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7篇
  免费   207篇
  国内免费   165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71.
目的: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血行转移是大肠癌根治性手术失败的原因之一,在根治性切除肿瘤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发现大肠癌微转移,对于延长患者预后指导下一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已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的表达,以探索手术操作和微转移的关系,以及引流静脉血中微转移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手术后外周血及引流静脉血液中的CEAmRNA水平。结果:(1)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26.7%(16/60),引流静脉血阳性率48.3%(29/60),引流静脉血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P〈0.05)。(2)大肠癌引流静脉血中CEAmRNA在肿瘤大于5厘米者、DukesC期、中低分化程度、有淋巴转移者、浸及浆膜者比外周静脉血更有统计学上的意义。(3)手术前后引流静脉血CEAmRNA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P〈O.05),外周血CEAmR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肠癌引流静脉血微转移是大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的早期阶段,引流静脉血CEAmRNA的表达能更早期反映出大肠癌患者微转移的发生,引流静脉微转移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是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手术对大肠癌血循环微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72.
973.
由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常和其他土传真菌病害混合发生,传统的症状鉴别方法很难区分,导致病害防控难度增加。为建立病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根据ITS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1对特异性引物BS‐F/R,扩增片段大小为280bp。以菌丝DNA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扩增效率良好。利用该定量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出田间小麦样品中52.8fg/μL的病菌DNA。  相似文献   
974.
核桃JrCBF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CBF基因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运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核桃JrCBF基因cDNA全长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JrCBF基因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分析JrCBF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获得长度为879 bp的CBF基因cDNA全长序列,编码214个氨基酸,命名为JrCBF;低温能诱导JrCBF基因的表达,4℃处理2 h后表达量开始增加,8 h后达到最大值;自然越冬条件下,JrCBF基因在花芽中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寒冬时期(1月份)表达量最高;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JrCBF基因序列中有28个SNPs位点和7个Indels标记,存在2个突变热点区;单倍型分析显示15份材料可分为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238。本研究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寒核桃品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975.
正我是文采师招收的第一个科班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先生身边工作,一直追随先生到如今,深知文采师的魅力、风采和博大精深都蕴藏在他平和、平淡和平静的研究和生活中。当年刚进植物所读研究生,文采师知道我对植物分类系统最感兴趣,就告诉我研究分类系统也要从一种、一属、一科做起,逐步熟悉掌握全世界植物,才能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文采师给我的研究生论文题目是毛茛科一个  相似文献   
976.
The bacterial plasminogen-activator staphylokinase (Sak) is a promising thrombolytic agent for treating acute myocar- dial infarction.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mmunogenicity of Sak while maintaining its fibrinolytic activity, site-specific PEGyl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he- moselective cysteine PEGylation site was selected within an immunodominant region (amino acid residues 71-87) using an in sUico approach. The PEGylated Sak variants pre- pared in this study showed a purity of 〉97.0%. PEGylation at Position 80 resulted in a Sak variant Sak(E80C-PEG) which has similar fibrinolytic activity and thermost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native recombinant staphylokinase (r-Sak). The immunogenicity of Sak(E80C-PEG) in guinea pigs was grea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native r-Sak. Furthermore, preliminary pharmacokinetic results sug- gested that the plasma clearance of Sak(E80C-PEG) from the blood stream of rabbit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 pared with that of r-Sak, resulting in a 2.8-fold increase of initial half-life and a 3.8-fold increase of systemic availabil- ity. In summar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ite-specif- ic PEGylation yielded a novel Sak variant Sak(E80C-PEG) with remarkable advantages over the unmodified Sak.  相似文献   
977.
978.
为初步研究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C-SIGN)是否能作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细胞表面受体,首先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细胞系DC-SIGN mRNA水平及SFTSV感染水平,并用DC-SIGN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封闭SFTSV敏感细胞,研究其对SFTSV感染水平的影响。此外,将DC-SIGN表达载体转染不同细胞系,研究转染前后细胞中SFTSV感染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在SFTSV感染水平较高的Vero细胞中,DC-SIGN mRNA水平较高;而在SFTSV感染水平低于Vero细胞的CHO-K1细胞中,DC-SIGN mRNA水平较低。DC-SIGN单克隆抗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DC-SIGN可提高Vero和CHO-K1细胞中SFTSV的感染水平。本研究表明DC-SIGN为SFTSV的可能受体。  相似文献   
979.
目的:探讨TnT-Hs和NSE水平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确诊为手足口病的住院患儿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6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心肌钙蛋白T(TnT-Hs)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对观察组EV71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TnT-Hs与NSE水平进行比较。结果:1相比健康对照组,观察组TnT-Hs与NSE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V71阳性患儿46例,阴性患儿22例,阳性患儿相比阴性患儿TnT-Hs与NSE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T-Hs和NSE水平可反映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变化,其可作为早期预测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及脑损伤的依据及重症病例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80.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方法: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5.8S rRNA设计特异性PCR引物,采用核酸荧光染料SYBR GreenⅠ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探讨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验证。结果:该方法的特异性较好,与该菌属内的其他细菌间无交叉反应;灵敏度可检测出10个细胞/mL全血,在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81。临床样品检测和传统的培养方法结果完全相符。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临床样品检测具有很好的准确性,从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中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临床的诊断时间,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