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2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研究棉花粉蚧雄成虫对不同虫态、不同日龄雌虫的性选择以及雌雄成虫日交配节律,为该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雄虫对不同虫态以及不同日龄雌虫(3龄若虫、1日龄至8日龄处女雌成虫、已交配雌成虫)的选择性,观察了雄虫与雌成虫日交配节律。结果表明,雄成虫对4日龄处女雌成虫的选择率显著高于其他虫态和日龄,一天内扶桑绵粉蚧交配高峰期出现在7∶00-9∶00。因此,推测4日龄处女雌成虫和上午7∶00-9∶00可能是释放性外激素的旺盛虫期和时间。  相似文献   
62.
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海藻粉和抗菌肽不同添加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AA肉鸡504羽,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2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1.0%、3.0%、5.0%)的海藻粉和抗菌肽(300 mg/kg、600 mg/kg)。试验分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共42 d。结果表明:(1)添加不同水平的海藻粉对前期、后期和全期肉鸡的料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对21日龄肉鸡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及对42日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差异显著(P0.05);降低了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增加了盲肠乳酸菌的数量(P0.05)。(2)添加不同水平的抗菌肽对后期和全期肉鸡的料重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21日龄肉鸡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及对42日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差异显著(P0.05);降低了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增加了盲肠乳酸菌的数量(P0.05)。(3)海藻粉和抗菌肽交互作用对前期、后期和全期肉鸡的料重比有明显影响(P0.05);对21日龄肉鸡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及对42日龄肉鸡的法氏囊指数差异显著(P0.05);降低了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盲肠大肠杆菌的数量(P0.05),增加了盲肠乳酸菌的数量(P0.05)。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海藻粉和抗菌肽能促进肉鸡生长,提高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改善肠道菌群,且二者间存在协同效应,添加5%的海藻粉和300 mg/kg抗菌肽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4.
为了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以及外源氨基酸的添加方式与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血浆游离氨基酸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本试验采用26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了为期56d的饲养试验。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2%, 6个饲料处理分别为鱼粉组(对照组)、鸡肉粉组、鸡肉粉+晶体EAA组、鸡肉粉+晶体EAA+晶体NEAA组、鸡肉粉+包被EAA组、鸡肉粉+包被EAA+包被NEAA组, 配制12组饲料。将凡纳滨对虾(0.300.01) g随机分配到36个圆桶(150 L)中, 每桶30尾, 每3个桶为一个处理组, 饲喂一种饲料, 每天饱食投喂三次。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 无论是补充晶体氨基酸(CAA)组还是包被氨基酸组对虾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鸡肉粉组(P0.05), 且在32%蛋白质水平下, 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达到了鱼粉组水平(P0.05); 补充晶体EAA+NEAA组对虾增重率与补充晶体EAA组无差异(P0.05), 但均显著低于补充包被氨基酸组(P0.05); 补充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补充包被EAA+NEAA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增重率变化相反(P0.05)。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料较之饲喂低蛋白质饲料明显提高对虾增重率、虾体蛋白含量(P0.05), 但降低虾体脂肪含量(P0.05)。包被氨基酸组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显著低于CAA组(P0.05)。除谷氨酸、甘氨酸以及脯氨酸外, 各组对虾肌肉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在32%饲料蛋白质水平下, 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 饲料中补充包被EAA可明显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且达到了鱼粉组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65.
