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饲养于恒定水温和自然光照下的雌性虹鳟血浆中皮质醇和性激素含量的周年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根据性腺结构指数和性激素分泌量判断,三龄时,雌性虹鳟达到性成熟;2)在血浆中不仅性激素而且皮质醇的变化水平与性腺结构指数的变化高度相关.排卵前性激素的水平都较高,伴随着排卵的进行性激素水平下降.而且在产卵季节虹鳟血浆中皮质醇水平也较高,三龄时皮质醇水平与性腺结构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86.这些结果提示,皮质醇在虹鳟的繁殖过程中可能发挥某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观察并分析测定结果,探讨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含量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判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75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含量,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8时、16时、24时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预后好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明显低于预后差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间点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对病情的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中缅树鼩(Tupaia belangeri)体温、代谢率和蒸发失水的日节律变化,采用植入式体温计测定了中缅树鼩24 h的体温,以及24 h中4个时间段(05:00~07:00时、11:00~13:00时、17:00~19:00时和23:00~01:00时)热中性区(30℃)的静止代谢率(RMR)、非颤抖性产热(NST)和蒸发失水(EWL)。结果显示,中缅树鼩的体温具有日节律变化,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1:00时和03:00时,各为(39.45±0.26)℃和(36.34±0.24)℃;静止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和蒸发失水在4个时间段都有显著差异,表现出显著的日节律变化,代谢率在23:00~01:00时最大,O2含量为(2.58±0.04)ml/(g.h),在11:00~13:00时最小,O2含量为(2.28±0.09)ml/(g.h);非颤抖性产热在05:00~07:00时最大,O2含量为(3.08±0.14)ml/(g.h),在11:00~13:00最小,O2含量为(2.69±0.63)ml/(g.h);蒸发失水在17:00~19:00时最大,失水量为(3.60±0.31)mg/(g.h)。结果表明,体温的日节律变化主要与环境温度的日节律变化和下午出窝取食活动性增强有关;当夜晚环境温度相对较低的时候,通过增强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来增加产热,而白天环境温度相对较高的时候,通过增强蒸发失水散热来调节体温。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4种光照周期[24L﹕0D(D1)、16L﹕8D(D2)、8L﹕16D(D3)和0L﹕24D(D4)]对体重(30.5±2.0) g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20h (8:00am—4:00am)内摄食、消化酶活力、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1)实验鱼的摄食率随光照时间的缩短而降低; D1组实验鱼每隔8h出现摄食高峰, 其他组均在8:00am及4:00pm出现摄食高峰。(2)D1、D2和D3组在12:00am和8:00pm出现肠道蛋白酶及淀粉酶活力峰值, 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D4组(P<0.05)。(3)各组8:00am至8:00pm生长激素(GH)含量无显著变化, D1组4:00am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D4组0:00am及4:00am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D1、D2和D3组初次摄食8h内皮质醇(COR)含量无显著变化, 8h后先升高后降低, D4组COR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8:00pm时达到最高; D1和D2组0:00am时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D4组8:00pm时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D2组8:00am及12:00am时三碘甲状原氨酸(T3)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D4组8:00pm时显著低于其他组, 0:00am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D2和D3组4:00am显著低于D1和D4组(P<0.05), 各组T3最高值均出现在8:00pm。在实验条件下, 光照周期影响了大菱鲆幼鱼摄食、消化酶活力及血清激素含量。在此光照强度下, 大菱鲆养殖中以8—16h光照周期、日投喂2次为宜。  相似文献   

5.
用放射免疫方法对连续采集的正常树及视交叉上核损毁树尿中的皮质醇进行了测定,以分析其尿中皮质醇浓度及排泄量的昼夜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树尿中皮质醇的浓度及单位时间内的排泄量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一天中,1100前后的浓度最高,000前后的浓度最低,前者约为后者的8倍。视交叉上核损毁后,树皮质醇的这种昼夜节律消失,说明视交叉上核在树中也是机体昼夜节律重要的振荡器。  相似文献   

6.
