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6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外周血ROCK2激酶活性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P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基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d治疗);随访观察周期12周,于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检测外周血ROCK2的活性,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肺功能变化(测定FEV1,FV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中ROCK2的水平(P〈0.01);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P均〈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ROCK2激酶的活性和肺动脉压力,从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病例采用不同的训练及护理方法患者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5.23%(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Nmss评分为5.63±3.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1±4.75,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ADL评分为50.62±15.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85±12.16,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和预后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5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给予两组抗感染、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低流量吸氧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选择合适面罩进行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量(1 s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量化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率分别为92.00 %和74.67 %(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aCO2、SIRS评分以及血清IL-6、IL-8、TNF-α和sTREM-1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aCO2、SIRS评分以及血清IL-6、IL-8、TNF-α和sTREM-1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能够提高老年AECOP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血气水平和预后,缓解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COPD稳定期患者,纳入病例时间:2018年1月~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40例)、对照组(肺功能康复训练,40例),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症状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阻肺综合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FVC、6MWD、FEV1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 两组mMRC评分、CAT评分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八段锦干预COPD稳定期患者,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肺部适应性,进而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5.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超声监测膈肌增厚率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COPD患者72例作为COPD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人7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监测两组入选者的膈肌增厚率,使用肺功能测定仪测定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肺活量25 %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25%,V25)、肺活量50 %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50%,V50)、肺活量75 %时用力呼气流速(Vmax75%,V75)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的膈肌增厚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的FEV1、PEF、V25、V50、V75值都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PD组患者中,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膈肌增厚率与FEV1、PEF、V25、V50、V75都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V1、PEF、V25、V50、V75为影响膈肌增厚率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COPD患者超声监测可显示膈肌增厚率与肺功能降低,两者存在相关性,肺功能下降也是导致患者膈肌增厚率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6.
摘要 目的:探讨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SCLC化疗患者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iper 疲乏量表(PFS)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干预NSCLC化疗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肺功能,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7.
摘要 目的:观察吞咽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9月~2020年10 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住院号尾数的奇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NMES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实验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吞咽时程缩短、最大波幅值升高,且实验组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最大波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增大,且实验组的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SWAL-QOL总分均升高,且实验组的SWAL-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MES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促进其吞咽功能改善,提高舌骨肌肌群肌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张静  李红霞  王燕  付培德  姜杨薇 《生物磁学》2011,(22):4356-435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脑血管病康复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重建是否有效,是否值得推广。方法:选取本院神经科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住院4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康复治疗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且在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ADL)评分,以量化分析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经康复训练后,康复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ADL评分有明显的增高,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康复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的好转,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进行常规治疗,同时行康复训练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此治疗方案对脑血管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疗效满意,方法值得在康复相关科室长期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视觉模拟评级法对于关节置换手术后镇痛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比不同疼痛评估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治疗中的KSS评分及患肢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改变情况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结果:使用视觉模拟评级法指导组取得了更好的膝关节活动情况的改善,同时其用镇痛药物药剂剂量较少,两组K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视觉模拟评级法对于关节置换手术后镇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减少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烟龄215年,日吸烟量≥15支的无症状男性吸烟者的肺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择男性无症状吸烟者190人及非吸烟者180人,进行肺功能测定,并比较两组人群的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Tiffeneau1秒率(FEV1/VC)结果改变不明显,而Gaensler1秒率(FEV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75%)、呼出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FEF25%~75%)、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均有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无症状吸烟人群肺功能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有些吸烟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已经出现了小气道及肺弥散功能的损伤,提醒吸烟者应早期戒烟,关爱自身健康,净化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