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将编码人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免疫球蛋白G Fc段(hsRAGE-IgG Fc)融合蛋白的DNA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0b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并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其表达形式为包涵体,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kDa,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8.4%。经复性后,获得纯度为96.6%的融合蛋白,得率约为29.5mg/L。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该融合蛋白可与sRAGE抗体产生阳性反应。同时,hsRAGE-IgG Fc融合蛋白可以显著抑制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引起的ECV-304细胞NF-κB p65表达的上调,其活性与hsRAGE相似。  相似文献   
162.
目的采用低pH孵放法对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样品中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 SINV)、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 VSV)、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 EMCV)的灭活效果进行验证。方法以SINV、VSV、EMCV作为指示病毒,将3批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的pH调至4.1±0.1,每批12瓶(3 mL/瓶),分别加入333μL指示病毒,25℃放置21 d灭活病毒,同时设置中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并于0 d、1 d、3 d、7 d、14 d、21 d取样测定剩余病毒滴度,验证低pH孵放法的病毒灭活效果。结果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样品经低pH孵放处理21 d后,SINV、VSV和EMCV等3种指示病毒残余病毒滴度均≤0.5 lgTCID_(50)/0.1 mL,灭活效果分别达到5.50~5.83、5.70~6.00和6.00~6.17 lgTCID_(50)/0.1 mL。结论采用低pH孵放法处理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_2中SINV、VSV、EMCV,病毒滴度下降值均>4 lgTCID_(50)/0.1 mL,灭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辅助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HFNC)对重症肺炎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9月期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93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93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B组给予HHFNC,C组给予免疫球蛋白辅助HHFNC。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免疫球蛋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4 h,C组和B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A组(P0.05);C组患儿的发绀消失时间、肺部哕音消失时间短于B组和A组(P0.05),治疗7 d后,C组患儿的免疫球蛋白G(Ig G)水平高于B组和A组(P0.05),C组和B组患儿的鼻损伤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NCPAP相比,HHFNC可更有效地改善重症肺炎患儿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且可降低鼻损伤的发生率,联用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4.
韩蕴卿  景雪薇  刘玉田  刘艳芬  李慧 《生物磁学》2013,(35):6942-6944,699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胱抑素C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性。方法:将60患儿分为HSP普通型组30例、HSP肾型组30例,另随机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浆NGAL、尿胱抑素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水平。结果:3组患儿NGAL、胱抑素C和Ig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M、IgG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3k(P〉0.05)。HSP肾型组较NGAL、胱抑素c和Ig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2.4,28.3,19.7,P〈0.05);HSP肾型组NGAL、胱抑素C和Iga含量高于HSP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32.6,22.1,P〈0.05)。NGAL与胱抑素C呈正相关(r=12.36,P〈0.05);NGAL与IgA呈正相关(r=17.01,P〈0.05);胱抑素C与IgA呈正相关(r=22.25,P〈0.05)。结论:NGAL、胱抑素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HSP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尤其对患儿肾功能早期损害的诊断,早期联合检测三者的水平,适时地给予预防性治疗,对保护HSP患儿的脏器功能、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5.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儿科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肠道病毒71型 (EV71) 手足口病发病率急剧上升,重症病例时有报道,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临床上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缺乏有效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由健康献血员血浆提取纯化而来,含有包括EV71在内的多种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可作为重症手足口病被动免疫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手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6.
重症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急性儿科传染病.近年来,我国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发病率急剧上升,重症病例时有报道,严重威胁儿童健康.临床上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缺乏有效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为主.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由健康献血员血浆提取纯化而来,含有包括EV71在内的多种肠道病毒的中扣抗体,可作为重症手足口病被动免疫和免疫调节的重要手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7.
选用不同核酸类型的脂包膜病毒,其中RNA病毒为水疱性口炎病毒(VSV),DNA病毒为伪狂犬病毒(PRV),将两种指示病毒分别用于验证一定浓度的辛酸盐对某一厂家生产的人血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病毒灭活效果。结果表明,液体IVIG在辛酸钠(0.7±0.2mmol/g蛋白)、pH(5.1±0.1)、29.5~30.5℃,孵放90min可灭活VSV和PRV,两种指示病毒的灭活效果分别为≥4.00~4.12和≥5.25~5.75log TCID50/0.1ml。因此,辛酸盐是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灭活脂包膜病毒的灭活剂。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和研究血小板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为临床中肝炎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56例(急性肝炎组48例、慢性肝炎组56例、重型肝炎组24例和肝硬化组28例),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5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C)、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进行检测和测定,并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重型肝炎组与肝硬化组的血小板计数(PLT),慢性肝炎组与重型肝炎组的PCT,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与对照组3组间的PDW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任意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肝炎患者的hs-CRP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免疫球蛋白也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炎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提示肝炎病情的变化,三者的联合检测为指导肝炎患者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评定提供有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9.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和链球菌蛋白G(Streptococcal protein G,SpG)是细菌产生的特异结合宿主抗体的细菌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Immunoglobulin(Ig)-binding proteins,IBPs)的代表分子。SpA和SpG均包含由多个序列高度同源的结合结构域重复组成的抗体结合区,各单结构域都具有完全的结合IgG的功能。为研究这些单结构域随机组合能否产生具有新结合特性的组合分子,将SpA的A、B、C、D、E以及SpG的B2、B3共7个单结合结构域随机组合构建成噬菌体展示文库后,应用人IgG1、2、3、4为诱饵分子对该文库进行4轮筛选,获得了SpA天然分子中不存在的单结构域排列组合分子D-C。在筛选过程中,阴性对照噬菌体的逐渐减少、展示两个结构域以上的噬菌体比例不断增多,尤其是D-C组合的选择性富集和其随机连接肽的严格筛选都显示了筛选的有效性和D-C组合的重要性。噬菌体ELISA进一步证实D-C与人IgG四亚类的结合能力远强于天然SpA分子。该研究应用分子进化技术首次获得了一种与人IgG四亚类具有结合优势的新型组合分子D-C,不仅可为IgG纯化、制备、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新的候选分子,还为细菌IBP结构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提高人免疫球蛋白的纯度、热稳定性,缩短生产周期。方法:在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将CohnⅡ的溶解液进行一步提纯,即进行一步乙醇冷沉淀,去除脂蛋白等杂蛋白。结果:改进后的生产工艺,人免疫球蛋白的纯度由原来的90%左右提高到98%左右,热稳定都有很大提高,57℃ 4h后略现乳光略加重,无凝胶化、无絮状物产生,制品成品检定合格即可发出,无须放置,缩短了生产周期。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效果显著,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