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从我国河南、内蒙、北京等地的HDV健康携带者、慢性丁肝病人与重症肝炎病人中,筛选获得4份HDV—RNA阳性血清。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交叉扩增获得HDV—cDNA片段(651—1660nt,按Makinoetal定位),并克隆到PGEM—3zf(-)或PGEM-T载体上。经序列分析研究其基因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同属基因Ⅰ型的4株中国丁型肝炎病毒,在基因序列上具有相似的保守区域,但与同亚型HDV健康携带者相比,重症肝炎病人与慢性丁肝病人来源的HDV毒株,在多个位点上发生了核苷酸的改变,由此推导的抗原编码区相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些核苷酸与氨基酸的改变位点散在,但多集中于抗原编码区的羧基端。如慢性丁肝发生的6个氨基酸改变中,5个位于166—188位;重症肝炎发生的12个氨基酸改变中,8个位于170—214位。有趣的是,在175位上发生了由脯氨酸向丝氨酸的共同替换。提示HDV的感染致病可能与HDV的基因结构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我国25省市自治区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应用本室先后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核酸打点杂交法,检测我国25省布自治区、16个不同民族共9 75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的丁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和核酸。其中乙型肝炎病人4 714例,HBsAg慢性携带者5 044例。病人和携带者中丁型肝炎抗原阳性率分别为4.25%和3.0%,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6%和1.18%,丁型肝炎病毒核酸阳住率分别为3.70%和2.2%。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丁型肝炎的这些指标有一定差异。在16个民族中,维吾尔族、蒙族和藏族丁型肝炎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民族,黎族丁型肝炎核酸阳性率高于其他民族。但在1136例不同临床型乙型肝炎病人中,丁型肝炎感染率无明显区别。丁型肝炎感染与暴发性肝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5.
为分析庚型肝炎病毒(HGV)5′非编码区(5′UTR)基因的异质性,确定中国不同地区HGV主要流行株的特点及其分布,本研究对来自江西、湖南、河南、河北、甘肃等地9株HGV5′UTR区进行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通过对5′UTR区154个核苷酸区段的序列进行分析,并与文献报导的其它25株(16株中国HGV、9株国外代表株)相应区段进行比较与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不同地区HGV5′UTR区基因存在一定异质性,但不存在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2)对34株HGV5′UTR区的系统树分析,可分为3组,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3)绝大多数(除1株外)中国HGV分离株皆分在第三组,并可分为二个亚组。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白细胞介素-12 cDN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宏远  詹美云 《病毒学报》2000,16(4):336-340
为研究中国人IL-12的基因特征,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从中国人脐带血单核细胞中分别克隆了P35、P40两亚基cDNA基因,包括完整的前体蛋白编码序列,其中P35 cDNA编码219个氨基酸的多肽,P40 cDNA编码328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国外序列(NKSF、CLMF)比较结果发现:所克隆序列P35同NKSF相比,第44aa密友子由GTC(Val)→GTG(Val),但未改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HBc单克隆抗体研究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的抗原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美云  汤少华 《病毒学报》1990,6(2):140-144
  相似文献   
8.
赵阳青  詹美云 《病毒学报》2001,17(4):333-337
对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前S1抗原(1-42)及核心抗原(1-144)表达的融合蛋白CS1进行了免疫原性的研究分析,以便为探索HBV治疗性疫苗地研制提供实验依据。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小鼠肥大细胞瘤细胞系P815,用乳酸脱氢酶的方法检测了该融合蛋白诱导小鼠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用ELISA方法测定了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结果表明,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建立了表达乙肝核心和前S1抗原的细胞系(P99-815),该融合蛋白诱导出小鼠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小鼠的体液免疫反应也较好。这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慢性乙肝治疗性疫苗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用噬菌体表面呈现系统获得人源抗甲型肝炎(甲肝)病毒中和性基因工程Fab抗体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4株中和性Fab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可溶性表达及生物学特性鉴定.4株Fab抗体重链可变区拥有99%同源的核苷酸序列和相同的CDR区氨基酸序列,属于VHⅢ基因家族.而轻链可变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和相似的CDR区氨基酸序列,属于VL5基因家族.这些重组抗体都能与人甲肝恢复期血清及具有中和活性的鼠抗甲肝单克隆抗体产生竞争抑制反应,表明其针对甲肝病毒结构蛋白上的主要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0.
自甲型肝炎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一株甲型肝炎病毒(TZ-84)。病毒不产生细胞病变,胞浆中有颗粒性荧光。细胞中的病毒抗原能被抗甲肝病毒抗体阳性血清所中和。 TZ-84株病毒耐酸,耐乙醚。免疫电镜见有大量直径27~30mm的甲肝病毒颗粒,以空心为主。将其接种细胞后的黑暗期随传代而缩短,病毒滴度则随传代而增加。将细胞粉碎后获得的病毒。ELISA滴度为1:16。用其检测45份人血清中抗HAV-IgM抗体,并与Abbott ELISA药盒比较,符合率为91.1%,敏感度为8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