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肌肉注射可调控胰岛素基因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四环素调控的胰岛素表达载体肌肉直接注射后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构建了质粒prTA-tet4-rhINS.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Balb/C小鼠成糖尿病模型,300 μg质粒注射至小鼠的股部肌肉,并同时在饮水中加入不同浓度强力霉素(Dox),监测小鼠末梢血糖、体重,测定血清人胰岛素、C肽水平.用RT-PCR检测小鼠肌肉注射部位组织中人胰岛素原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质粒prTA-tet4-rhINS注射后,给予Dox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血清人胰岛素、C肽水平相应升高,体重增加.效果持续大约二周.小鼠肌肉组织中有人胰岛素原mRNA表达.降糖效果和基因表达程度随Dox浓度增加而增强.质粒prTA-tet4-rhINS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起到明显的降低作用.在糖尿病小鼠肌肉组织能很好地表达,并受Dox调控.  相似文献   
82.
刘佳  张庆林 《生物技术通讯》2004,15(4):409-410,413
质粒DNA疫苗或基因治疗剂是生物制品的新品种。鉴于质粒DNA表达效率低、持续时间短,需建立一套大规模生产制备质粒DNA的工艺,即发酵、碱性裂解、分离纯化及质量控制。目前质粒DNA大规模生产已经达到千克级水平,一些产品正在进行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83.
肌注腺伴随病毒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肌注腺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凝血Ⅸ因子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安全性,道德采用PCR、反转录PCR(RT-PCR)分别检测rHSV/AAV包装系统产生的重组腺伴随病毒AAV-mFⅨ,和病毒感染细胞后所得上清再次感染的BHK细胞中的HSV(herpes simplex virus,HSV)和野生型AAV。同时观察HSV引起的细胞毒作用。结果表明:纯化后的AA-mFⅨ中HSV≤1个病毒基因组(viral genome,v.g.)/10^8个病毒基因组AAV-mFⅨ,且不具备感染活性;没有野生型AAV。其次,采用PCR、RT-PCR1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了AAV-mFⅨ在体内的分布和表达时间;通过抗AAV的抗体检测和病理切片等方法观察了AAV-mFⅨ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AAV-mFⅨ仅分布在注射点肌肉组织内,表达可持续200天以上;抗体水平低,各主要脏器均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AAV介导的凝血因子Ⅸ系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4.
M1RNA是E.coli体内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能特异性的切割靶RNA分子,可用来抑制基因的表达,由M1RNA发展而来的M1GS是一种潜在的基因治疗药物,在病毒性疾病和肿瘤治疗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采用定点诱变技术, 将R338A点突变引入人凝血因子Ⅸ基因, 并构建于AAV载体上, 以rHSV/AAV杂合辅助病毒系统介导制备rAAV-hFIX重组病毒, 然后, 经肌肉注射对血友病B小鼠进行治疗实验, 观察该突变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活性以及机体对该突变衍生物的免疫反应与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i)治疗小鼠体内可检测到hFIX-R338A突变衍生物的存在, 并持续15周以上; (ii)突变衍生物hFIX-R338A在小鼠血浆中的凝血活性达(34.2±5.23)%, 显著高于野生型Ⅸ因子凝血活性((14.27±3.4)%); (iii)治疗小鼠体内未检测到抗Ⅸ因子突变衍生物抗体的存在; (iv)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局部及全身性毒副作用. 提示: 以AAV介导人凝血因子Ⅸ高活性突变衍生物hFIX-R338A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替代野生型Ⅸ因子进行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一个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6.
电穿孔介导质粒DNA肿瘤内转移抑制恶性肿瘤生长与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编码基因的表达质粒,测试电穿孔方法介导目的基因活体组织内转移的效率并优化电击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电穿孔技术直接将编码白介素12(IL-12)、白介素2(IL-2)、粒单细胞克隆刺激因子(GM-CSF)等免疫调节因子或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21(VEGF121)、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膜受体(sFlk-1及ExTek)等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局部.实验结果表明电穿孔介导GFP表达质粒肌肉内转移的效率较高,GFP可在肌细胞内持续高水平表达3周以上,而在肿瘤细胞内只能表达4~6 d,但高电压短脉冲电击组肿瘤内GFP阳性细胞数比低电压长脉冲组高2.68倍.多次电击介导IL-12表达质粒转移至肿瘤组织内,可有效地抑制小鼠膀胱癌BTT-gfp、人乳腺癌MCF-7及肝癌SMMC 7721-gfp的生长.MCF-7对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基因转移治疗较敏感,单独应用反义VEGF121、sFlk-1或ExTek即显示明确的治疗效果.SMMC 7721-gfp单独应用sFlk-1有效.小鼠膀胱癌对单独应用反义VEGF121、sFlk-1或ExTek治疗效果不理想,但联合应用sFlk-1和ExTek仍然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与转移,甚至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提示电穿孔技术是一项高效、安全、经济的体内基因转移方法.  相似文献   
87.
纳米基因转运体——原理、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因转移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也是制约基因治疗成功开展的瓶颈问题.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基因转运体的研制获得了积极发展,其系统内和细胞内基因转移机理得到了深入阐明.设计与研制在体内循环时间长、具有靶特异性的纳米转运体为突破基因转移瓶颈,实现安全、高效和靶向性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88.
mtDNA是动物细胞染色体外唯一存在的遗传物质,mtDNA突变相关疾病正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亲脂质阳离子,构建靶向线粒体PNA,转线粒体移植手段。以及构建mtDNA样质粒,都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9.
质粒载体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献民  张毅 《生命的化学》2002,22(6):583-585
质粒载体的基因治疗作为一类极有前途的非病毒基因治疗方法,具有低免疫反应,安全稳定,低成本,适合商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综合了用于基因治疗的质粒载体的转染机制,转染方法,构建和大规模制备。  相似文献   
90.
应用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技术,探讨抗HBV复制基因治疗的应用价值.应用噬菌体展示和基因重组技术,从HBV感染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克隆了人源性抗HBcAg单链抗体,并重组至逆转录病毒载体.以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PLC/PRF/5为靶细胞进行基因共转染,分别测定实验组细胞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与对照组做比较,观察抗HBcAg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的抗病毒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在急性HBV感染的细胞株中,抑制病毒复制效率为49%~61%,在慢性病毒感染细胞,抑制率为41%~54%.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单链抗体细胞内表达技术,在抗病毒治疗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应对HBV的4个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以发现抑制效率高、实用价值大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