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61.
《生理通讯》2009,28(1)
每到冬季,有些人就会感觉呼吸不畅,感冒次数增多,其甚至会出现嗜睡、反应迟钝、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头痛等证状。这与换季时人们对外界的反应有关,但另一个重要诱因是冬季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462.
对胡芦巴胶水合增粘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物料和水质量比:1:1、水温45℃、水合时间30min。并对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63.
秦岭东部羚牛越冬栖息地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 年1~4 月,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秦岭羚牛冬季栖息地做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内共有5 块羚牛冬季栖息地, 呈斑块状分布, 总面积2 305 hm2 , 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4.04 %。羚牛对冬季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为地形(向阳、背风、相对比较平坦的亚高山台地) 、食物(大宗食物华桔竹和喜食食物杜鹃、腺柳等) 、水源(充足) 、隐蔽而相对较暖的环境(成熟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 以及便于逃避天敌的生境(密生华桔竹林) 。冷杉、华山松等的芽苞和树皮是羚牛冬季必需的食物。冷杉林是该处羚牛分布高度的标志植物和防御风雪寒冷的栖息场所。人类对原生森林植被的破坏, 限制了羚牛的分布及活动范围, 210 国道是保护区内东西两部分羚牛族群间相互扩散的主要障碍。因此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建立210 国道便于扩散的走廊, 是实现保护区内(尤其是东部地区) 羚牛能够长期生存繁衍十分重要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64.
对虾无公害高效防病养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数涛  汪兵  林小涛 《生态科学》2002,21(2):138-140
本文报道了一种不需要进行水交换的新型对虾养殖模式--对虾无公害高效防病养殖系统,这种养殖系统以新型底部增氧、微生物降解和饵料控制为技术核心。具有防病性、环保性和高效性等优点;简要介绍了这种养殖系统的原理、操作要点和主要特点,分析了这种养殖系统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5.
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对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EAN)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增铵营养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其中基肥、分蘖期、拔节期EAN提高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小麦的籽粒产量;孕穗期EAN效果不明显;全生育期EAN在促进生长方面的效果并无明显优势,但可有效降低土壤NO3^--N的淋溶损失.与对照相比,EAN提高了氮流效率和吸收效率,但以拔节前处理最为明显.拔节期EAN主要在于改善后期的叶片光合性能,并促进同化物向籽粒的再分配,而基肥和分蘖期EAN主要在于提高有效分蘖数.  相似文献   
466.
四川唐家河羚牛、鬣羚、斑羚春冬季生境选择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华  胡锦矗 《生态学报》2001,21(10):1627-1633
1998年3月-1999年2月,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运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羚牛,鬣羚,斑羚春冬季对生境的利用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它们在生境选择上有部分重叠,但是其对生境的利用方式均有显著的差异,在春季,羚牛主要利用海拔较高,食物丰富度高,灌木较大,离灌木较远的生境,鬣羚和斑羚主要利用海拔较低,食物丰富度中等,灌木较小,离灌木较近的生境,在冬季,羚牛主要利用坡度适中,海拔适中,乔木较大,乔木较稀,离乔木较远的生境,鬣羚主要利用坡度较陡,海拔较高,乔木较小,乔木较稀,离乔木适蝇的生境;斑羚主要利用坡度较缓,海拔较低,乔木较小,乔木较密,离乔木较近的生境。  相似文献   
467.
蛋白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接近完成,蛋白质组(proteome)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其中高分辨率的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使对组织或细胞的整个蛋白质组的综合分析成为可能.近年来这一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特别是图像分析系统,算法更为先进,功能日益强大,操作也更简便,为大规模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使用新一代的2D图像分析系统,对离体培养的雪旺氏细胞的蛋白质样品双向电泳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在图像扫描、点检测、背景消除、匹配、结果报告和数据分析各步中的技术问题,并报告了进行2D图像分析的体会.  相似文献   
468.
形态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氮素吸收的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3个小麦基因型对不同形态N素吸收和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N浓度优势,与次敏感型莱州953和钝感到江东门相比,敏感型扬麦158不仅具有较强的NO3^-和NH4^ 吸收能力,而且具有最强的增铵营养吸收能力,增铵营养促进了扬麦158和莱州953对NO3^-和NH4^ 的吸收,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江东门对NO3^-的吸收,与NO3^-营养及NH4^ 营养相比,增铵营养显著提高了杨表158和莱州953的全株、地上部N积累量和叶片合速率,而对江东门影响较小,因此,增铵营养促进了植株的N吸收,提高了N积累和光合速率,从而促进了小麦生长。  相似文献   
469.
边缘效应对原始花旗松林冬季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林缘到林内,夏季温度有明显的梯度变化,但还未有人对其它季节的温度变化,进行研究,自1991年10至1992年5月,对林缘至原始花旗松林林内的温度,进行了连续的实地测量,并与相应的夏季温度变化加以比较,主要研究目的,是测定沿林缘两侧,是否存在有一最小的温度阈值,当温度低于这个阈值时,林缘及林内的温度差异会消失。研究中,由林缘到240m的林风,设立了一条样带0,30,60,120,180,和240m,6处装设气象站,每30min连续记录气温、土壤温度和其他微气象指标。通过计算每点的相对温度并同实际温度加以对比,夏季和冬季的林缘效应显著性指数(Significance of edge influences,SEI)进行了分析。此外,计算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林缘效应深度(EDI)。结果表明,非夏季最小的气温阈值在0℃左右。土温的变化则因土壤很少结冻,而存在明显不同的最小的温度阈值格局。林缘效应对土壤温度的影响,比对气温的影响更显著,但冬季和夏季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以DEI而论,林缘效应对气温的影响比较大,对非生长季节气候库子沿林缘梯度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几个相关的生物和非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470.
食物及洞道密度对高原鼠兔冬季死亡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2×2 析因实验设计,通过最小存活数法分别统计冬季前后种群数量,测定附加食物及洞道密度对高原鼠兔冬季死亡率的影响,旨在检验栖息地质量对降低高原鼠兔冬季死亡率的效应。4种野外实验处理2 个重复的研究结果表明,夏季无附加食物与低密度洞道处理组高原鼠兔冬季死亡率为71% ;而附加食物和高密度洞道处理冬季死亡率仅为47% ;添加食物和低密度洞道及无附加食物和高密度洞道处理组种群死亡率分别为60% 和53% 。每一处理组雌性死亡率均显著低于雄性。夏季添加食物和增加洞道密度均能明显地降低高原鼠兔种群冬季死亡率,但无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