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邢松  周蜜  潘雷 《人类学学报》2020,39(4):521-531
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在头骨、下颌骨、牙齿等解剖部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形态多样性,中期成员代表为直立人,而晚期成员的演化地位具有较大争议。为进一步了解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内部的形态变异特点和为东亚中更新世晚期古人类分类提供依据,本文使用微分同胚的表面匹配(Diffeomorphic Surface Matching, DSM)和形态测量图(Morphometric map)对下颌第二臼齿(M2)釉质-齿质连接面的形状和齿冠侧面釉质厚度分布模式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1)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与晚期人属成员(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存在较明显的形态差别;2)该时段晚期的东亚古人类相对中期直立人在侧面釉质厚度分布规律上具有独特性,并在釉质-齿质连接面的三维形状上与晚期人属成员更加接近。本文在以往对东亚中更新世古人类牙齿内外结构单个性状研究的基础上,使用三维形态测量方法进一步量化了M2釉质-齿质连接面三维形状和侧面釉质厚度分布模式两项重要特征的变异特点,这对未来该时段同类型牙齿的形态鉴定以及解决东亚中更新世晚期古人类的分类地位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1年安徽白鹭洲发现战国时期保存完整的楚国贵族墓葬,因墓主人头发和发簪保存完好、墓主身份显赫而备受关注。该头骨保存完整,具有亚洲蒙古人种的特征,根据骨骼的形态推测其为女性,年龄为35-39岁。为展现该地区战国贵族妇女的容貌、丰富该地区考古多样性提供研究材料。本文首先使用高分辨率CT对该个体的头骨及下颌骨进行了扫描和重建,然后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颅面复原方法实现生前容貌基本形态的复原。最后,结合考古资料,利用三维模型处理软件对面貌复原模型及其发饰进行了三维建模和纹理贴图等处理,提高了颅面复原模型的真实感,生动形象地再现战国贵族女性面部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厘清海岸带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和自然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能有效缓解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分析浙江省海岸带2006—2016年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基于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探究了区域自然资本存量和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浙江省海岸带生态危机加深,人均生态赤字平均值为3.5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15.5%,其中,能源消耗账户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大于生物资源账户;各县区人均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分异显著。浙江省海岸带以消耗自然资本存量为主,且对自然资本流量更新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2016年,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量是资本流量占有量的14.87倍。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水平对浙江省海岸带各县区生态足迹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渔业生产对生态足迹为负向影响,并有向正向影响作用转换的趋势,3个影响因子的影响机制时空分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金梦婷  徐丽萍  李鹏辉 《生态学报》2020,40(13):4327-4339
如何刻画自然资源消费在区域间的流转机制及其对生态的影响,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采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并引入存量流量利用比和资本流量占用率,对2003—2018年新疆区域三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并分别测度新疆各地州市自然资本利用的程度,聚焦南北疆地区自然资本利用的差异性,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找出影响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因,最后结合基尼系数及差异系数量化南北疆经济差异程度,从自然和经济视角探究南北疆可持续发展态势与差异。结果表明:①2003—2018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增长幅度为119.94%,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在1.7 hm~2左右,流量资本占用强度不断增加,生态赤字问题愈发严重。②研究期内,南北疆地区生态足迹的增长幅度和速度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呈现"北高快,南低慢"的态势。各地州市生态赤字情况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高值区为北疆的克拉玛依市及天山北坡经济带。③第一产业增加值对生态足迹正向驱动作用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生态足迹起到逆向驱动作用。④2003—2018年间,南北疆地区基尼系数维持在0.4—0.5之间,处于中警警度水平,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系数变化波动不大,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系数明显高于南疆区域。  相似文献   
15.