周天禄  李文琦 《兽类学报》1998,18(2):120-126
用放射免疫方法对连续采集的正常树Qu及视交叉上核损毁树Qu尿中的皮质醇进行了测定,以分析其尿中皮质醇浓度及排泄量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树Qu尿中皮质醇的浓度及单位时间内在排泄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在一天中,11:00前后的浓度最高,0:00前后的浓度最低,前者约为8倍,视交叉上核损毁后,树Qu皮质醇的这种昼夜节律消失,说明视交叉上核在树Qu中也是机体昼夜节律重要的振荡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围术期患者围术期皮质醇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皮质醇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皮质醇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但CSEA组低于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D水平在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A组D-D水平在术后24 h及、术后72 h,CSEA组D-D水平均低于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更好的抑制剖宫产患者术中血清皮质醇及术后血浆D-D水平的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在12h光照、12h黑暗交替(Light-Dark; LD)光制下,研究分析了褪黑素和皮质醇水平在鳜血清中的昼夜变化规律,以及13个生物钟基因(Arntl1、Clock、Cry1a、Cry3、Cry-dash、Npas2、Npas4、Nr1d1、Nr1d2、Per1、Per3、Rora和Tim)在鳜(Siniperca chuatsi)肝脏和心脏中的昼夜表达规律。试验在一昼夜内的ZT0(06:00)、ZT3(09:00),ZT6(12:00),ZT9(15:00),ZT12(18:00),ZT15(21:00),ZT18(24:00),ZT21(03:00,2nd d),ZT24(06:00,2nd d) (Zone time,ZT) 9个时间点随机抽取3尾鳜采集其血清、肝脏和心脏。经SPSS 单因素方差分析和Matlab余弦分析,结果显示: 鳜血清中褪黑素和皮质醇含量均呈现出昼夜节律性振荡,褪黑素含量白天显著降低(P0.05),夜间显著上升,皮质醇含量白天缓慢降低,夜间ZT15(21:00)-ZT18(24:00)显著升高,随后开始缓慢降低; 两种激素最低相位都为ZT15(21:00)。在13个生物钟基因中,Cry-dash、Npas4、Nr1d1、Per1和Tim 5个基因在鳜肝脏内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中Npas4、Nr1d1、Per1、Tim的表达规律相似,皆呈现出光照阶段表达降低,黑暗阶段表达升高的趋势; 但Cry-dash则表现出光照阶段先升高后降低,黑暗阶段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在鳜心脏中,Arntl1、Clock、Cry1a、Npas2、Nr1d1、Nr1d2、Per3、Rora和Tim 9个基因都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表达趋势分为两种: Arntl1、Clock、Nr1d2的表达量在光照阶段降低,黑暗阶段升高; 而Cry1a、Npas2、Nr1d1、Per3、Rora和Tim的表达量在ZT0(06:00)-ZT15(21:00)持续低水平,ZT15(21:00)-ZT18(24:00)表达量显著上升,ZT18(24:00)-ZT21(03:00)表达量降低。研究结果表明: 生物钟基因在鳜肝脏和心脏中所表达的昼夜节律不同。  相似文献   

9.
黄金周游客干扰对圈养大熊猫应激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非损伤性手段,监测了"五一"黄金周期间北京动物园一雌一雄两只圈养大熊猫粪样中的皮质醇水平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客流量的明显上升,雌雄个体粪样中的皮质醇水平均出现了明显的升高.其中雄性大熊猫粪样中皮质醇含量的变化与前一日的客流量存在显著性相关,而雌性个体粪样中的皮质醇水平则与前一日客流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MP-1、MMP-3 和MMP-13 在慢性睡眠剥夺所致颞下颌关节损伤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慢性睡眠剥夺所致颞下颌 关节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MMPM)建立大鼠慢性睡眠剥夺模型,将90 只成年雄性Wastar 大鼠随机分为小平 台组、网格组和对照组。小平台组和网格组大鼠接受每天18 h的睡眠剥夺和6 h间歇期(10:00-16:00),间歇期大鼠正常笼养。实验 第7、14 和21 d时分别观察动物的行为学观察、检测动物血浆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检测,通过免疫印 迹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RC)检测颞下颌关节软骨中MMP-1、MMP-3 和MMP-13 的蛋白和mRNA表达,并通过HE 染色 法观察颞下颌关节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网格组大鼠相比,小平台组大鼠第14 d和21 d 时髁突软骨中间部位表面纤维 在出现明显的炎症、松解及脱落现象;第21天时的血浆ACTH 和CORT 水平均显著高于网格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7、14、21 d时关节软骨MMP-1 和MMP-13 蛋白和mRNA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慢性睡眠剥夺所致 的颞下颌关节损伤可能与关节软骨中MMP-1、MMP-3 和MMP-13 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冯露分  王红玉  苏勇  朱伟云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494-4504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生长猪在24 h内结肠乳酸菌的多样性变化、丰富度变化与节律性变化。