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幼虫的呼吸系统及其呼吸行为。结果表明:普通齿蛉幼虫为全气门式(10对气门)呼吸系统,前中胸、中后胸之间、腹部8节各有1对气门,腹部8节各有气管鳃1对,前6对细短,管状,有较短绒毛,后2对气管鳃较粗长,呈羽毛状。腹部1~7节各有1对毛簇,第8腹节无毛簇。侧纵干气管较粗,4束,自前胸前缘部分成左右2组,每组两根侧纵干气管,向胸腹部延伸,二级气管分别伸达各个气门和毛簇,腹部每节由毛簇处的二级气管分支而来的三级气管相连或延伸至消化道等处。气管鳃中无气管。有毛簇呼吸、气门呼吸和体壁呼吸3种呼吸方式,在水中以毛簇呼吸为主,在陆上进行气门呼吸和体壁呼吸。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描述了三叶虫萤Emeia pseudosauteri各龄期幼虫的外部形态,并初步研究了幼虫的蜕皮过程。三叶虫萤幼虫共8龄,随龄期增大,体色会逐渐加深,体表从3龄开始长出刚毛并逐渐变得硬而尖锐,发光器逐渐变得清晰至突出于体表,臀足着生的多节纤毛逐渐变得长而密,且颜色逐渐变深。幼虫会依附辅助物蜕皮,蜕皮后的幼虫体色由浅粉色逐渐鞣化固定。本文为三叶虫萤的养殖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属模巨齿蛉为例,首次研究了广翅目末龄幼虫化蛹前的打洞行为及洞穴类型。试验通过昼夜录像等手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的打洞行为,并对洞穴进行解剖、测量和拍照,获得了洞穴的相应数据和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的打洞行为主要包括寻找洞址、用大颚衔土建洞、封洞等过程,主要在19∶00-次日12∶00时间段打洞,选择有遮蔽物的地方作为洞址;在选址或打洞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多头幼虫争夺洞址的现象;打洞时,幼虫主要是用大颚衔土,衔土频率为1-12次/min,或用整个头部前端铲土,通过腹部肌肉伸缩为头部挖土提供动力;幼虫在打洞期间会有不同的休息时间,建造一个洞穴大约需要累计时间120-250 min,一次连续打洞的时间为37 s-17 min;洞穴类型分为封口洞穴和开口洞穴2大类,其中封口洞穴有5种类型,开口洞穴有2种类型;洞穴深度为3.0-7.5 cm,洞内最大直径为2.5-5.0 cm;幼虫在预蛹期间还可以从洞穴中爬出来到水中取食,之后再返回洞中。  相似文献   
4.
普通齿蛉幼虫的游泳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广翅目昆虫幼虫在水中的游泳能力, 以丰富其水生习性的行为学资料, 选取中国特有种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幼虫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试验对其游泳的姿势、 刺激因素、 不同龄期游泳能力及在外界刺激下的游泳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 普通齿蛉幼虫有垂直、 平行、 仰面和侧面等4种游泳姿势, 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9.08%, 5.49%, 4.40%和0.61%。游泳时身体呈不同程度的“S”形, 利用头部和尾部方向的改变实现虫体的上升、 下沉和游泳姿势的改变。普通齿蛉幼虫利用身体的摆动游泳, 游泳时3对足以固定的姿势靠紧身体。不同龄期的幼虫游泳能力差异很大, 6龄幼虫的游泳能力远强于2龄和末龄幼虫。在游泳时, 普通齿蛉幼虫还具有比较复杂和独特的防御行为, 如其腹部末端会喷射出化学物质。据此认为, 普通齿蛉拥有较强的游泳能力, 有助于其逃生和防御。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四川省无翅蚱属Aalatettix 2新种,即驼背无翅蚱Aakatettix gibbosasp.nov.和乐山无翅蚱Aalatettix le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普通齿蛉幼虫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取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幼虫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电镜扫描结构,并结合肠道内食物残渣的成分分析了其取食特性.结果表明,普通齿蛉幼虫消化系统较为简单,无特殊的变异,消化道细长,由前肠、中肠和后肠构成,前后肠较长,分别占体长的42%和47%,中肠最短,仅占总长度的11%.前肠由食道、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叶虫萤Emeia pseudosauteri成虫的交配与产卵行为,丰富三叶虫萤的生物学研究,推动三叶虫萤的人工繁育。【方法】采用室内试验与野外观察相结合、仪器拍摄和人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三叶虫萤的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本文先描述了三叶虫萤成虫交配前雄雄相遇、雌雌相遇、雌雄相遇分别会发生的情况,然后较为详细地描述了交配的过程。交配姿势有上下体位(或称"∠"型)和尾对尾体位(或称"—"型),后者由前者转换而来。雌雄成虫可以多次交配,雄虫有交配干扰和假交配现象。成虫24 h内均有交配现象,交配高峰出现在20:00-22:00(交配率20.8%)和12:00-14:00(交配率15.1%)。雌虫多数喜将卵产在潮湿的苔藓上,卵常聚集成一丛或成簇排列。雌虫可多次产卵,但初次产卵数量最多(高达67.82%),随后产卵量则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少。雌雄虫多次交配后单只雌虫的第一次产卵量[(45±5)粒]多于单次交配后单只雌虫第一次产卵量[(20±4)粒]。雌虫的产卵次数和产卵量与其体重相关,体重越重则其产卵次数和产卵量越多。【结论】三叶虫萤的交配产卵行为与以往报道的萤火虫交配产卵行为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特殊行为或规律。  相似文献   
8.
饥饿对东亚飞蝗生长和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龄期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的耐饥饿能力和3龄后的东亚飞蝗在不同饥饿程度下的取食量和取食速度。结果表明,东亚飞蝗的耐饥饿能力基本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强,平均耐饥饿时间为46~116h;同一龄期的东亚飞蝗,饥饿12h后的取食量和取食速度均大于正常情况,饥饿24h后的取食量和取食速度与正常情况下差异不显著,饥饿36、48h后的取食量和取食速度均明显小于正常情况;饥饿程度越大,取食量就越小,取食速度越慢。  相似文献   
9.
蚤蝼总科Tridactyloidea是直翅目Orthoptera中研究最匮乏的一个总科,国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分类学(包括化石分类和分子系统学等)、形态学(包括微观结构)、生物学、行为学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基因组学、细胞学、生理学、仿生学等)全面阐述了世界范围内的蚤蝼总科研究进展、意义和价值,总结了蚤蝼总科的形态和行为特点,讨论了其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蚤蝼总科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照研究了3种环境和4种介质对三叶虫萤卵孵化的影响。环境设置包括模拟野外环境、常温黑暗及低温处理3种,室内恒温25℃条件下不同的介质分为灭菌土、苔藓和灭菌土、湿纱布和灭菌土、野外介质4种。研究发现,附着有厚实灭菌土的苔藓和有一定的遮蔽物是三叶虫萤卵孵化的有利环境因素,孵化率最高,达到100%;将卵置于15℃的低温环境中时,卵的孵化时间大约延迟一个月,但并不影响其孵化率;黑暗的环境对卵的孵化基本没影响。实验表明,厚实的土壤是虫卵抵抗外界不利天气的基础,对稳定虫卵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遮蔽物环境避免了自然强光、恶劣天气、人为践踏、重物冲击等外界不利因素造成的卵孵化失败;光照对卵的孵化基本没影响,但低温会延缓卵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