王业宁  周强  王豪伟 《生态学报》2020,40(18):6434-6444
当前中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东西部环境资源不均衡的格局日益加剧,限制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资源、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进行动态研究,细化不同类型土地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刻画2009—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广度、生态足迹深度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分析省域间的资本利用格局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在省域间差异较大,且生态足迹深度均已超过自然原长1.00;足迹广度在研究期间呈先降后升趋势,最高值为西藏的10.87—12.35 hm2/cap,最小值为澳门的0.02 hm2/cap;且资本流量占用率并不充足,广西与上海分别仅为47.68%—67.34%、66.31%—68.88%。香港、澳门、宁夏的足迹深度远高于中国均值,分别为19.24—26.02、8.60—10.88、4.60—7.46,最小值为西藏(1.64—1.79),其中耕地、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贡献率最高,而林地则为生态盈余状态。将各省自然资本利用格局聚类分为4类并通过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基于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并系统性地应用于中国34个省域,本研究定量化各省的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可为中国区域间资源配置、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及环境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体外细胞培养是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了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分离、纯化环节的改良以及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永生化细胞系改造中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近几年来激素及细胞因子诱导培养、细胞共培养及三维培养技术在该疾病体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13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宫颈癌量表(FACT-Cx)对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采用Jalowiec的应对量表(JCS)记录并评估所有患者的应对方式,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放疗患者的FACT-Cx总分与面对、乐观、姑息、依靠自我应对方式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情感宣泄、宿命应对方式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逃避、支持应对方式评分无相关性(P>0.05)。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化疗、肿瘤病理类型情况患者之间FACT-Cx总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患者之间FACT-Cx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均是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存在密切联系,且家庭月收入、肿瘤分期、下肢水肿情况、婚姻状况均是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者应结合以上因素对患者放疗方案给予针对性调整。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孕症女性三维子宫输卵管造影联合阴道二维超声的诊断意义。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选择在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陕西省人民医院诊治的不孕症女性患者9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三维子宫输卵管造影联合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记录成像质量与疼痛情况。以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为金标准,判断诊断价值。结果:检查过程中三维超声造影患者的疼痛评分高于二维超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造影的成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 %(90/90),高于二维超声的93.3 %(84/9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例患者中,三维超声造影判断为卵巢周围组织弥散1级59例,2级16例,3级10例,4级5例。三维子宫输卵管造影联合阴道二维超声判断为输卵管通畅55例,通而不畅25例,阻塞10例。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判断为输卵管通畅53例,通而不畅26例,阻塞11例,三维子宫输卵管造影联合阴道二维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96.7 %(87/90)。结论:三维子宫输卵管造影联合阴道二维超声在不孕症女性的应用并不会增加患者疼痛,且能提高成像质量,也有利于合理评价与判断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受照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BCT图像、计划CT图像采集。在患者放疗前进行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匹配,得到左右(x轴)、头脚(y轴)、前后(z轴)三个方向的线性误差,分析出现的误差及误差的分布规律。利用模拟实际照射系统,进行模拟计划,得到实际照射靶区及正常组织受照射剂量,将其与治疗前计划比较,研究摆位误差对患者受照剂量的影响。结果:患者整体摆位误差为x轴(2.91±2.20)mm,y轴(3.89±2.17)mm,z轴(2.44±1.64)mm,x轴的MPTV为4.054 mm,y轴的MPTV为8.183 mm,z轴的MPTV为3.482 mm。模拟计划的CI、PTV的Dmin、Dmean、D95%均低于标准计划差异显著(P均<0.05),而模拟计划的HI低于标准计划(P<0.05)。模拟计划的脊髓Dmax高于标准计划(P<0.05),而标准计划与模拟计划的双肺V20、Dmean,心脏V4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BCT引导放疗摆位误差对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影响较小,提高PTV受照射剂量及治疗准确程度,对脊髓有保护效果。摆位误差对心、肺的剂量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放射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食管癌患者102例,对患者放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对比,并采用生活质量评价简表(QLQ-C30)对患者放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对比。统计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根据患者放疗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将患者分为放射性肺炎组和非放射性肺炎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前后患者肺活量(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最大通气量(MVV)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低于放疗前(P<0.05)。放疗后患者的QLQ-C30各项评分均低于放疗前(P<0.05)。102例患者中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33例,发生率为32.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位置、合并化疗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合并肺基础疾病、全肺接受20Gy的体积(V20)、全肺照射平均剂量(ML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肺基础疾病、V20≥30%、MLD≥1200cGy是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危险因素(OR=1.309、1.193、1.416、1.309,P<0.05)。结论: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会对患者的肺部弥散功能、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部分患者放疗后会出现放射性肺炎,其主要受年龄、肺基础疾病、V20、MLD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