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但影响细胞茶氨酸合成酶活性, 维持适量的K+和Mg2+ 有利于茶氨酸积累。添加盐酸乙胺可大幅度提高茶氨酸积累量, 并且先加入一定量盐酸乙胺再每天进行少量补充, 茶氨酸合成量比一次性加入的效果要好。茶叶细胞生长和茶氨酸积累高峰期在整个培养过程的第19~ 22 天出现, 从生产效率考虑, 培养周期以19~ 22 天为宜。  相似文献   
98.
山茶荣谢     
霜霰弥漫的隆冬,山茶披着淡淡的清寒而至,在一片山寒水瘦间如火如荼地盛开。此时中国的北方,还是满眼的冰封雪飘,而那山高水长的西南天地,已霎时换上了火红的新装。每个人的瞳孔,都被那炙热的颜色映红;每个人的心里,都涌起一股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99.
本实验以三种储藏时间不同的笔架茶1#、2#和3#茶为原料,用热回流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联用的方法提取其生物碱,分析了热回流时间(A)和料液比(B)对三种茶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用M arqu is等五种试剂对提取的生物碱进行鉴定分析,并用HPLC分析生物碱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笔架茶中生物碱的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A和B对储藏时间不同的三种笔架茶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各不相同。沉淀及显色反应鉴定显示提取生物碱的主要成分为咖啡因,HPLC定量分析表明3#新茶生物碱中咖啡因含量最高(94.33%),1#陈茶咖啡因含量最低(75.76%)。  相似文献   
100.
从茶藨子叶孔菌(忍冬)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豆甾醇(1),二十八酸(2),β-谷甾醇(3),麦角甾醇(4),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壬二酸(6),烟酸(7),原儿茶酸(8)。化合物1,3,6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