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随着饲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肠道内沙门氏菌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逐渐显现,但鲜见宠物携带沙门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宠物源沙门氏菌耐药性的报道。【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宠物源沙门氏菌的流行情况,以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基因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共采集北碚区宠物粪便样品1 038份,通过样品前增菌、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平板筛选和PCR鉴定沙门氏菌特异性invA基因分离鉴定沙门氏菌;接着测定了分离菌株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了10种ESBL基因和10种PMQR基因。【结果】共分离到沙门氏菌41株,分离率为3.95%。这些菌株对磺胺异噁唑、氨苄西林、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都超过50%,而且82.92%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加替沙星完全敏感;85.37%的分离菌携带ESBL基因,以blaTEM基因最为流行;46.34%携带PMQR基因,以qnrS最为流行;48.57%的ESBL阳性菌株携带至少一种PMQR基因。【结论】北碚区宠物体内的沙门氏菌对一些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耐药性可能是通过耐药质粒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2.
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取1株抗原式为3,10∶a,r,z6的沙门氏菌(Salmonella)GX150603的全基因组序列.根据鞭毛抗原序列、致病性和抗性基因预测GX150603的血清型,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基因组岛和前噬菌体,并与其他菌株进行全基因组系统发育分析.经鉴定GX150603为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 asubsp.enterica serovar Weltevreden),并推测由于鞭毛抗原的氨基酸变异导致该菌株与H∶a血清产生了交叉反应.GX150603基因组携带148个毒力相关基因,8个耐药相关基因,27个基因组岛和3个前噬菌体.基因组岛包括沙门氏菌毒力岛SPI-1/2/3/4/5/6/9/11/13/14/19,centisome 63,CS54和3个该血清型特有的基因组岛.与7个韦太夫雷登沙门氏菌欧洲分离株比较,GX150603有4个共线性片段重排,4个共线性片段缺失和1个共线性片段存在较大差异,进化分析显示,同一血清型仍然表现出最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3.
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根据沙门氏菌16S rRNA、质粒毒力基因spvC、致病基因invB、fimA序列设计4对引物,对沙门氏菌株及非沙门氏株菌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该方法能检测出6.3×102 个cfu/ml纯培养的沙门氏菌,人工染菌食品模拟检测结果显示,熟鸡肉初始含菌量为17cfu/g、全脂奶粉为11cfu/g、生牛肉为13.6cfu/g,经过8h增菌,PCR检测为阳性。该体系能鉴定产生多种毒力因子的沙门氏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为检测和鉴定沙门氏菌株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5种沙门氏菌的快速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沙门氏菌属内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亚利桑那沙门氏菌、波斯坦沙门氏菌5种菌的傅立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数据库及FT-IR分类鉴定方法.[方法]应用FT-IR技术对5种沙门氏菌进行指纹图谱数据采集,应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光谱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5种沙门氏菌的标准FT-IR光谱数据库,用于FT-IR技术对5种可疑目标沙门氏菌进行鉴定;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分级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两种聚类分析模型,均可成功将5种沙门氏菌进行区分.[结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简便、快速、易操作,结果重现性好,是一种区分5种沙门氏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5.
Ⅵ型分泌系统(T6SS)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细菌中都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分泌系统,能介导细菌与细菌之间以及细菌和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和缬氨酸甘氨酸重复蛋白G(VgrG)是组成T6SS穿刺装置的重要组分。但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的Hcp与VgrG在该菌入侵宿主细胞及抗吞噬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的鼠伤寒沙门氏菌hcp及vgrg基因缺失株体外接种真核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并以其亲本株作为对照,以研究Hcp及VgrG在该菌粘附、侵入上皮细胞及抗吞噬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优化Red同源重组系统操作过程中各个条件,建立一套快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的操作系统,成功构建鼠伤寒沙门氏菌CVCC541的hcp及vgrg单基因缺失株、双基因缺失株及三基因缺失株,并用Hela细胞接种试验和菌落计数试验,评估不同菌株的粘附和侵袭能力;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接种试验,评估不同菌株的抗吞噬能力。【结果】与亲本株CVCC541粘附侵袭Hela细胞相比,基因缺失株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粘附率分别为17.17%±2.1%、14.73%±2.5%和82%±3.7%;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侵袭率分别为7.05%±1.05%、6.21%±1.35%和87%±3.25%;与亲本株CVCC541在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中的存活相比,基因缺失株CVCC541Δvgrg、CVCC541Δhcp2Δvgrg和CVCC541Δhcp1Δhcp2Δhcp3的存活率分别为15.67%±2.9%、14.47%±1.87%和56.12%±3.48%。【结论】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VgrG和Hcp对该菌入侵细胞和抗吞噬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六型分泌系统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对携带IL-2/NK4双基因减毒沙门氏菌TPIN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将TPIN连续传40代,取10代、20代、30代、40代菌落进行鉴定,包括菌落和菌体的形态、质粒的纯度和浓度、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结果及转染人肝癌细胞(HepG2)后目的基因体外表达活性。结果表明,每10代的菌落和菌体形态一致,其所含质粒的纯度和浓度在传代过程中无明显变化,PCR扩增的目的基因条带大小一致,双酶切鉴定结果正确,转染HepG2细胞后,每代间所表达目的蛋白浓度无明显差异。TPIN作为消化道肿瘤的生物治疗药物,在遗传方面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进一步进行大量生产。  相似文献   
107.
