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SA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与其主要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及血清PSA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程度的评估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门诊304例已确诊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病例,并抽血测其PSA值,经腹B超测前列腺三径,直肠指检(DRE)取EPS作常规镜检和细菌培养.结果:①304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值平均为1.49±1.26ng/ml,PSA>4.0ng/ml者20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前列腺体积平均17.1±7.4ml,PSAD平均0.081±0.052ng/ml.cc-1.②PSA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D有正相关性,与病程、EPS WBC计数、脓球数、卵磷脂小体无明显直线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前列腺体积均进入方程,前列腺体积对PSA的决定系数R2=0.213;年龄和前列腺体积对PSA的总的决定系数R2=0.277;前列腺体积和年龄标准化系数β分别为0.336和0.282.结论:年龄和前列腺体积都是影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水平的高危因素,而炎症本身仍是影响其血清PSA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痤疮丙酸杆菌与慢性前列腺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343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厌氧菌培养,结果105例培养阳性,总检出率30.6%。其中单纯厌氧菌和单纯需氧菌检出率,分别占阳性标本的13.3%和16.2%,混合阳性占71.4%。厌氧菌检出为丙酸杆菌,需氧菌检出与国内李宗晋一致。本文还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混合细菌感染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本文利用无血清培养的末成年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模型研究了催乳素(PRL)和性激素对前列腺细胞分泌前列腺特异的酸性磷酸酶(PAP)功能的作用,并对其作用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RL 显著促进前列腺细胞PAP的合成和分泌,但与双氢睾酮(DHT)或雌二醇(E_2)无协同作用,单独的DHT 或E_2对PAP 的合成和分泌也无显著作用。在PRL 的作用过程中,腺苷酸环化酶未活化;PRL 和前列腺素E_2或F_(2α)有协同作用,消炎痛能阻断PRL 的作用。综合实验结果,本实验证明了PRL 对前列腺细胞的分泌功能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在PRL 的作用过程中,可能有前列腺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64.
65.
一实验建立了无血清培养的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内雄激素受体(AR)的测定方法,并研究究了催乳素(PRL0对细胞AR数量和5a-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RL使前列腺上皮细胞内AR数量显著增加,其中10ng/mlPRL的作用最强,但高剂量的PRL则失去对AR的刺激作用。PRL还能拮抗雄引起的其自身受体的下调作用,使受体的数量回升至对照组水平。对5a-还原酶的催化产物双氢睾酮(DHT)的测定结果显示P  相似文献   
66.
在从成年人正常前列腺组织中获得人94个氨基酸的前列腺分泌蛋白(PSP94)cDNA基础上,利用PL表达系统,实现了人PSP94成熟肽N-末端带有19个列源氨基酸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目的蛋白在细胞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分子量约为16.5kD。表达产物在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上活性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7.
PSA启动子结构和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周建光  黄翠芬 《遗传》2004,26(5):739-744
  相似文献   
68.
测量排尿过程中的声音信号来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建立了一个三维的CFD模型,用来研究漩涡与梗阻的关系。通过计算都得到了各种情况下尿道内部的流场分布。比较计算结果可知,漩涡的大小主要由阻塞程度决定,其次还受膀胱压力的影响。计算结果对于完善这种声学无侵入诊断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9.
王应洪  张霞  陈春梅  段晨阳  王燕 《生物磁学》2013,(34):6665-6667
目的:探讨临床上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情况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泌尿科接受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64例定义为前列腺增生组(BPH),前列腺癌患者83例定义为前列腺癌组(PCa),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1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患者入院时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变化情况。对比并分析三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总PSA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正常值,而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总PSA比前列腺增生患者增高的更为明显。对照组游离PSA为(2.78±0.94)ng/mL,总PSA(1.05±0.57)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38±0.61);前列腺增生患者游离PSA为(6.36+3.24)ng/mL,总PSA为(1.64±0.76)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26±0.23);前列腺癌患者游离PSA为(12.42±4.97)ng/mL,总PSA为(1.44±0.78)ng/mL,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为(0.12±0.16)。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的PSA进行检测,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中L5-S2脊段背角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变化.方法:通过前列腺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制作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疼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时间为0、4、12、24d,用热辐射痛阈测定法和前列腺病理进行疼痛模型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L5-S2脊段后角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大鼠模型,并观察到L5-S2脊髓背角中存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疼痛可以引起L5-S2脊髓中枢小胶质细胞活化,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可引起神经炎性疼痛,有可能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的持续和泛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