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66篇
  免费   800篇
  国内免费   7077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424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373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525篇
  2014年   923篇
  2013年   714篇
  2012年   925篇
  2011年   1033篇
  2010年   1074篇
  2009年   1171篇
  2008年   1471篇
  2007年   1088篇
  2006年   1047篇
  2005年   1097篇
  2004年   1178篇
  2003年   1053篇
  2002年   977篇
  2001年   904篇
  2000年   715篇
  1999年   606篇
  1998年   507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412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204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36篇
  1963年   4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基因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在远缘杂交中由普通小麦(AABBDD)4D染色体易组导入六倍体小黑麦(AABBRR)以及硬粒小麦(AABB)的太谷核不育基因Ms2(原位于普通小麦4D染色体短臂距着丝点31.2cM的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重新异回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中,所获得携带易组Ms2基因的新型太谷核不育小麦其显性雄性不育特性表达正常,且雄性不育株的雌性可育机制正常,对不育株幼穗花粉母细胞减数分型期染色体构型的观察可见其为整倍体(2n=42),尚未发现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核不育与原位 的太谷核不育基因有不同的表型。采用系统的标志基因测交法对回归普通小麦的易组太谷不育基因进行测交定位,发现易组Ms2基因与普通小麦显性秆标志基因Rht3连锁,从而将其定位于普通小麦4B 色体虎Rht3基因9.7cM处,新位点被命名为Ms2(4BS),对Ms2基因在六倍体小黑麦与原太谷核不育小麦远缘杂交中位时的走向,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以及Ms2(4BS)新位点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异源多倍体生物核基因的组间易位倾向于从供体染色体向进化亲缘关系较密切,且染色体序数与染色体臂相同的部分同源染色体易位;1988年第7届国际小麦遗传学会对普通小麦4A与4B染色体的互换更名是正确的;Ms2(4BS)作为一个新型的遗传标记,作为小麦族内所有携带B染色体组的物种的育种工具和在拓建各为小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肿瘤分型和特征基因选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分析基因表达谱数据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将之用于肿瘤分子分型和选型和选取相应亚型特征基因的策略。该策略包括三个步骤:首先采用一个无监督的基因过滤算法以降低用于分型计算的数据的噪声,其次提出了一个概率模型对样本中的分类结构进行建模,最后基于聚类的结果采用相对熵的方法获得对分类贡献大的基因作为特征基因,应用该策略对两个公开发表的数据集进行了再挖掘,结果表明不但获得了其他方法可以得到的信息,而且还提供了更精细、更具有显著生物学意义的信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93.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分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53  
水分是制约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重建的决定性因子,在分析现有关于该区植被建设中的水分生态环境的各项研究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土壤水分背景,土壤水分动态,土壤干层,土壤水分的林草生产力,水分性质分区,林草对策等7个方面,对黄土高原的土壤水分环境进行了阐述,针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展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农家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农作物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是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由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作物地方品种被少数高产改良品种所取代,造成农作物基因库的严重“基因流失”(genetic erosion)。农家保护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动态保护,被保护的生物多亲性可在其生境中继续进化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在而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然而,尽管人们对作物品种资源农家保护的兴趣不断增长,也有大量有关农家的保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成功的农家保护实例报道。因此,对农家保护的机制及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来充分发挥农家保护应有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利用生物多样性布局的水稻混合间栽的生产模式,不仅解决了病害控制的问题,而且也保护了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这种混合间栽的生物多样性布局和生产方式可能成为农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5.
Li Q  Zhang GL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2):178-180
采用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可制备具有人类CYP450药物氧化代谢种属特性的“人源化”整体动物模型,在外源性化学物质与肿瘤发生的易感性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药理学和毒理学意义,也可为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提供新的更为可靠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996.
转录后基因沉默--植物抵御外来病毒入侵的一种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冯德江  刘翔  朱祯 《遗传学报》2003,30(6):589-596
基因沉默是近几年来在转基因植物中发现的一种后生遗传现象。基因沉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位置效应引起的基因沉默和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其中,同源依赖的基因沉默又可以分为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基因沉默的发现使得人们对植物和病毒的相互关系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基因沉默研究中所发现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植物抵御病毒入侵、保持自身基因组完整性的一种防御机制,是植物与病毒共进化的结果。对于沉默产生的机理,尤其是转录后基因沉默,已经提出不少模型,但是都未能较全面地解释基因沉默中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该文现就实验所取得的相关结果、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和植物对病毒防御机制的相互关系,以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7.
中国遗传学会会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春松 《遗传》2003,25(5):577-580
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于1981年12月 6日在京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国遗传学会第二届代 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的具体事项。  相似文献   
998.
中国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布与cry基因的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全中国27个省、自治区及4个直辖市昆虫孳生地粉尘、土壤等样品1080份,在其中的406份中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965株.镜检可观察到大菱形、小菱形、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镶嵌形和不规则形等8种主要形态的伴孢晶体;采用cryⅠ、cryⅡ、cryⅢ、cryⅣ和cryⅤ基因的通用引物对221株Bt分离株进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各类基因的含量依次为cryⅠ>cryⅡ>cryⅤ>cryⅢ基因,分别占被检菌株的75.6%、67.9%、58.4%和14.5%,没有检测到cryⅣ基因,共得到10种基因组合类型.对其中含有cryⅠ基因的菌株分别以cryIAc、cryIC和cryIE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得到20株同时含有cryIAc、cryIC、cryⅡ和cryⅤ优良基因组合的Bt分离株,其中菌株Bt-15A3对棉铃虫、甜菜夜蛾及小菜蛾均表现出高毒力,具有生产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999.
中国汉族人群(西安)STR基因扫描与遗传结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选择9种STR基因位点和Amelogenin基因位点,以测序为基础,研究我国汉族人群STR遗传结构.采用基因自动测序仪建立了10个位点基因分析方法,通过对汉族群体的基因扫描、基因分型和遗传结构分析,获得了STR基因传递特征的大量基因遗传数据,在汉族人群DP为1.05×10-0,EPP为0.9998,为建立我国不同民族STR基因数据库、基因资源研究与保护奠定了基础,为生物考古、基因诊断、性别鉴定、个人识别,司法审判、侦察破案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熊猫等动物犬瘟热病毒附着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大熊猫株、小熊猫株和长春犬株附着蛋白(H)基因的遗传这异,对H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上述3个CDV毒株的H基因全长均为1946bp,开放阅读框架(ORF)始于21-23位的ATG,终止于1842-1844位的TGA,编码60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15个CDV株推导的H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16个野毒株潜在的H-联糖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