【背景】原料乳质量控制是乳制品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沙门氏菌是污染原料乳的主要致病菌之一。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用于快速检测原料乳中沙门氏菌的实用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评价可视化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visual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V-LAMP)和实时荧光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F-LAMP)方法快速检测原料乳中沙门氏菌的实效性。【方法】建立沙门氏菌LAMP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对比V-LAMP和RF-LAMP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其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的效用。【结果】采用V-LAMP和RF-LAMP方法检测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其结果均为阳性,检测非沙门氏菌标准菌株其结果均为阴性;该两种方法的检出限为13 CFU/mL,检测重复率均为100%;经检测10份人工污染样品,该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高度一致;经检测73份实际样品,相对于标准方法,该两种方法其相对特异性分别为94.12%和92.65%,相对敏感度分别为100%和100%,相对准确率分别为94.52%和93.15%,一致性χ2值分别为2.25和3.20,与标准方法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V-LAMP和RF-LAMP方法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原料乳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8.
【背景】沙门氏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肠道病原菌,主要依靠III型分泌系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s,T3SSs)来产生与致病性相关的效应蛋白。其中沙门氏菌致病岛(Salmonella pathogenicity island,SPI)区域是关键的基因区域。高盐浓度条件可以诱导SPI-1上效应蛋白的表达。【目的】探究在高盐浓度条件下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糖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寻找有意义的效应糖蛋白。【方法】将鼠伤寒沙门氏菌在普通培养基和高盐培养基中培养,收集菌体并超声裂解,提取蛋白后,用肼偶联法富集糖蛋白并用胰酶酶解,通过二甲基标记定量及LC/MS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进行糖蛋白的定量,用Thermo Proteome Discoverer 2.2软件对标记蛋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质谱结果显示,高盐环境中,沙门氏菌有19个糖蛋白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其中,上调蛋白10个,最为显著的是ompC基因编码的外膜孔蛋白;下调表达糖蛋白9个,最为显著的是yjgF基因编码的翻译起始抑制因子。【结论】根据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沙门氏菌在高盐环境下有多种重要糖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改变,这一结果对研究沙门氏菌SPI-1产生的效应糖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寻找沙门氏菌致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为了应对餐饮等食品中病原菌快速检测的需求、研究建立病原菌筛查方法,选取痢疾志贺氏菌(Shigella dysenter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沙门氏菌(Salmonella)、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大肠埃希氏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等9种病原菌开展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研究工作。为了节约预增菌时间与提升检测效率,研发了适用于多种病原菌预增菌的通用型培养基,采取高温裂解法提取菌液核酸,利用PMA染料灭活死亡细菌DNA,筛选出活菌DNA,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目标菌,该方法可在16 h内完成检测,对于目标病原菌的检测低限可达103 CFU·mL-1。  相似文献   
110.
对鸡胴体淋洗液样品进行沙门菌检测,样品经过前增菌和选择性增菌后,分别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即普通PCR方法、实时荧光PCR方法、免疫学方法(VIDAS)和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共检测了56份样品,普通PCR检出阳性样品34份,实时荧光PCR阳性样品36份,VIDAS阳性样品28份;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均无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结果显示该3种检测方法均可以用于鸡胴体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