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507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营养不良已成为慢性肾病发病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营养治疗通过调整膳食营养素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慢性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相关指南及近期发表的研究论文,综述了膳食营养素对慢性肾脏疾病的影响,旨在为肾病患者膳食营养的合理配制和临床上的具体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探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老年COPD患者81例,按照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和观察组(41例,给予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均干预6个月。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干预6个月后用力肺活量(FVC)、1 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FEV1/FVC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呼吸症状、疾病影响、活动受限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人际关系、抑郁、偏执、敌对、焦虑、恐惧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老年COPD患者经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干预后,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提示该康复训练方案可用于辅助中老年COPD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3.
摘要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高原地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接收的CHF患者10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研究组(n=55),对照组患者予以缬沙坦治疗,研究组患者则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神经内分泌激素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A)、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心功能指标[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为90.91%(50/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93%(41/54)(P<0.05)。两组治疗12周后ALD、NA、Ang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hs-cTnT、NT-proBNP、LVEDD、LAD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LVEF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高原地区CHF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AP-1)、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与肺功能、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6例作为COP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VAP-1、MSP、SDF-1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根据COPD稳定期患者的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n=53)、中度组(n=34)、重度组(n=29),比较三组上述各指标水平。采用COPD评估测试表(CAT)评估三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清VAP-1、MSP、SDF-1水平与肺功能、炎性因子及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血清VAP-1、MSP、SDF-1、IL-6、IL-17、IL-22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FEV1、FVC、FEV1/FVC以及PEF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VAP-1、MSP、SDF-1、IL-6、IL-17、IL-22、TNF-α水平及CAT评分较中度、重度组明显降低,且中度组低于重度组,而轻度组FEV1、FVC、FEV1/FVC、PEF较中度、重度组增高,且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VAP-1、MSP、SDF-1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负相关,三者与血清IL-6、IL-17、IL-22、TNF-α水平及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VAP-1、MSP、SDF-1水平明显上调,且三者与患者的肺功能、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临床有望通过测定血清VAP-1、MSP、SDF-1水平,评估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去泛素化酶USP13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进行初步的机制探究。方法:构建pLKO.1-shUSP13-GFP慢病毒干涉载体,慢病毒包装后感染并建立稳定敲低USP13的K562细胞株。免疫印迹检测K562细胞中USP13蛋白的敲低效率。流式细胞术分析敲低USP13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泛素化实验探究USP13调控K562细胞的分子机制。结果:成功构建pLKO.1-shUSP13-GFP慢病毒干涉载体,同时利用慢病毒体系获得稳定敲低USP13的K562细胞株。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敲低USP13促进K562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敲低USP13通过增强c-Myc泛素化进而导致其蛋白质水平降低。结论:初步揭示了USP13调控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为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2019年5月选择在本院肾内科就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持续3个月,记录残余肾功能与钙磷代谢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两组治疗后的24 h尿量、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钙值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血磷值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恢复,调节钙磷代谢平衡,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素对小鼠抑郁症模型异常行为的改善以及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2 -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方法: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经过4周CUMS刺激建模,第6周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以验证建模效果。随后将模型组分为CUMS+生理盐水、CUMS+氟西汀以及CUMS+天麻素3个亚组,第7-8周继续进行CUMS刺激,同时对3个亚组小鼠腹腔注射给药。第9周再次进行行为学检测。取小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第6周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增幅显著降低(P<0.001),悬尾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01、P<0.001),糖水消耗率显著降低(P<0.001)。第9周检测结果显示:与CUMS+生理盐水组相比,CUMS+氟西汀组和CUMS+天麻素组小鼠体重增幅显著增加(P<0.001,P<0.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01,P<0.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降低(P<0.01,P<0.01),糖水消耗率显著增加(P<0.001、P<0.001)。与CUMS+生理盐水组比较,CUMS+天麻素组小鼠JAK2、STAT3、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1、P<0.05);HE染色结果提示,CUMS+生理盐水组小鼠神经元形态发生改变,细胞结构不清晰,细胞核固缩、深染;与CUMS+生理盐水组相比,CUMS+天麻素组小鼠神经元形态得到改善。结论:天麻素可以有效改善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其作用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剂量螺内酯(20 mg/d)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症因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治疗,研究组给予曲美他嗪联合目标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RAAS指标 [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心率变异性[24 h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hs-CRP、TNF-α、IL-6、LVESD、LVEDD、PRA、AngⅡ、AL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SDNN、SDANN、rMSSD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上述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目标剂量螺内酯治疗老年CHF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变异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可能是通过拮抗RAAS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9.
摘要 目的: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血清胃肠激素、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CAG患者,根据门诊挂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n=31,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和研究组(n=31,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7.10%(27/31),高于对照组的64.52%(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hs-CRP、TNF-α、IL-6、GAS、CD8P低于对照组,MTL、CD4P、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复春片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CAG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胃肠激素、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的定量检测对乙型肝炎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但其定量检测还未成为常规检验项目。本研究对HBeAg定量检测系统进行性能验证,比较HBeAg定量和定性检测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HBeAg定量结果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 HBV DNA)的关系,为HBeAg定量检测在临床诊疗的应用提供依据。通过收集710例2019年3月至5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样本,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The Clinical &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相关文件的要求,对雅培ARCHITECTi4000S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的HBeAg定量试剂的精密度、分析灵敏度、线性范围/可报告范围、携带污染率进行验证和评价;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技术(chemiluminescence microparticle immuno assay, CMIA)对618例患者进行HBeAg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DNA检测,比较HBV DNA和HBeAg定量结果的相关性。本研究证实HBeAg定量试剂检测性能验证结果良好;HBeAg定量和定性检测相关性良好;126例同时有HBeAg定量检测和HBV DNA定量检测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呈正相关且一致性良好。HBeAg定量检测可用于常规实验室检测来辅助HBV感染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