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橘的主要害虫,为了评估施肥对其发生的影响,本研究调查了施用有机肥、化肥、复混肥(有机肥与化肥混合)的砂糖橘苗木上这两种害虫的发生危害情况。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的苗木上柑橘粉虱的卵和若虫数量显著低于化肥,由柑橘粉虱诱发的煤污病发病程度也显著低于化肥处理。有机肥处理柑橘粉虱成虫数量也最少,但与化肥、复混肥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另外,柑橘潜叶蛾为害情况在3种肥料处理之间则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施有机肥的砂糖橘对柑桔粉虱的吸引作用最弱,其次为复混肥,化肥最吸引柑橘粉虱。3种施肥处理对柑橘潜叶蛾的吸引作用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利用喷雾干燥工艺制备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并研究菌粉的活性及稳定性。方法:以脱脂乳、海藻糖、β-环糊精和谷氨酸钠为保护剂,采用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60℃,进样速度2~4mL/min)制备芽孢杆菌菌粉,以喷干存活率和菌粉活菌数为指标,选择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获得喷干保护剂配方为脱脂乳10.0%、海藻糖6.0%、β-环糊精13.0%、谷氨酸钠15.0%,喷干存活率为65.9%,菌粉活菌数为1.38×109CFU/g,存放180 d后菌粉活菌数为1.03×10~9CFU/g。结论:喷雾干燥工艺可以用于芽孢杆菌dhs-330-021菌粉的制备,获得的菌粉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7.
橘绵粉虱是一种危险性的入侵生物,已于2018年11月在我国海南文昌的番石榴上发现。本文记述了橘绵粉虱各虫态的形态特征、野外鉴别特征,并列出了其分布及重要寄主植物,附有彩色生态照片。由于橘绵粉虱是柑橘类的重要害虫,具有向中国大陆扩散的可能性,我国南方柑橘产区应密切关注此虫动态。  相似文献   
68.
为了明确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及其蜜露对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的召集作用,利用双向选择诱集装置测定了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及其分泌蜜露对红火蚁工蚁的诱集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蜜露对红火蚁工蚁具有强烈的召集作用,不管扶桑绵粉蚧存在与否,均可在10~20 min出现觅食工蚁的数量高峰,之后随着蜜露量减少,觅食工蚁诱集数量也逐渐降低,明显高于对照;(2)仅有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存在时,红火蚁觅食工蚁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50 min才达到数量高峰,之后无明显下降趋势;(3)对比蜜露和雌成虫对红火蚁工蚁的诱集结果发现,蜜露对红火蚁工蚁的召集作用明显较强,10 min即可出现91.50头的觅食工蚁数量高峰,而雌成虫对红火蚁的诱集量较低,诱集高峰出现在42 min,诱集量仅为39.17头。因此,扶桑绵粉蚧及其蜜露均对红火蚁工蚁具有一定的召集作用,蜜露的召集作用明显较强,而雌成虫的召集作用较为稳定,未随着时间延长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七角星蜡蚧(半翅目:蚧次目:蚧科:蜡蚧属)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自201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仑镇发现以来,中国大陆再无系统性的调查。近年来作者在云南省收集蚧虫期间,在多地发现七角星蜡蚧为害,现对其在云南省的发生情况进行报道,以期为其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6年10月—2021年9月,对云南省15州(市)的64个县(区市)进行了系统调查,详细研究了七角星蜡蚧的分布、寄主及一些生物学习性。[结果]七角星蜡蚧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勐腊县(勐仑镇和磨憨镇)、勐海县(打洛镇),普洱市的宁洱县,德宏州的盈江县(那邦镇),红河州的河口县、金平县(勐拉乡和者米乡)4州(市)7县(市)9地有分布,新增8个分布点。除宁洱县外,其余发生地均位于边境线上,表明其可能为境外多点入侵。在云南该虫危害寄主植物共4科4属5种,包括杧果和莲雾2种经济树种。七角星蜡蚧多寄生在叶片背面,沿叶脉分布,1年发生多代。在河口县的龙船花上,该虫每雌产卵38~50粒,虫口密度达185~250头·叶-1。[结论]七角星蜡蚧在云南省零星分布,尚未造成严重损害,但有向内扩散的趋势,应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苦荞麸皮粉中蛋白含量及其蛋白组成。方法:采用碱法提取-等电点沉淀分离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料液比(w/v)、pH、时间等3个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 (Box-Behnken 中心组合)优化苦荞麸皮粉蛋白提取工艺。结果:料液比、pH、时间对麸皮蛋白提率有显著影响,影响顺序为料液比> pH>时间。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pH 10.5、料液比1∶35、时间3 h 40 min,此条件下苦荞麸皮蛋白提取率为(97.31±4.64)%。结论:本研究为有效开发利用苦荞麸皮粉的蛋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