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4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木聚糖酶分子结构与重要酶学性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木聚糖是一种多聚五碳糖 ,是植物细胞中主要的半纤维素成分。木聚糖酶是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木糖和木糖的水解酶 ,它在饲料、造纸、食品、能源工业和环境科学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及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对木聚糖酶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这里重点阐述与酶的活性、热稳定性、作用pH、等电点、底物亲和性及催化效率等重要性质相关的分子结构研究进展 ,讨论了其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研究木聚糖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对进一步加深木聚糖酶作用机制的了解、指导木聚糖酶的分子改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城市行道树对交通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寒娥  李秉滔  蓝盛芳 《生态学报》2005,25(9):2180-2187
以远离交通环境的公园作为相对清洁区,研究了位于广东佛山种植最普遍的8种城市行道树树黄葛榕(Ficusvirens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L.)Pers.),芒果(MangiferaindicaL.),细叶榕(FicusmicrocarpaL.),阴香(Cinnamomumburmanii(Nees)Bl.),垂叶榕(FicusbenjaminaL.),白兰(MicheliaalbaDC.),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Dunn)在交通密集区生长在不同方位的植物器官对交通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交通密集区的城市行道树的叶片和树皮器官吸收重金属铅和镉、硫含量、电导率和pH值等指标在不同的方位呈现显著的差别,即城市行道树位于快车道一侧生长的植物的器官(以下简称P1)、位于面向人行道一侧生长的植物的器官(以下简称P2)及相对清洁区采集的植物样品(以下简称P0)各指标测定值的分析结果为:其叶片和树皮硫、重金属铅和镉、电导率等特征值基本呈现P1>P2>P0的大小规律,在显著度为0.05时差异显著;而pH值基本呈现P1相似文献   
113.
将来源于黑曲霉N25的植酸酶基因phyAm重组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0b(+),以重组表达载体pET30b-F-phyAm为模板经PCR扩增获得结构延伸突变植酸酶基因phyAe(在植酸酶基因C端增加了来源于pET-30b-F-phyAm载体上13氨基酸残基)。含突变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9k-phyAe在GS115酵母中表达。纯化的突变酶PP-NP-e与野生型酶PP-NP-m8相比:PP-NPAe的最适反应温度上升了3℃,75℃处理10min,热稳定性提高21%,比活力略有提高。最适反应pH为5.6,有效pH范围pH4.6到pH6.6。比未突变酶扩大了0.4单位。  相似文献   
114.
两种农作体系施肥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寇长林  巨晓棠  高强  甄兰  张福锁 《生态学报》2004,24(11):2548-2556
不同农作体系施肥措施差异引起的土壤环境质量变化 ,会进一步影响该体系的生产力并对大气和水体环境产生潜在影响。选取中国北方两种重要的集约化种植体系 (大棚蔬菜和小麦 -玉米轮作体系 ) ,研究了经过长期施肥后 ,0~ 3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微量元素与重金属的差异以及 0~ 90 cm土壤剖面的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p H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棚菜地氮、磷、钾化肥投入量达 N 2 82 3、P 92 8和 K 92 5 kg/(hm2 · a) ,分别为小麦 -玉米轮作农田的 4 .7、10 .1和 2 3.4倍。大棚菜地还施用了大量的有机肥。菜地土壤养分大量积累 ,尤其是硝态氮和速效磷 ,0~ 90 cm土层二者分别达 1389.8kg N/hm2和 132 1.1kg P/hm2 ,为农田的 5 .6和 8.4倍。速效钾和铵态氮累积量分别为 1817.3kg K/hm2 和 10 0 .4 kg N/hm2 ,为农田的2 .2倍和 1.8倍。同时 ,大棚菜地土壤中的养分还存在严重的淋溶现象。大棚菜地有机质、全氮和有效铁、锰、铜、锌含量分别为农田的 1.3、1.4、1.2、1.3、1.3和 1.4倍。镉含量为农田的 3.8倍。镉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可见 ,磷肥的大量投入是镉在土壤中累积的主要原因。大棚菜地各层土壤 p H均明显低于农田相应土层 p H,而 0~ 30 cm和 30~ 6 0 cm土层的电导率则  相似文献   
115.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和生境面积的常数次幂成比例,这说明它们的对数数量级呈线性正相关。我们研究了中国境内15块湿地的高等植物和32块湿地鸟类多样性,发现它们分别和湿地面积在对数尺度上呈线性正相关.进一步支持了种数与面积的幂指数关系。我们还借助计算机模拟系统地讨论了产生这种简单规律的生态学机理,包括中性理论、集合种群动态和物种分布的自相似性。中性理论假设了群落中物种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忽略了其它的种间关系。集合种群动态理论考虑的是由多个亚群落构成的集合群落,在研究种数和面积关系时也忽略了种间关系,所以也是中性的。尽管物种分布的自相似性可导致这种面积幂指数关系,但在自然界中自相似性也可能不成立。  相似文献   
116.
