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饲养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的过程中,发现雌蚊吸一次血后致倦库蚊产卵时间很长,中华按蚊产卵时间较短,为了搞清楚这两种不同属的蚊虫产卵习性的差异,我们于1992年进行了这两种蚊的产卵习性实验观察。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2.
球形芽抱杆菌C3-41菌株(Bacillussphaericus C3-41)对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sciatus)幼虫有很高毒效,对2龄和3—4龄幼虫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63.1和89.7芽孢/蚊幼虫。处理浓度越高,取食时间越长,蚊幼虫取食到的杀蚊活性物质量越多,死亡率越高。当蚊幼虫取食互致死剂量杀蚊活性物质后,球形芽孢杆菌在感染的活幼虫体内不增殖;但当蚊幼虫取食致死剂量杀蚊活性物质后,蚊幼死亡,球形芽抱杆菌在死蚊幼虫体内增殖明显,6天内芽抱从感染初期的1.86×102/蚊幼虫增加到1.59×106/蚊幼虫。芽抱在死蚊幼虫体内能正常荫发、生长、产孢和形成毒素。增殖的芽抱同样对致倦库蚊幼虫有较高毒力。  相似文献   
123.
抗生素861-A是玫瑰皮黄链霉菌淡色变砷(Streptomyces roseoalutaceus var. pallidus)产生的抗生素复合物的主要组份,有广谱抗菌活性,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以快原子轰击质谱和色谱一质谱联用为主,结合各种化学和泼谱方法,对861一A及其降解产物进行结构分析,证明了861一A与链丝菌素F同质,为链丝菌素F的化学结构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4.
本研究对烟台、济南、徐州、镇江、杭州、福州及厦门等不同纬度地区尖音库蚊复组的雄蚊尾器在光学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杭州以南地区,致倦库蚊为本复组的唯一成员,属南方组;而徐州及镇江地区的本复组成员中,尚包括淡色库蚊及中间型,与武汉地区的类似,统属中介组。济南以北地区的本复组蚊虫,仅有淡色库蚊,属于北方组。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揭示了本复组雄蚊尾器的形态随纬度发生递交的现象;阳茎侧板中叶的形态特征是我国古北界与东洋界交错过渡地带本复组蚊虫的可靠鉴别依据。在过渡地带,所谓纯的淡色库蚊或致倦库蚊是很难得到的,这一假想在蚊虫抗性试验中具有实际意义。在扫描电镜下,还发现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未见过的一些特征,它们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及其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是,尾器的感觉毛数量多、分布广,可能在完成交配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1985—1988年对宜宾地区的库蚊Culex Linnaeus,1758越冬情况作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方法每次于11月至翌年3月,各月捕捉40至60处次越冬场所的成蚊分类计数,并根据B.H.BeKпeMишeBa,1949的方法对脂肪体分级。同时对各型积水进行调查,将所获幼虫(蛹)置室内隔离饲养。以各虫期综合分类鉴定。结果捕获9种库蚊成虫276只,幼虫(蛹)2987只(见表)。表1985—1988年越冬库蚊观察蚊虫种类虫态各月捕获数(只)越冬场报1112123小计致倦库蚊成虫*172842189114室内、山洞Culex quinquefasciatus幼虫464298285△207△4811735废粪坑、污水坑小斑翅库…  相似文献   
126.
陈汉彬 《四川动物》1989,8(2):28-29
在整理云南蚊类标本过程中,发观库蚊属(Culex)4种新纪录,分别隶属于库状蚊亚属(Culiciomyia)1种、簇角蚊亚属(Lophoceraomyia)2种和库蚊亚属(Culex)1种。一、佛氏库蚊Culex(Cui.)fragilis Ludlow,1903检视标本:云南,勐腊。1985,Ⅷ,10—4,14,4L,采自木槽积水。鉴别特征:腹节背板全暗。雄蚊抱肢端节齿脊自亚端部伸达亚基部。幼虫头毛5,6—C从亚基部各分出5—7芒支。前胸毛1—3P均不分支。呼吸管较短,自基部向端部渐变细。呼吸管毛1—S3对,每分2—3支。本种幼虫特征突出,不难与我国已知的库状蚊相区别。本种在国外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  相似文献   
127.
