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41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环化二磷酸腺苷核糖(cyclic ADP-ribose,cADPR)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代谢产物,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内第二信使.在许多哺乳类和无脊椎动物细胞中,cADPR能引起胞内钙库释放钙离子,其可能机制是:cADPR受体结合cADPR,通过Ryanodine受体或类Ryanodine受体介导的钙通道使cADPR敏感的钙库释放钙离子,此外,一条由一氧化氮(NO)、环化鸟苷酸(cGMP)和cADPR组成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存在于许多细胞中.  相似文献   
42.
抗D—双聚体单抗轻链可变区基因的克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3.
本文研究模拟高原低氧下新生和胚胎大鼠发育时,下丘脑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RF)及垂体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5km海拔高度抑制下丘脑CRF的发育,当发育至25天和30天时,CRF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4.8%和57.9%。此时,体重分别为47.8%和52.9%。30天时,cAMP为20.8%。本研究还显示,在7km海拔高度,已怀孕大鼠难以完成正常的妊娠和胎儿发育过程,5km海拔高度暴露17天时,胚胎脑内CRF含量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4.
利用H^+-ATP酶复合中的Fo的色氨酸荧光,观察了复合体中F1结合ATP或ADP时,Fo的荧光猝灭常数的变化结果表明F1结合ATP或ADP时Fo可得到不同的猝来常数,也就是Fo会产生不同的构象变化。这些结果说明了H^+ATP酶合ATP合成的过程中F1与Fo之间存在着构象之间的通信与传递。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腺苷A1受体激动剂R-PIA对血一氧化氮及急性心肌梗塞的范围的影响,2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四组:I,前降缺血60min,再灌注90minII缺血前15min给予R-PIA,余同I组,Ⅲ两次缺血10min,然后缺血60min,再灌注90min。  相似文献   
46.
经6%-12%Dextran T70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了纯度较高的7d龄花生幼苗下胚轴质膜和液泡膜制剂。150mmol/L NaCl或10℃低温处理花生幼苗24h,其下胚轴质膜上的Mg^2+激活的ATPase活性分别提高了37.6%和17.2%;Ca^2+-ATPase活性分别提高45.8%和33.6%。上述盐或低温处理也提高了液泡膜上Mg^2+激活的ATPase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1.2%和1  相似文献   
47.
48.
研究了神经节苷脂GM3参入肌质网膜后Ca^2+-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GM3参入肌质网膜后,对肌质网Ca^2+-ATP酶活性(ATP水解活力与转运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当参入的GM3浓度为8μmol/L、参入时间为120min、温度为30℃时,对Ca^2+-ATP酶的激活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9.
从我国河南、内蒙、北京等地的HDV健康携带者、慢性丁肝病人与重症肝炎病人中,筛选获得4份HDV—RNA阳性血清。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交叉扩增获得HDV—cDNA片段(651—1660nt,按Makinoetal定位),并克隆到PGEM—3zf(-)或PGEM-T载体上。经序列分析研究其基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同属基因Ⅰ型的4株中国丁型肝炎病毒,在基因序列上具有相似的保守区域,但与同亚型HDV健康携带者相比,重症肝炎病人与慢性丁肝病人来源的HDV毒株,在多个位点上发生了核苷酸的改变,由此推导的抗原编码区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些核苷酸与氨基酸的改变位点散在,但多集中于抗原编码区的羧基端。如慢性丁肝发生的6个氨基酸改变中,5个位于166—188位;重症肝炎发生的12个氨基酸改变中,8个位于170—214位。有趣的是,在175位上发生了由脯氨酸向丝氨酸的共同替换。提示HDV的感染致病可能与HDV的基因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50.
报道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联合一步程序,扩增大于1kb的拟南芥菜G蛋白α亚基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该程序中,当RNA模板和引物变性,并在同一管中加入PCR缓冲液,4种dNTP底物,逆转录酶和TaqDNA聚合酶之后,就不需其它手工操作步骤,因而可同时进行大批量样品的操作,实验结果证明AMV(鸟类骨髓性白血病病毒)逆转录酶对TaqDNA聚合酶的活性没有抑制作用,这种RT-PCR联合一步法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