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探讨建立一种适合贵州地区、高效、稳定的小鼠超数排卵优化方案。在饲养环境相同的基础上,对激素(PMSG, hCG)不同的剂量组合、注射间隔时间、小鼠周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平均采胚数量组间、平均异常胚组间与平均可用胚组间差异显著(p<0.05),注射10 IU的激素剂量组合获得受精卵最多,且异常胚最少,效果最佳。(2)第1、第2、第3组平均采胚数量组间差异显著(p<0.05),第1组与第2组平均可用胚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第1、2组与第3组差异显著(p<0.05),异常胚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选择4周龄超排效果最佳。(3)第1、第2、第3组平均采胚数量、平均可用胚组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异常胚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PMSG,hCG间隔注射时间为48 h为最佳。  相似文献   
92.
以甜荞品种‘北早生’和‘赤甜荞1号’为材料,利用多效唑(PP_(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在不同幼苗时期进行叶片喷施处理,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花芽分化过程,记录开花时间,调查开花和结实数,通过液质联用方法检测3种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及人工合成细胞分裂素(6-BA)含量,探究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甜荞的花芽分化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甜荞花期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第二片真叶期喷施100mg·L~(-1)PP_(333)和150mg·L~(-1)6-BA能显著提高甜荞结实率和单株产量,两种处理的结实率分别较对照提高49.5%、39.4%,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1.8%、23.0%。(2)观察甜荞花芽分化过程并将其划分5个时期,分别为生长锥分化前期、生长锥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和雌雄蕊形成期,在第二片真叶期喷施PP_(333)和6-BA均加快了甜荞花芽分化进程,使其开花时间提前。(3)喷施PP_(333)在幼苗期和现蕾期降低了内源IAA、6-BA含量,增加GA_3、ABA含量,而在盛花期增加内源IAA、6-BA含量,降低ABA、GA_3含量;喷施6-BA在幼苗期和现蕾期增加了内源GA_3、IAA含量,在盛花期降低了内源GA_3、IAA含量,3个时期均降低了内源ABA含量,增加了6-BA含量。研究发现,第二片真叶期是调控甜荞小花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此时叶面喷施100mg·L~(-1)PP_(333)和150mg·L~(-1)6-BA的调控效果最佳,可加快甜荞花芽分化进程,使开花时间提前,增加单株结实粒数,提高甜荞品种的结实率和单株产量;PP_(333)主要是通过减少甜荞开花数,增强弱势小花活力来提高结实粒数,而6-BA主要是利用增加开花数,提高有效可孕小花数来增加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93.
94.
为解决樟叶越桔(Vaccinium dunalianum)组培苗生根质量不佳、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该研究以樟叶越桔继代苗为材料,采用单因子试验从激素类型及浓度、培养基类型和蔗糖质量浓度对其生根的适宜条件进行筛选,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樟叶越桔移栽苗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类型和浓度、培养基类型对樟叶越桔生根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蔗糖质量浓度;最适合樟叶越桔生根的激素及浓度为IBA2.0 mg·L~(-1)、基本培养基类型为1/4MS、蔗糖质量浓度为15 g·L~(-1),樟叶越桔组培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4MS+IBA 2.0 mg·L~(-1)+活性炭0.1 g·L~(-1)+蔗糖15 g·L~(-1),生根率达100%,平均生根数为每株7.67条;根系呈辐射状、基部无愈伤组织,组培苗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樟叶越桔组培苗移栽时以全腐殖土基质为佳,成活率为83.7%,植株叶片舒展,生长状况良好。该研究建立的优化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樟叶越桔组培生根苗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解决了后期移栽成活困难的问题,为优良的樟叶越桔植株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5.
有研究表明,干旱、低温和盐等环境胁迫能够诱导LEA基因的表达。为了探索LEA基因家族在高粱响应外界刺激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LEA基因家族在高粱全基因组水平进行鉴定和分析,于高粱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35个基因家族成员,不均匀地分布于高粱8条染色体上,结合系统进化树和保守结构域分析结果,将高粱LEA基因家族成员分为7组。亲水性分析和结构无序性预测表明高粱LEA蛋白绝大多数为亲水性且结构无序。基因结构分析显示了各分组基因结构上的保守性。高粱LEA基因的启动子分析发现了一些与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对激素和干旱胁迫下高粱LEA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外界胁迫能够诱导部分高粱LE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6.
97.
选取不同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共54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用索氏抽提法检测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肌肉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和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并分析基因表达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日龄的增加,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持续上升,各生长时期差异显著(P<0.05),而新疆细毛羊的IMF含量在各生长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哈萨克羊的IMF含量30~90日龄期间极显著高于新疆细毛羊(P<0.01)。2)FAS基因mRNA水平在哈萨克羊肌肉中初生时最高(P<0.05),然后随日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新疆细毛羊肌肉中,FAS mRNA水平表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发育模式,其中6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其余日龄之间差异不显著。HSL基因在2品种绵羊肌肉中的表达模式基本类似,在哈萨克羊肌肉中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初生时的水平显著高于60~90日龄(P<0.05);在新疆细毛羊中30日龄时达到最高(P<0.01),到60日龄时下降到最低(P<0.05),随后保持这种低表达水平。3)FAS和HSL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与哈萨克羊IMF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5(P=0.02),r=-0.423(P=0.05);在哈萨克羊中两基因表达量水平比值(FAS:HSL)与IMF呈极显著负相关r=-0.552(P=0.01)。在新疆细毛羊中两基因的表达水平及比值均与IMF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介绍了保幼激素类似物对白蚁的影响,包括诱导前兵蚁、兵蚁和一些中间品级(形态畸形)的产生、抑制白蚁的取食、减少或消除白蚁的共生原生动物群、对白蚁产生不同水平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抑制工蚁蜕皮以及繁殖蚁建立新群体等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影响是诱导前兵、兵蚁和一些中间品级的产生破坏了白蚁群体品级比例的平衡性或完整性.因此,保幼激素类似物可用于白蚁的防治,并在田问防治散白蚁和乳白蚁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并探讨了应用保幼激素类似物防治白蚁的潜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99.
低温胁迫是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的一种非生物胁迫。比较了萱草叶片在低温处理(10、5、0 ℃)下转录组与对照(15 ℃)数据的差异,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 457个,其中上调基因1 253个,下调基因1 204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和催化活性等49个GO过程,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42条KEGG代谢途径中。其中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GH3.10基因上调至对照组的13.624倍,IAA1基因下调0.120倍;参与可溶性糖合成通路的差异基因发生了0.076~28.114倍不同程度的变化。随后对3个低温处理组共有的2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热图和网络调控分析,基于基因在网络调控中的位置,对ABCF5OFPsSWEETs等基因在冷应答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萱草低温响应的关键基因及耐寒萱草种质开发、分子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人格特征与免疫功能、甲状腺激素和神经内分泌激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北部战区空军医院心理科收治的GAD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于北部战区空军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受试者人格特征进行评价,比较两组EPQ-RSC评分结果、血液中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精神质(P)、神经质(N)评分及EPQ-RSC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3+、CD4+、NK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2、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FT3、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C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E、ACT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D患者N、P评分及EPQ-RSC总分与CD3+、CD4+、NK、FT3、FT4、CS呈负相关(P<0.05),与IL-2、IL-6、NE、ACTH呈正相关(P<0.05)。结论:GA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损伤、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且均与患者P、N倾向的人格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