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光暗周期(L∶D)条件下培养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研究了光暗周期对生长繁殖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2种藻对温度的变化敏感,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7~25℃,最适温度20~22℃,低于10℃和高于30℃不能生长;锥状斯氏藻的光饱和点是400 μmol·m-2·s-1,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光饱和点是650 μmol·m-2·s-1, 都属于喜高光强的微藻;2种藻对pH值的变化极其敏感,适宜的pH值范围很小,为7.0~9.0, 最适pH值7.5~8.0, 与其生活的海洋环境一致,pH值高于9.5时, 不能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pH值10.0可致全部细胞死亡;在一定范围内,2种藻的生长速率(μ)和生物量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呈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 CBS288.54-M18)生产木聚糖酶的碳氮源组成、料水比、培养基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及接种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麦麸和玉米芯粉(8:2)作为复合碳源,酵母膏和胰蛋白胨(1:1)作为复合氮源时,菌株所产的木聚糖酶量相比未优化碳氮源的培养基提高幅度高达200%。其最佳产酶的料水比为1:3,培养基初始pH7.0为最适。菌株在50℃条件下发酵5d,能够得到活力高达15023U/g干基碳源的木聚糖酶制剂,且该酶制剂不合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8.
几种控释氮肥减少氨挥发的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采用“静态吸收法”和“土柱淋溶法”、室内模拟试验,研究几种控释氮肥施入土壤后的氨挥发损失情况、N溶出速率、土壤脲酶活性及pH值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450mg·kg^-1土时,3种控释氮肥氨挥发损失氮总量分别比普通尿素减少49.7%、28.0%和71.2%;施氮600mg·kg^-1土时,3种控释氮肥氨挥发损失氮总量分别比普通尿素减少34.6%、12.3%和69.9%.控释氮肥能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量,减少因施肥而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控释氮肥氨挥发量与不同氮肥引起的土壤脲酶活性、pH值、土壤中氮溶出速率密切相关.土壤的氨挥发总量与肥料在土壤中溶出总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9533,在肥料施入的前期土壤氨挥发量同土壤脲酶活性、pH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533和0.9908。  相似文献   
119.
黑斑蛙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福林 酚试剂法对黑斑蛙 (Rananigromaculata)消化系统蛋白酶的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黑斑蛙食道、胃、前肠、后肠、直肠和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 1 5、1 5、7 4、7 4、7 4和 9 6 ,最适温度分别为 55、55、50、50、50和 50℃。在各自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条件下 ,各部位蛋白酶活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胰脏 >食道 >胃 >前肠 >后肠 >直肠。文中对黑斑蛙蛋白酶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并对蛙的人工养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0.
几种生理因素对玉米木质部汁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干旱胁迫的玉米叶和茎木质部汁液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根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偏酸性营养液中的玉米各营养器官木质部汁液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中性或碱性营养液中的则升高.以100mmol·L-1的ABA营养液处理后的玉米根、茎和叶片的木质部汁液中蛋白质含量都升高;而用2 mmol·L-1EGTA、80 mmol·L-1三氟啦嗪或100mmol·L-1异博定处理后的木质部汁液中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