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自噬是细胞内主要的降解途径之一,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动态过程,对于真核细胞的适应、分化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自噬在白念珠菌中影响着菌株的代谢和毒力,可增强菌体的存活能力。自噬调节失衡与多种疾病相关,需在多个水平受到精确调控,以维持细胞内稳态平衡。白念珠菌的毒力致病与自噬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的异常表达调控密切相关。该文主要概括了自噬的主要阶段及相关机制,并说明自噬过程中主要转录因子可能的作用机制,以了解白念珠菌自噬中的转录调控机制,为白念珠菌未来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2.
【目的】在白念珠菌中建立一个快捷方便经济的基因敲除与筛选标记再循环的DNA操作系统。【方法】通过ExoIII介导的不依赖于连接酶的克隆策略,在异源筛选标记基因CmLEU2、CdHIS1和CdARG4基因的两侧分别插入了loxP位点,成为筛选标记基因盒扩增的模板。全基因合成了经过白念珠菌密码子优化的rTetR元件,并组装成Tet-on启动子。将密码子优化的重组酶Cre基因置于该启动子控制下。然后将他们插入筛选标记基因CdHIS1和CdARG4的CDS区域,形成筛选标记基因再循环载体。【结果】构建了3个用于白念珠菌基因敲除的侧翼含有loxP位点的筛选标记基因载体,以及2个含有Tet-on启动子控制的Cre酶的载体用于筛选标记基因的再循环。【结论】成功构建了一个白念珠菌中可诱导的基因敲除和筛选标记再循环的载体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多个基因缺失株构建。这个系统有助于快速构建白念珠菌的单基因和多基因敲除菌株。  相似文献   
83.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失重条件可对一些致病微生物的增殖和毒性产生影响,白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真菌,在太空环境和人体中普遍存在,研究失重条件下白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和毒性意义重大。【目的】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otary cell culture system,RCCS)模拟失重环境对白假丝酵母菌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检测模拟失重环境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情况、毒性以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白假丝酵母菌接种在旋转生物反应器(High aspect rotating vessel,HARV)中,利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连续传代培养14 d,然后对菌株进行增殖速率测定、不同pH条件下增殖能力测定、生物膜相对形成能力测定和细胞毒性和动物毒力测定;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找出差异表达基因,结合性状分析模拟失重可能对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和毒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白假丝酵母菌对数期提前,增殖速率加快,在适宜pH条件下的增殖能力普遍提高,但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相对减弱,对LoVo细胞和小鼠的毒性减弱;转录组测序发现,模拟失重组共有280个基因表达差异达1.5倍以上(P0.05),其中248个上调、32个下调。差异基因经基因功能注释(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发现,相关胞膜形成及细胞分裂基因表达上调,生物膜形成、细胞黏附及共生粘连宿主基因表达下调。【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可引起白假丝酵母菌增殖和毒性水平发生变化,相关改变可为研究失重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无线电遥测和样方法对针阔混交林内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白颈长尾雉对其栖息地的利用有较强的选择性;(2)白颈长尾雉主要在阳坡春、秋、科三季活动对坡度较平缓,夏季略陡。该雉栖息地利用受水源距离的影响;(3)各种灌枯木、 草本层和地被层因子在白颈长尾雉栖息吉食物条件和隐蔽条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叶白纸扇、油茶、山缰、野枇杷、毛冬青、格药柃、乌饭、蔷薇科植物、苔  相似文献   
85.
一个新的家蚕油蚕白卵系BH863的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蚕卵色正常型为黑褐色,其突变种类丰富,其中白色卵系列不失为一特色。迄今研究报道的家蚕白卵突变基因有12种之多(向仲怀,1994;江口正治等,1986;Fujii,1998;Chishushi,1972;King,1976)。本研究室发现1994年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所移送西南农业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和鉴定的BH863系是一种新的油蚕白卵突变。BH863系是以家蚕品种湖204(♀)为受体,蓖麻蚕品种斑马(♂)为供体,经人工授精产生的子代中的家蚕变异品系(陈元霖等,1993)。其主要性状特征为:浆液膜…  相似文献   
86.
周晓梅  郭继勋  赵匠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2):2250-2254
羊草草地土壤-植物间营养元素Fe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均较低,羊草中Fe含量比较丰富.在生长季各时期,全铁和有效铁含量在土壤剖面分布上从上向下呈下降趋势,有效铁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全铁各月平均含量变化在生长季呈“V”型曲线,7月含量最低;有效铁平均含量从5~8月与全铁相似,8月后则逐渐减少.羊草各器官及枯落物Fe含量有很大变化,总的趋势是根>根茎>叶>枯落物>茎;羊草叶、茎的Fe含量在生长季中为波动型下降曲线,根茎、根及枯落物的Fe含量在生长季中为“V”型曲线.A层土壤富集有效铁的能力稍强.土壤中Fe活性平均为0.640%。从5月至8月逐渐升高,8月后逐渐下降,10月份最低.地下部的Fe向地上部的转移强度为5~7月下降,8月升高,随后又下降.地上部Fe向枯落物的转移强度平均为105.0%,与地下部Fe向地上部转移强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7.
不同盐浓度的混合盐对羊草苗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50~350mmol/L含有不同比例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等4种盐成分的30种混合盐对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Trin.)Kitag.)苗进行盐碱混合胁迫处理。结果表明:相对生长率、K和Na含量、脯氨酸积累量及叶片电解质外渗率等胁变反应均随盐浓度增大以及碱性盐比例增高而加剧。而且碱性盐所造成的高pH的致胁变效应与盐浓度关系极大,浓度低时作用较小,随浓度增大其作用加剧。在含有碱性盐的混合盐胁迫中,包含有盐胁迫和碱胁迫两种作用。以总盐浓度代表盐胁强,缓冲量代表碱胁强。在碱胁强较弱时胁变主要受盐浓度影响,随碱胁强增大缓冲量变为影响胁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8.
放牧和刈割干扰对松嫩草原羊草草地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王仁忠 《生态学报》1998,18(2):210-213
放牧和刈割干扰对松嫩草原羊草草地影响的研究*王仁忠(东北师范大学国家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长春130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1995-09-14,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02-05。ASTUDYONTHEEFFECTSOFGRAZ...  相似文献   
89.
大气CO2倍增对草原羊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草(Leymuschinensis)是亚洲东部草原地带性植被的优势植物之一。羊草群落在我国广泛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东部,是该地重要的放牧场和割草场。羊草已广为栽培并建立了人工草地,是家畜优质的饲料植物。关于在自然条件下草原地区羊草的生长发育节律、光合...  相似文献   
90.
以白Qian的成熟种胚为外植体,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整体染色封片和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表明,白Qian体细胞胚起源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单个细胞。胚性细胞经过一次不均等分裂产生两个细胞,即胚细胞和胚柄细胞。然后依次经过胚性胚柄团、球形胚、心形胚及鱼雷形胚阶段,最后发育成具有子叶的成熟胚。通过PAS反应研究后发现,在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淀粉粒在胚性胚柄团时期开始积累,至心形胚时期达到积累高峰,且淀粉粒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