【方法】选取6头装有结肠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猪,于清晨6:00开始,每隔3 h连续采集一天内生长猪的结肠食糜,提取DNA,用乳酸菌特异性引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在属和种水平上分析结肠乳酸菌菌群丰度与节律性变化。【结果】生长猪结肠乳酸菌在24 h内Chao1和Simpson指数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属水平上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最高,一天内在6:00时相对丰度最低,为94.15%,18:00时相对丰度最高,为97.46%;种水平上Lactobacillus johnsonii相对丰度最高,一天内在3:00时相对丰度最低,为47.66%,18:00时相对丰度最高,为71.59%,Lactobacillus reuteri丰度次之。生长猪结肠乳酸菌中46个核心OTU具有节律性,均为Lactobacillus;而在种水平上Lactobacillus gasseriLactobacillus johnsoniiLactobacillus sp. KC45a和Lactobacillus reuteri显现出节律性(P<0.05)。【结论】生长猪结肠乳酸菌在24 h内多样性发生显著性变化,在种水平上显现出节律性,丰富了我们对猪肠道微生物昼夜节律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4-2008年逐年5-9月辽宁省52个气象台站的逐时降水数据,应用逐时降水量、逐时降水频次、逐时降水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降水4个指标对辽宁省降水日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5-9月降水量和降水频次都呈现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峰值区为14:00-17:00和2:00-8:00;降水强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峰值区位于14:00-17:00;各时次降水量与降水强度平均相关系数为0.8,与降水频次相关系数为0.5,降水量变化与降水强度关系密切,受降水频次影响较小;短时降水降水量和频次对总降水量和总降水次数的贡献较长持续时间降水的大,且短时降水多发于14:00-19:00,长持续时间降水主要出现于2:00-9: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验证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肝脏中昼夜节律表达基因dbp (coding for the D site albumin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转录水平的变化。 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对比研究雌、雄及个体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及对照鼠肝脏dbp转录水平的变化。研究不同时间点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及对照鼠肝脏dbp转录水平的变化。 结果 #59 及#10 品系组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dbp均较对照组动物上调, 但个体间差别较大。初步结果显示雌性正常小鼠dbp转录水平较雄性为高。而在雌性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中dbp的上调进一步增强。与此相反,雄性转基因小鼠dbp的上调则较同性对照鼠更弱。转基因小鼠dbp转录,在8:00时及14:00时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鼠,然而在20:00时及2:00时则与对照鼠相当。结论 本研究首次报道HBsAg阳性转基因小鼠肝脏中dbp表达的上调,提供了乙型肝炎病毒蛋白表达与昼夜节律基因变化有所联系的证据。至于本研究在转基因鼠中的发现是否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及其意义还有待在患者中作进一步临床验证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船舶噪声对鲈鱼和大黄鱼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模拟船舶噪声对养殖鲈鱼、大黄鱼血液中皮质醇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噪声刺激鲈鱼和大黄鱼后,鱼类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后逐渐恢复原有水平或维持在较高的水平。鲈鱼血液中皮质醇水平在155dB的胁迫条件下于刺激1h左右达峰值,为112.23ng/mL,大黄鱼血液皮质醇水平峰值出现在刺激后20min-1h,值为17.18ng/mL。鲈鱼血液中皮质醇水平(CL155,CL138)受重复噪声刺激后随时间(T)回归方程:CL155=33.507e0.2425T(r=0.8939,P0.01);CL138=36.187e0.1862T(r=0.8002,P0.01),大黄鱼血液中皮质醇水平(CH155,CH138)受间歇噪声刺激后随时间(T)回归方程为:CH155=3.1208e0.2535T(r=0.8833,P0.01);CH138=2.8369e0.1706T(r=0.8064,P0.01)。鲈鱼(CL)、大黄鱼(CH)血液中皮质醇水平与噪声源强(S)的回归方程为:CL=33.05154e0.2461S,r=0.9563;CH=3.9706e0.2401S,r=0.91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睡眠障碍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法(MMPM)建立睡眠剥夺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30),分别为小平台组、网格组和对照组。小平台组和网格组大鼠接受每天18 h的睡眠剥夺和6 h间歇期(10:00—16:00),间歇期大鼠正常笼养。实验第7、14和21天时分别行动物行为学观察、旷场试验和动物血浆检测,并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颞下颌关节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网格组相比,小平台组大鼠血清促肾上腺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水平均增高(P<0.05),髁突软骨HE染色显示软骨细胞层次及厚度改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关节盘表面纤维排列松散。