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4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142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流感病毒基因组进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CZ 《遗传》2011,33(3):189-197
流感病毒先后造成了1918、1957、1968和2009年等多次全球性大流感,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流感病毒的基因组进化研究为揭示病毒致病机理、疫情监测、准备疫苗和研发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文章以流感病毒基因组进化机制为核心,结合与基因组进化密切相关的抗原性和抗药性等表型进化,对流感病毒基因组进化研究的相关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962.
云南高黎贡山荨麻科楼梯草属六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云南高黎贡山荨麻科楼梯草属6新种:三茎楼梯草、少叶楼梯草、指序楼梯草、片马楼梯草、茨开楼梯草和拟宽叶楼梯草。  相似文献   
963.
研究了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幼虫的呼吸系统及其呼吸行为。结果表明:普通齿蛉幼虫为全气门式(10对气门)呼吸系统,前中胸、中后胸之间、腹部8节各有1对气门,腹部8节各有气管鳃1对,前6对细短,管状,有较短绒毛,后2对气管鳃较粗长,呈羽毛状。腹部1~7节各有1对毛簇,第8腹节无毛簇。侧纵干气管较粗,4束,自前胸前缘部分成左右2组,每组两根侧纵干气管,向胸腹部延伸,二级气管分别伸达各个气门和毛簇,腹部每节由毛簇处的二级气管分支而来的三级气管相连或延伸至消化道等处。气管鳃中无气管。有毛簇呼吸、气门呼吸和体壁呼吸3种呼吸方式,在水中以毛簇呼吸为主,在陆上进行气门呼吸和体壁呼吸。  相似文献   
964.
盐角草是一种耐盐植物,有重要的食用、药用价值。为研究盐角草的内生真菌及其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该文对采集于广西北部湾沿海盐角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RAPD对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ITS基因序列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并对内生真菌提取物抑制几种水产腐败细菌的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从北部湾盐角草植物中分离到14株形态不同的内生真菌,RAPD分析这些内生真菌有6种不同型别。ITS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和Curvularia lunataAspergillus candidusGuignardia mangiferae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 其中有三株与Neocamarosporium chichastianum IBRC-M:30126的相似性为94%~95%,从系统发育树和菌落形态上看可能为Neocamarosporium salicornicola进化关系较近的一个新种。(2)抑菌实验表明,内生菌YJCJ3提取物具有比较好的抑制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活性,其菌丝体提取物的甲醇、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溶解液都具有较强的抑制副溶血弧菌的活性; 而YJCJ5表现了较为广谱的抑制几种水产腐败细菌诺氏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noackiae)、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乡间布丘氏菌(Buttiauxella gaviniae)的活性,其中YJCJ5的菌丝体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溶解液有抑制诺氏布丘氏菌和气单胞菌的活性,甲醇和石油醚溶解液具有一定抑制乡间布丘氏菌的活性。该研究结果表明盐角草存在较为丰富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内生真菌种群,其具有多种活性提取物,可用于抑制水产品的腐败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65.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大果山楂果实中原儿茶酸、绿原酸、二氢咖啡酸、咖啡酸、根皮酸、p-香豆酸、阿魏酸和肉桂酸的方法,并通过HPLC法分析这八种酚酸在不同产地大果山楂果实中的含量。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以甲醇/1.5%甲酸水溶液(v/v)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320 nm。结果表明:(1)在线性范围内八种酚酸质量浓度与色谱峰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7,检出限0.08~0.20μg·m L~(-1),定量下限0.27~0.67μg·m L~(-1),变异系数均5.0%,加标回收率99.3%~103.3%;(2) 10个不同产地的大果山楂果实中酚酸含量丰富,均检出原儿茶酸、绿原酸、二氢咖啡酸、咖啡酸、根皮酸、阿魏酸和肉桂酸七种酚酸,其中,二氢咖啡酸、根皮酸、阿魏酸均为首次检出,以绿原酸为主(8 410.2~13 826.7μg·g~(-1)),占总酚酸的80%以上,总酚酸的质量分数在10 187.8~15 583.9μg·g~(-1)之间,其中广西百色靖西和桂林恭城产的果实总酚酸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均大于15 000μg·g~(-1)。综上结果表明,该研究的HPLC法适用于大果山楂果实中酚酸含量的测定,可为大果山楂优良品种的选育、产品质量控制及深度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66.
