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2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46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神经源性心脏损伤是指各种急性脑损伤患者出现的类似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包括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室壁运动功能障碍等。主要机制为颅脑病损伤影响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时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体液障碍。神经源性心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且与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增高相关。本文详细阐释了神经源性心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期望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以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2.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破坏性疾病,一旦脊髓损伤发生,治疗棘手,对患者家庭、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负担。近年来,通过建立大鼠脊髓损伤细胞相关模型,对于脊髓损伤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星形胶质细胞模型的建立对脊髓损伤治疗有深远意义。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作为靶细胞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或间接对脊髓损伤有双向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培养制备方案等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建立一个客观化、定量化、可模拟化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提供指导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3.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严重影响青少年和儿童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T1DM由多病因引起,其中机体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是T1DM的主要发病原因。胰岛β细胞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反应在其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机体的OS反应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机体OS反应产生机制及其在胰岛β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进一步认识T1DM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4.
虫草多糖治疗家犬夹闭肾动脉引起的急性肾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虫草多糖对家犬夹闭肾动脉造成的急性肾衰的治疗作用。将实验动物家犬分为假手术组、阴性模型组、阳性组、虫草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观察治疗后犬的肾功能、血液生化指标、尿常规、肾脏病理的变化。发现虫草多糖组肾功能受损程度明显轻于阴性模型组(P〈0.01),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实验证明虫草多糖能够治疗肾缺血诱发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肾功能、增加肾血流量、纠正代谢紊乱、促进肾小管的修复与再生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5.
Emerald ash borer (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 (Coleoptera: Buprestidae) is a major stem borer of ash (Fraxinus spp.). It is univoltine in Tianjin, while it is semivoltin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both univoltine and semivoltine in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where the majority is univoltine. The longevity of emerald ash borer adults is 17.2 ± 4.6 days (n = 45), eggs 9.0 5:1.1 days (n = 103), univoltine larvae 308 days, semivoltine larvae 673 days, and pupae 61.2 ± 1.6 days (n = 45). It takes about 100 days from the time larvae bore into the phloem to when they complete the pupal cell. In a 10-year-old velvet ash (Fraxinus velutina Tort.) plantation in Tianjin, emerald ash borer preferred to oviposit on the regions of boles from 50-150 cm above ground, accounting for 76.7% of the total girdling. Girdling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tree boles accounted for 43.40% of the total girdling. The emerald ash borer population density is higher at the edge of the plan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enter.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明确P13K/Akt信号通路在缺血缺氧心肌细胞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模型,施加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干预,观察心肌细胞活力、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碘化丙啶(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模拟缺血缺氧后细胞活力下降,LDH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LY294002干预复合缺血缺氧后,细胞活力急剧下降,LDH含量及PI染色阳性细胞比例进一步显著增加(P<0.01)。结论:应用LY294002加重了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效应,提示PI3K/Akt通路参与了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内源性保护反应,减轻了缺血缺氧损害。  相似文献   
167.
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18例胆道损伤进行分析总结:分别施行了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10例,保守治疗2例,Roux-en-Y胆肠吻合术6例。结果:3例术后过早拔管发生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1例因梗阻性胆管炎并发肝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胆肠吻合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死亡。余术后良好。结论:尽早发现及正确处理对提高疗效和预防术后胆管狭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术中发现胆管损伤立即行端端吻合加T管引流;术后数天发现或多次胆道修补术失败者,则宜行规范的Roux-en-Y胆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68.
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1424-1425,1428
脑缺血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各种因子作用相互影响,且多数因子的作用同时存在损伤和保护两种机制,使得脑缺血的研究充满了困难。目前众多研究都证实高血糖对缺血脑组织有损害作用,并可能导致局部或广泛缺血后预后更差。本文依据近几年的实验,重点阐述了五种最新的高血糖加重脑缺血过程和预后损伤的机制假说,包括高血糖通过引起过量谷氨酸释放导致的Ca2^+大量内流造成损伤、高血糖状态下造成氧化应激从而产生各种自由基对神经元造成损伤、炎症因子相关的损伤、高血糖相关的血液灌流的减少以及高血糖造成脑内酸中毒从而引起损伤。期望这些对机制的探讨能够上加深广大医药研究人员对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损伤的认识,帮助找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和治疗手段,启发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心肌梗死(AMI)经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灌注疗效。方法:采用99mTc-tetrofosmin(P53)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54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评估心肌灌注情况,并追踪记录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SPECT显示无复流组22例,有复流组32例,两组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有复流组有增加趋势;另外,急诊PCI组的预后明显好于择期P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可对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治疗疗效进行可靠的无创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