结论:慢性睡眠障碍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微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猎豹粪样皮质醇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量猎豹粪样中皮质醇代谢的含量,通过不同时间点的动态采样分析皮质醇含量的变化。在研究的6个雌性猎豹中,粪样皮质醇含量显示它们能够分成3个不同的组,高皮质醇含量的雌性猎豹组(~295.22ng/g粪样,n=2)、中等皮质醇含量雌性猎豹组(~152.29ng/g粪样,n=2)、偏低的皮质醇含量的雌性猎豹组(~94.14ng/g粪样,n=2)。外源压力影响了猎豹的繁殖性能,而皮质醇的代谢水平是反映猎豹来自外源压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拟通过猎豹粪样中皮质醇的含量评估动物所处的环境压力水平,为饲养管理水平和饲养环境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借鉴,进而为解决动物的繁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鲵的活动节律及繁殖行为描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刚  吴峰 《动物学杂志》2010,45(1):77-82
采用定时定点观察法,对仿生态条件下养殖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活动节律及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鲵活动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隐藏在洞穴中不活动,每天20:30时部分大鲵开始出洞活动,21:00时至次日凌晨1:00时为活动高峰期,1:00时后部分大鲵开始陆续回到洞穴,3:00时后又全部隐藏在洞穴中;大鲵的夜间活动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8~9月出洞活动的大鲵数量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大鲵尤其是雄鲵在繁殖季节表现出明显多样的繁殖行为:①推沙行为;②求偶行为,包括聚集、露头、巡视、追随、尾阴探究、亲吻、邀请和爬跨8种行为型;③冲凉行为;④护卵行为;⑤婚配行为。  相似文献   

18.
孙守家  孟平  张劲松  何春霞  郑宁 《生态学报》2015,35(8):2592-2601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华北低丘山区栓皮栎生态系统氧同位素日变化及蒸散定量区分进行研究,为华北低丘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水汽交换研究提供基础。试验采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OA-ICOS)连续测定生态系统不同高度水汽浓度和δ18O值,同时采用真空提取和液态水同位素分析仪测定枝条和土壤的δ18O值。结果显示,4个晴天中大气水汽浓度日变化复杂,变化趋势差异大,而δ18O日变化均成高-低-高的"V"型变化,最小值出现在12:00—18:00。Keeling方程在10:00—12:00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71,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此时段蒸腾速率较高,满足植物蒸腾的同位素稳定态假设。利用Keeling方程估算的栓皮栎生态系统δET值有相似的低-高-低日变化,与大气的δv值变化趋势相反。同位素分割结果显示栓皮栎生态系统中蒸腾占蒸散比例日变化呈现低-高-低的趋势,10:00—14:00蒸腾占蒸散比例达到90%以上,尽管6:00—10:00和14:00—18:00的蒸腾占蒸散比例下降,但平均值仍高达69.38%,表明华北低丘山区栓皮栎生态系统的蒸散主要来源于植物蒸腾。  相似文献   

19.
动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引起内分泌变化,而其程度则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能力体现。以迁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6只亚成年大熊猫个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粪便中皮质醇激素,验证饲养环境改变是否引起其激素水平变化。研究发现:一方面,研究个体在迁入后的皮质醇水平较迁入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另一方面,不同年龄和性别间,年龄越小则变化越明显,说明环境变化可能是引起其皮质醇变化的原因之一,即年龄越小这种环境引起的应激性越明显。因此,本研究亦可以为今后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过程面临的环境适应性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进而为合理规划下一阶段大熊猫野化放归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套袋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类型果袋内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果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袋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呈负相关,一天中袋内温度从9:00开始迅速升高,最高温度在春秋季一般出现在13:00-14:00,盛夏一般出现在13:00-17:00,最低温度出现在5:00前后,最高湿度出现在6:00前后.不同类型的果袋温、湿度变化不同,特别在高温和阴雨天差异明显,最高温度表现为双层袋》单层袋,而最高湿度表现为单层袋》双层袋.高温往往伴随极度干燥,当袋内温度超过35 ℃时,微域湿度一般低于40%.套袋对苹果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果实外观品质以双层袋较好、单层袋较差;而双层袋中又以XL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