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31.
当前,工业发达富国的高消耗,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高增长,引起能源紧张、森林锐减、耕地毁坏、草场萎缩、海洋过捞、粮食欠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天灾增多,使50亿人口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星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造成所谓能源、资源、农业(粮食)、人口和环境五大危机,缓解这些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物技术来解决,因之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在高技术竞争中,都把生物技术放在特别重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2.
《现代分子生物学论纲》是一部具有鲜明特点的分子生物学专著。全书除序言外分六章,共179页。与许多大部头的分子生物学专著相比,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简明,二是对现行的DNA遗传理论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3.
刘武  吴秀杰  邢松 《人类学学报》2016,35(2):161-171
自2002年在周口店附近的田园洞发现大约4万年前的现代人化石以来,相继在湖北郧西黄龙洞、广西崇左智人洞等地点发现了早期现代人化石。这些化石发现证实大约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在华南地区已经出现。最近在湖南道县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及相关研究进一步揭示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8万-12万年前在华南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而在这个时间段的华北地区,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人类化石形态仍较原始,其演化尚未进入早期现代人阶段。这些研究发现提示,在中国地区,华南是现代人形成与扩散的中心区域,早期现代人以及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都可能首先在华南地区出现,然后向华北地区扩散。现有的化石形态证据显示,更新世晚期华南地区人类具有较大的演化变异,可能同时生存有几种不同的演化类群。智人洞属于从古老型智人向现代人演化的过渡类型,而道县则代表着演化进入完全现代类型的人类。基于前人研究及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柳江、资阳、丽江、田园洞等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特征比较进步,在演化上属于与道县相似的现代类型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进展在引起对现代人在东亚地区出现和扩散关注的同时,古人类学界对其中涉及的许多问题还存在争论。本文在回顾分析这些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4.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安徽大学校内水池中眼子菜科植物菹草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球形至近球形,花粉大小为21.0-29.0 μm,平均为24.5 μm.无萌发孔.光学显微镜下,花粉外壁纹饰为网状,外壁厚约4.1μm,两层明显,外层较内层厚.在扫描电镜下花粉表面具粗网状纹饰,网脊窄.在透射电镜下,花粉外壁为三层组成,即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外壁内层不明显.覆盖层不连续,为半覆盖层;柱状层小柱发达;基层较厚.同时研究了菹草花粉的地理分布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根据菹草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因子,得出菹草花粉分布区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年降水量、年积温及生境,为利用地层中眼子菜科化石花粉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及气候变迁提供了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5.
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地球表层系统中重要的生态过程.微生物或生物分子与矿物间的吸附(粘附)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吸附(粘附)是一个由分子间力、静电力、疏水作用力、氢键和空间位阻效应等多种作用力或作用因素共同决定、影响的物理化学过程.因此,微生物和矿物的表面性质如表面电荷、疏水性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如pH、电解质浓度、温度等,都影响着矿物-微生物吸附(粘附)过程.微生物细胞或酶可吸附于矿物表面,其结果是细胞代谢或酶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土壤中诸多相关的生态、环境过程.结合4种典型的初始吸附理论:表面自由能热力学理论、DLVO理论、吸附等温线理论和表面复合物理论及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类型、机理、作用力和现代研究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土壤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就该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特点及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6.
味觉是动物基本的生理感觉之一,在人类的感官研究方面,味觉一直滞后于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味蕾是味觉的主要感受器,由于传统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很难在味觉研究中得到应用,人类和动物味觉的信号传递与编码机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味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对味蕾结构和味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味细胞分型及其特征、味蕾细胞间信号传递途径及其编码机制.  相似文献   
137.
喀斯特区域景观空间格局随高程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喀斯特地区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其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遥感影像和高程数据,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包Fragstats,研究了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2000年景观空间格局随高程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环江县地貌类型以丘陵和低山为主,景观类型以林地、灌木地为主;人为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地势低的高程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自然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地势高的地区;景观格局受高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在地势较低而人类活动频繁的高程带,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在地势较高而人类活动参与少的高程带,景观破碎化程度低,景观类型单一,结构简单;丘陵带由于位于旱地、林地、灌木和农村居民用地交错带,其景观格局复杂,具有易变性,是景观格局最复杂的高程带.  相似文献   
138.
《蛇志》2008,20(2):F0002
南宁市青秀区仙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南宁蛇协锦葫医院转型的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区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39.
李静 《蛇志》2008,20(1):79-8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护模式的转变,心身医学日益受到临床各学科的重视,孕产妇的心理保健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孕产妇广泛性抑郁障碍不仅对孕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是影响婴幼儿发育的一个危险因素[1],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报告颇多[2~5].2005年1~12月对我院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0.
马晓岚 《化石》2003,(4):2-2
7月 7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宣布 :在周口店遗址新发现古人类化石。据介绍 ,今年 6月 ,周口店古人类研究中心在周口店遗址附近的田园洞出土了山顶洞人时期的晚期智人化石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院士等专家初步鉴定 ,该人类化石在形态上属现代智人 ,牙床代表一个成年个体。专家表示 ,该化石为人类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 ,田园洞也因此成为自上世纪 2 0年代以来周口店遗址第 2 7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地点。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介绍 ,2 0 0 1年 ,北京市田园林场工作人员在寻找水源过程中发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