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三头火熊猫尿中皮质醇水平的昼夜变化。尿中皮质醇水平在凌晨1时后升高,黎明达最高值,下午列夜间零时一般在日平均水平下波动,19:00—23:00之内出现最低值,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92.
云南景洪地区蝉鸣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蒋锦昌 《昆虫学报》1985,(3):257-265
本文对云南景洪地区三种蝉:A.周氏尖瓣蝉Acutivalva chotti Yao,B.大狭瓣蝉Aola bindusara Distant,C.中华舌瓣蝉Linguvalva sinensis Chou et Yao的鸣声特点,及其晨鸣进行了分析。 蝉A和蝉B的鸣声都是由主峰频率为6.3 kHz的单次声群(SSG)和连续声群(CSG)组成的节律声。但是蝉A鸣声的节律平均周期、SSG中单次声的个数和CSG中调幅脉冲列的重复频率等都明显地与蝉B有区别。蝉C的鸣声是由重复频率约120Hz的调幅脉冲列组成的连续声,其主峰频率为5kHz。 蝉B的傍晚鸣声与午间鸣声相比较,其CSG中调幅脉冲列的重复频率和主峰频率等都是相同的,仅仅是节律的平均周期延长1.7秒,1/3倍频谱中低于1,000Hz的各个频率幅值明显下降。 这三种蝉晨间群鸣由前奏、高潮声和尾声组成。高潮声开始于6点(28±2)分,尾声终止于6点(43±2)分,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现象。 这些结果可能为蝉科分类和蝉的声通讯研究提供某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对肝癌细胞HepG2节律钟的影响。方法:通过50%的马血清刺激诱导HepG2细胞同步化,利用亚麻酸处理同步化后的HepG2细胞。进一步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节律钟关键基因的变化。结果:HepG2细胞经过亚麻酸处理后节律钟关键基因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3(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1,BMAL1)和蓝光受体蛋白1(Cryptochrome 1,CRY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与此一致的是,在蛋白质水平CRY1和BMAL1的表达同样受到亚麻酸的抑制。同时发现,CRY1的转录水平的节律周期有明显的缩短。进一步研究发现,亚麻酸对HepG2细胞的脂肪酸合成关键基因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和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 1,SCD1),以及免疫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el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elin-8,IL-8)的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结论:亚麻酸影响了肝癌HepG2细胞水平的节律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缩短了节律基因的周期,并且对于HepG2细胞的脂肪酸合成以及免疫促炎因子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4.
谢衷明  谢衷洁 《生理学报》1997,49(6):649-656
众所周知,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以脉冲形式驱使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生成激素,但垂体前叶本身彼和LH的形式却遭忽略。直到Marco Gambacciani和谢二发现人和大鼠离体垂体的LH释放呈节律性。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证实是否确定存在LH释放的内在节律。  相似文献   
95.
野生动物的规律性活动受外界环境和内在生理机制的共同作用,对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是实施科学保护的基础。本文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重引入上海松江浦南林地和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6只獐(Hydropotes inermis)的活动规律、强度和节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人为活动对獐活动规律的影响。松江浦南林地3只野放獐的活动强度平均为144.88 m/h,昼间活动强度略低于夜间,从夏季到次年春季活动强度依次降低,春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獐在松江浦南林地每日清晨(5:00~8:00时)和黄昏后(18:00~21:00时)出现活动高峰,午后(13:00~15:00时)存在小活动高峰,只有秋季存在凌晨活动小高峰,夏季和秋季的晨昏型活动节律明显。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3只野放獐活动强度平均为69.90 m/h,昼间活动强度略高于夜间,冬季活动强度显著高于春季。獐在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晨昏型活动节律,活动高峰出现在接近正午时段(9:00~11:00时),尤其是冬季的雄性。人工投食、游客干扰等人为活动已经对野放獐的活动规律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6.
65个猪心室肌标本经24或48h低温处理后,用玻璃微电极进行细胞内动作电位记录。在经低温处理 48h的心室肌上,电刺激均能诱发节律性电活动,而在经低温处理 24h的标本上,节律性电活动的发生率只有8.3%。经24h低温处理后仍无节律性电活动的标本对低钾与哇巴因的反应和新鲜标本不同。低钾(0.35—0.7mM)台氏液能诱导所有低温处理标本的动作电位出现舒张期自动去极化(SD),从而导致节律性电活动。低温处理标本不仅对哇巴因毒性作用的耐受性大大减弱,而且在哇巴因(2×10~(-7)M)作用下,均出现叠加在缓慢 SD上的振荡电位,这种振荡电位的幅度一般小于10mV。低钾(1.4mM)台氏液灌流能使这种振荡电位增大,并在SD基础上导致自发活动。 实验结果提示,钠钾泵活动的抑制可能与心室肌细胞的节律性电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7.