摘要:【目的】验证大丽轮枝菌分泌途径中一个膜泡运输蛋白VdSec22的功能,为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潜在的生物靶点。【方法】利用“正负双向筛选法”的方法,构建大丽轮枝菌VdSec22蛋白编码基因缺失的突变体菌株ΔQF。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将其编码基因VdSec22重新导入ΔQF构建了功能回补菌株CΔQF。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检测上述菌株分泌胞外蛋白(果胶酶、纤维素酶和毒素蛋白)的能力;采用蘸根接种的方法,检测上述菌株对棉花致病性的差异。同时通过定量PCR检测内质网分子伴侣表达量的方法,推断突变体菌株ΔQF中是否发生了内质网应激反应。【结果】成功构建了基因敲除突变体ΔQF和功能回补菌株CΔQF。突变体菌株ΔQF的果胶酶、纤维素酶、毒素蛋白的分泌能力和对棉花的致病性均较野生型减弱,并且产生了内质网应激反应。重新导入VdSec22基因可弥补突变体菌株ΔQF的上述缺陷。【结论】VdSec22是大丽轮枝菌的一个重要分泌途径蛋白,在大丽轮枝菌诸多胞外致病蛋白的分泌和棉花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VdSec22可作为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在生物靶点。  相似文献   
967.
产漆酶菌株筛选及一株产酶菌株的优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26株真菌菌株中筛选高产漆酶菌株。【方法】采用愈创木酚法进行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通过正交实验对筛选出的高产菌株进行优化,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26株真菌菌株中有4株可产生漆酶,其中菌株H52.1为产漆酶最好菌株;菌株H52.1产漆酶优化培养基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硝酸铵,pH为8,金属离子为Ca2+;经鉴定,该菌株为大孢戴氏霉。【结论】大孢戴氏霉在产漆酶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68.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和叶绿素分析对上海地区两个品种大吴风草的耐荫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吴风草是喜半荫,耐荫的植物。大吴风草在遮光率达86.4%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在完全郁闭度的树林或灌木丛下作地被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69.
【目的】近年来,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对水稻的为害逐渐加重并成为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HSP83家族作为分子伴侣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并对外界刺激产生响应,对生物功能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及胁迫信号传递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克隆大螟HSP90家族HSP83基因的c DNA及基因组全长序列,分析其基本特性。【方法】应用RT-PCR及RACE技术从大螟中克隆HSP83基因的c DNA序列;获取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组验证,并与c DNA序列比较分析其有无内含子;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大螟HSP83基因被命名为Sihsp83(Gen Bank登录号:KM077137),长度为2 496 bp,开放阅读框长2 154 bp,编码717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82.6 ku。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5个HSP90家族保守序列,在C-末端存在细胞质定位信号。大螟HSP83基因组序列长度为2 218 bp(Gen Bank登录号:KM077138),不含内含子。在系统发育树中,大螟HSP83与其他夜蛾科昆虫的HSP90家族聚为一支。【结论】获得的大螟HSP83基因是HSP90基因家族成员;大螟的HSP83是细胞质热激蛋白,具有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70.
关莉  陆阳  刘璐  朱世新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9):1771-1775
采用常规压片法研究了菊科(Compositae)假福王草属(Paraprenanthes Chang ex Shih)、翅果菊属(PterocypselaShih)和紫菊属(Notoseris Shih)3属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林生假福王草(Paraprenanthes diversifolia)的核型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该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核型结果分别为林生假福王草2n=8m+10sm(2SAT);翅果菊(Pterocypsela indica)2n=4m+10sm+4st;光苞紫菊(Notoseris macilenta)2n=10m+8sm(2SC);三花紫菊(Notoseris triflora)2n=10m(2SAT)+8sm;南川紫菊(Notoseris porphyrolepis)2n=12m(2SC)+6sm;林生假福王草和紫菊属4个种的核型为"2A"型,翅果菊的核型为"3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