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mtDNA是动物细胞染色体外唯一存在的遗传物质,mtDNA突变相关疾病正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应用亲脂质阳离子,构建靶向线粒体PNA,转线粒体移植手段。以及构建mtDNA样质粒,都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多数地区感染达50%,细胞空泡毒素(VacA)及细胞毒相关蛋白(CagA)在Hp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Hp菌株的VacA和CagA存在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研究Hp的vacA和cagA基因及其产物对于进一步阐明与临床的关系、Hp感染疾病的防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选取由核表达的线粒体蛋白细胞色素C氧化亚单位Ⅷ(COX8)的前导序列为靶序列,从人胚胎肺成纤维细胞中扩增出COX8的前导序列,插入到pcDNA3.1/myc—HisA中,并将pDsRED1-n1中的红色荧光蛋白序列RFP克隆至COX8的下游,形成融合蛋白。在脂质体的介导下,将重组载体转染至肿瘤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构建的靶向线粒体的载体以及以红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靶向线粒体的载体,经酶切、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构建正确。将pcDNAmito—RFP转染到HeLa细胞的线粒体中,16h即可见散在荧光,72h达高峰,第10d开始减弱。以上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以红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线粒体靶向的特异表达载体,在靶序列的引导下将红色荧光蛋白输入到线粒体中,为进一步对线粒体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人线粒体DNA缺失肝癌细胞株(ρ0SK-Hep1)的建立及鉴定。采用溴化乙锭(EB)诱导,PCR、Southern杂交及选择性培养方法进行鉴定。ρ0SK-Hep1细胞在含EB、无尿嘧啶和丙酮酸的选择培养基中从第1天始细胞逐渐悬浮、肿胀,培养第5天以后大量悬浮死亡,且贴壁疏松,10~12天细胞完全悬浮死亡。在选择性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生长增殖成单层,有少量悬浮。同期非选择培养的SK-Hep1细胞生长正常。PCR结果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I、II(COXI、COXII)及内参G3PDH在SK-Hep1细胞中均可扩增出相应的条带,ρ0SK-Hep1细胞只见内参条带的形成。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ρ0SK-Hep1细胞未见COXI、COXII杂交条带形成。经EB诱导后成功地获得了ρ0SK-Hep1细胞株。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DNA缺失细胞(ρ~0细胞)拮抗化疗药物诱导的凋亡,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P-gp线粒体转位与人肝癌细胞(SK-Hepl)mtDNA缺失细胞(ρ~0SK-Hep1)多药耐药产生的关系。以SK-Hep1、ρ~0SK-Hep1和转线粒体细胞SK-Hep1Cyb为研究对象,CCK-8方法检测细胞对药物敏感性;AnnexinV/PI双染法及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P-gp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免疫荧光检测P-gP细胞内分布。结果显示,SK-Hep1、ρ~0SK-Hep1和SK-Hep1Cyb细胞对多柔比星(DOX)的IC_(50)分别为0.62±0.02μg/ml、4.93±0.17μg/ml和0.57±0.02μg/ml。SK-Hep1、ρ~0SK-Hep1和SK-Hep1Cyb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 1.25%±1.36%、4.75%±0.98%和14.50%±1.57%,ρ~0SK-Hep1对细胞凋亡有明显抗性。Western blot检测发现ρ~0细胞内P-gP、Bax、Bcl-2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增加。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ρ~0细胞线粒体内P-gP...  相似文献   
6.
文蕾  凌贤龙 《生命科学》2010,(10):1005-1008
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端粒长度,有助于细胞永生化。现已发现,氧化应激可以改变端粒酶活性,促使端粒酶从细胞核转位到线粒体,因而不能继续维持端粒长度,使细胞端粒缩短。端粒酶线粒体转位的非依赖端粒功能包括改善线粒体功能、减少细胞氧化应激、拮抗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DNA突变与肿瘤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是哺乳动物细胞内唯一含有核外遗传物质的细胞器。由于其自身的特征以及所处的环境等因素,较之于nDNA,mtDNA更容易受到损伤因子的攻击。mtDNA突变,mtDNA片段整合入核基因组等可能与肿瘤的发生以及肿瘤表型的产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深入研究线粒体及其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调控,探讨核质关系,对于阐明细胞癌变的机制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