竹提取物对淡色库蚊Culexpipienspallens幼虫的活性评价(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竹提取物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的毒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巨县苦竹(Pleioblastus juxianensis)、白纹短穗竹(Brachystachyum albostriatum)、灰水竹(Phyllostachysplatyglossa)和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提取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24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0.65mg/L、53.94 mg/L、41.21mg/L、54.49mg/L。巨县苦竹索氏抽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明显强于间歇振荡提取物,前者对淡色库蚊幼虫的LC50为30.65 mg/L,95%置信限27.12~34.63 mg/L;后者的LC50为48.34 mg/L,95%置信限为40.37~59.62 mg/L。巨县苦竹乙醚浸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效果显著,125mg/L浓度时12h校正死亡率为56.67%,24h后达92.90%;石油醚浸提物及甲醇浸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作用则不明显, 24h校正死亡率均不超过40%。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综合利用竹类资源,开发新型环境友好农药。  相似文献   
128.
几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丙酮、氨水、癸二酸、正庚酸、环己烷羧酸和肉豆蔻酸等 6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6种人体气味物质中 ,仅0 1mg L正庚酸和 1 0mg L丙酮 +1 0mg L氨水对淡色库蚊雌成虫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 1 0mg L丙酮+1 0 0 0 0mg L氨水和 1 0mg L丙酮 +1 0 0 0mg L氨水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它化合物或处理浓度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无明显的引诱或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29.
马卫宾  冯俊涛  马志卿  江志利  张兴 《昆虫学报》2013,56(12):1391-1396
为进一步明确冬青油(wintergreen oil)与肉桂油(cinnamon oil)对蚊虫的生物活性, 本研究采用浸液法、 “Y”型嗅觉仪法和密闭三角瓶熏蒸法, 分别测定了两种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驱避和熏杀活性。结果显示: 肉桂油和冬青油对淡色库蚊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处理24 h的LC50分别为71.87 mg/L和 102.83 mg/L。在0.5 μL的供试剂量下, 冬青油与肉桂油在20 min内对淡色库蚊的驱避率均在80%以上, 显示了较好的驱蚊活性。冬青油对淡色库蚊具有明显的熏蒸击倒作用, 12 μL/L浓度下的KT50为3.97 min; 而肉桂油则具有较好的熏蒸致死活性, 熏蒸5 h的LC50 为0.31 μL/L。冬青油与肉桂油按1∶1体积比混配后对淡色库蚊表现出较好的击倒和致死效果。冬青油和肉桂油既对淡色库蚊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又对淡色库蚊雌成虫表现出较好的驱避和熏杀活性, 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源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0.
41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的熏蒸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现具有较高杀蚊活性的精油, 推动植物精油类卫生杀虫剂的创制, 本研究采用三角瓶熏蒸法测定了17科41种植物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雌成蚊的熏蒸活性, 并进一步采用密闭圆筒法验证其杀虫毒力大小。三角瓶熏蒸法测定表明, 在12 μL/L浓度下, 留兰香油(spearmint oil)、 薰衣草油(lavender oil)、 山苍子油(Litsea cubeba oil)等26种精油均有较强的熏蒸作用, KT50小于15 min。该26种精油用密闭圆筒熏蒸法进一步测定表明, 在浓度为10 μL/L时, 冬青油(wintergreen oil)、 艾叶油(blumea oil)、 薄荷油(peppermint oil)、 桉叶油(Eucalyptus robusta oil)和蓝桉油(E. globulus oil)等植物精油熏蒸活性较强, 其KT50分别为16.91, 21.20, 22.57, 18.43和19.48 min。结果证明冬青油、 艾叶油、 薄荷油、 桉叶油和蓝桉油等5种精油对淡色库蚊具有较强的熏蒸活性, 具备作为淡色库蚊防控剂开发的潜力, 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