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目的: 为探讨新生儿自主呼吸产生机制,前文已对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开始前脐带动静脉氧气和二氧化碳差值进行了人群组间分析;而本部分则对相关信息进行个体化分析。方法: 在产前经所有胎儿父母签署知情同意书,新生儿出生后还没有呼吸之前在脐带动脉和脐带静脉分别连续逐搏取血,仅有3例同时采集到Pua和Puv血液样本进行血气分析测定,计算分析脐带静脉和脐带动脉的异同和动态变化。结果: 虽然准备了数十产妇,但仅有3例同时采集到Pua和Puv血液样本,同一时间的PuvO2显著高于PuaO2P均<0.01),平均相差(24.17±7.09) mmHg;而PuvCO2显著低于PuaCO2P均<0.01),平均相差(-7.67±3.70) mmHg。在同一时间的Puv-uaO2显著高于Puv-uaCO2P<0.05)。结论: 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前,全部氧气供应由脐带静脉运输,只要胎盘开始剥离则新生儿的PuaO2随时间(心跳次数)逐渐降低,当PuaO2达到触发呼吸阈值(最低值)诱发第一次吸气开始其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研究葛根素治疗对U14宫颈癌小鼠血液流变学、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宫颈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4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小鼠通过腋下注射U14小鼠宫颈癌细胞建立U14宫颈癌移植瘤小鼠,并且葛根素小鼠通过葛根素灌胃进行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血流变学、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宫颈癌细胞毒性。结果:经葛根素治疗的葛根素组宫颈癌小鼠肿瘤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葛根素治疗宫颈癌小鼠的抑瘤率是(42.91±12.91)%。宫颈癌小鼠低切/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以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升高(P<0.05),而葛根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小鼠低切/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以及血细胞比容(P<0.05)。宫颈癌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而葛根素治疗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P<0.05)。此外,经葛根素治疗的宫颈癌小鼠脾淋巴细胞对U14宫颈癌细胞细胞毒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宫颈癌小鼠(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可降低U14宫颈癌小鼠血液粘度、改善血流变性质,并且可以提高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VBI性眩晕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联合组采用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眩晕改善情况、脑动脉血流速度指标、动脉硬化指数(AI)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9.33%,高于对照组的75.71%(P<0.05);治疗后联合组眩晕症状积分、欧洲眩晕评分量表(EEV)评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左侧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Vp)、左右侧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对照组,左侧动脉、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PI)、右侧动脉血管阻力指数(RI)、AI、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联合电针风池供血穴治疗VBI性眩晕,能够缓解患者的眩晕状况,疗效确切,改善脑动脉血流速度和脑动脉硬化程度,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34.
黄优华  沈涛  徐强  石红建  王祁 《生物磁学》2013,(34):6711-6714
目的:对比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十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为64.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23.67%,对照组为21.0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对症处理后,均得到有效改善。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临床上对剖宫产切口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收治的切口妊娠患者53例.并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28例、保守治疗组25例,介入治疗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保守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以及肌内注射MTX后进行刮宫术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降血HCG时间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采用子宫动脉介入对剖宫产切口妊娠进行治疗的方式,可以对切口妊娠大出血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可以对妊娠物进行有效的杀死.  相似文献   
36.
目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即使没有出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预后也极不理想.我们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术前mECF方案的动静脉结合化疗,以评价其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局部进展期胃癌Ⅱ-ⅢC期患者38例,均由影像学确定淋巴结高度可疑转移或浸润、包绕主要血管结构,且没有发现远处转移或腹膜种植,进行2个周期的术前动静脉结合化疗后,行手术治疗.记录化疗毒性反应、临床、病理缓解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1年无病生存率.结果:化疗毒性反应低,3级反应不超过10%,仅有1例出现4级反应,表现为腹泻、恶心和呕吐.38例患者中临床CR有6例,占15.8%,PR17例,占44.7%,NC13例(34.2%),PD2例(5.3%),RR为60.5%(23/38).全部患者均施行了手术,37例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R0切除率为97%.病理缓解率为5例完全缓解(13.2%),21例部分缓解(55.3%),8例轻微缓解(21.1%),4例未缓解(10.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9%,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1年无病生存率为81.6%.结论: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进行mECF方案的动静脉化疗毒性反应低,疗效理想,之后行手术完整切除后临床效果突出,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变化,评估患者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是否有所影响,及机体的免疫系统有何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20名,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前(T1)、脾切除即刻(T2)、脾切除后1h(T3)、手术完毕(T4)、手术后1d(T5)、手术后7d(T6)时抽取病人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9+B细胞、CD3-56+(NK细胞)绝对数量.结果: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前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9+B细胞、NK细胞均明显的降低,而在脾脏切除即刻各系细胞又明显恢复,基本与麻醉前水平相当.然而随着手术继续,在脾脏切除后1h,仅B细胞低于术前,一直持续到手术完毕,但是,此时B细胞与麻醉前比已没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完毕时T、B细胞和NK细胞再次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切皮前水平.手术后1d时,CD4+T细胞与NK细胞仍然低于麻醉前,CD3T细胞、CD3+CD8+T细胞和B细胞已经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术后7d时,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B细胞不仅得到恢复,而且还比麻醉前明显升高,但是NK细胞仍与麻醉前的水平相当.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门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有快速、短期的降低作用,术后7d人体淋巴细胞数量不仅得到恢复,并且反馈性地升高,提示脾脏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istar大鼠脑动脉(BA)平滑肌细胞膜电流的异同。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SHR和Wistar大鼠BA平滑肌细胞在电流密度、电流组成以及自发性瞬时外向K+电流(STOCs)特性的异同。结果:①当指令电压为0、+20、+40和+60mV时,SHR与Wistar大鼠BA平滑肌细胞间电流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②SHR与Wistar大鼠BA平滑肌细胞膜电流都对1 mmol/L电压依赖的K+通道(Kv)阻断剂4AP和1 mmol/L大电导Ca2+激活K+通道(BKCa)阻断剂TEA敏感。③SHR的STOCs发放频率和电流幅度都远大于Wistar大鼠。1 mmol/LTEA基本完全阻断STOCs通道电流,而4-AP对STOCs没有影响。结论:SHR和Wistar大鼠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电流密度存在差异,两种平滑肌细胞外向电流都由BKCa和Kv通道组成。SHR大鼠平滑肌细胞更易诱发由BKCa通道介导的STOCs。  相似文献   
39.
以罗丹明B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护脾养胃类方剂中常见的当归、五味子、黄芩、红枣等四种中药水提物对·OH的清除能力.实验表明:这些中药永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红枣的清除能力最强.据此评价了这四种中药水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行双下肢动脉血管成像过程中,护理配合对的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患者分为护理组(82例)及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320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经高压团注造影剂欧乃派克,进行三维重组,获取容积再观(VR)、曲面重组(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口头的训练,没有其他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配合,减低在成像过程中的非生理性运动。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双下肢动脉图像,对其图像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加以总结。结果:对照组有2例患者穿刺部位不合理而影响图像质量,对双下肢的病变显示具有一定的影响,3例患者注射压力过高引起外渗,流速在2.5-3.5 ml/s,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其余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利于320排CT双下肢成像的顺利进行,精心的护理操作是取得检查成功的动脉成像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