兔延髓闩部尼可刹米敏感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家兔51只,乌拉坦麻醉(0.5g/kg体重),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三碘季铵酚制动(4mg/kg体重),用人工呼吸维持通气。在延髓闩部局部给予尼可剎米,观察膈神经和延髓吸气性单位放电的变化。结果如下:1.在延髓闩部表浅脑组织局部给予微量尼可剎米后,膈神经放电及孤束核区吸气性单位放电的节律都明显增快。2.在延髓闩部给予生理盐水,缓冲液(pH=6.35),或咖啡因、吗啡等药物,对膈神经放电都无明显影响。用的卡因处理闩部或将闩部损毁后,尼可剎米的上述效应不再出现。以上结果提示延髓闩部对尼可剎米有特殊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8.
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录音笔和GPS对2只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体雪雪和华妍进行连续观察,收集声音数据,分析其休息、觅食、嬉戏和活动的行为节律。结果表明:(1)雪雪的日行为节律有3个觅食高峰(08∶00、18∶00和22∶00),2个休息高峰(03∶00-06∶00和11∶00-14∶00),各行为中仅嬉戏表现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的差异(F=1.944,df=359,P<0.01);休息时间占比为56.03%±10.58%、觅食为19.43%±18.49%、活动为19.30%±7.81%、嬉戏为5.24%±4.61%。(2)华妍有3个觅食高峰(10∶00、15∶00和20∶00),3个休息高峰(01∶00-06∶00、11∶00-13∶00和16∶00-19∶00);4种行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息时间占比为55.37%±10.38%、觅食为28.09%±17.79%、活动为14.61%±8.52%、嬉戏为1.93%±1.79%。(3)大熊猫幼体的日行为节律存在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为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放归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为系统明确黄胸蓟马在香蕉园的活动节律、消长规律与空间分布。采用蓝色诱虫板诱集法和田间踏查法,在2016—2018年期间调查了香蕉园黄胸蓟马成虫的活动高度情况、日间节律、以及不同香蕉品种(南天黄、巴西蕉与皇帝蕉)与不同地区(海南澄迈、广西玉林与云南景洪)的种群消长规律,同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格局与性比。结果显示:高度与蓟马种群数量密切相关,2—6 m是香蕉园黄胸蓟马的主要活动高度范围;蓟马种群的活动节律在晴、阴与雨天基本一致,日活动高峰时段为12:00—16:00时,夜间和阴雨天均活动少;黄胸蓟马的种群动态不受香蕉作物品种和地理区域的影响,但与香蕉作物的生长期密切相关;年度消长规律呈现单峰型,香蕉进入花蕾期时,蓟马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盛花期时达到高峰,其余时期少有发生。聚集指标与Taylor回归法分析共同表明黄胸蓟马成虫在香蕉园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式分布。性比调查发现黄胸蓟马在香蕉花蕾内的雌虫比例约为70%,表明该虫是一个雌性为主的种群。为揭示黄胸蓟马的灾变规律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可为香蕉蓟马的适时与精准化监测预报及防治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解卡西亚松(Pinus kesiya)生长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对17个卡西亚松家系幼林的周年生长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7个卡西亚松家系的胸径、树高和抽梢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可分为速生型(Ⅰ)和慢生型(Ⅱ),其中7、25、61、104、41家系属于速生型,其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分别为2.03 cm和1.46 m。两类型家系的生长趋势一致,胸径一年内出现2次生长高峰(2和8月),树高出现3次生长高峰(2-3、6和8-10月)。有3次抽梢高峰,分别在5月(春梢)、8-9月(夏梢)和11月(秋梢),一年抽1~4次新梢,以抽2次新梢的植株最多(47%),且在春(71.78%)夏(77.33%)两季抽梢的比例较高。月平均气温对卡西亚松树高的生长影响最大,在1月出现短暂的生长停滞。因此,卡西亚松幼林抚育管理宜在胸径和树高生长高峰之前进行,即5-6和12-翌年1月,1月进行幼林修枝抚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