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采用q PCR法检测在北京妇产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62例内异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23例不孕症患者正常子宫内膜中VEGF和TS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间质细胞中的VEGF mRNA的表达水平与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比明显降低(p=0.001),而TSP-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01)。VEGF mRNA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组织(p0.001),而TSP-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后者(p0.001)。VEGF mRNA在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01)。TSP-1 mRNA的表达与后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21)。血管形成相关基因VEGF和TSP-1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细胞中表达不同,其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其抑制物TIMP-2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细胞及在位内膜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MMP-2及其抑制物TIMP-2在46例子宫腺肌病异住内膜细胞,在位内膜细胞及30例子宫肌瘤内膜细胞的表达.结果:MMP-2蛋白在子宫肌瘤内膜细胞组中阳性表达率为33.33%,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细胞组中阳性率为89.13%,在位内膜细胞中阳性率为84.7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TIMP-2蛋白在子宫肌瘤内膜细胞组中阳性表达率为46.67%,在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细胞组中阳性率为15.22%,在位内膜细胞中为47.8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表达增高,TIMP-2表达降低,使MMP-2与TIMP-2平衡失调,从而参与了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在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中Dicer和Drosha的表达低于在位子宫内膜组织,随后体外培养在位子宫内膜组织,采用siRNA干扰Dicer和Drosha,发现与干扰对照组相比,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加快而凋亡减少;同时ELISA检测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β1)的表达上调;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增加而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减少.结果表明,miRNA的重要调节者Dicer和Drosha可以影响TGF-β1及Bcl2/Bax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HLA-G)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患者在位、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及其生物意义,为AM的病因研究和治疗展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36例AM患者和30例正常子宫内膜在位、异位内膜HLA-G蛋白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AM在位、异位内膜HLA-G蛋白及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AM在位与异住内膜HLA-G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AM在位、异位内膜腺体细胞HLA-G蛋白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948,P<0.05);AM在位、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LA-G蛋白的表达量也呈正相关(r=0.863,P<0.05).结论:HLA-G在AM在位、异位内膜中呈高表达,参与了AM的发病机制,HLA-G阳性的子宫内膜更容易逃避免疫细胞的攻击而浸润肌层生长.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女性生育并伴有恶性侵袭性的妇科良性疾病。以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异位至深部子宫肌层,并伴随相邻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为特征,其临床特点特殊,近期统计研究发现其发病率正逐渐升高,而且趋向年轻化。现有研究报道子宫腺肌发病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期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存在的基底层干细胞可能与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发生脱落、增殖相关,其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异常性疾病包括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子宫内膜干细胞侵入子宫肌层,在局部环境的诱导下增殖、分化或可形成子宫内膜的异位病灶。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研究可能为子宫腺肌病发病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希望。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就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及与干细胞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恶性肿瘤转移过程与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claudin-7和β-catenin在正常、增生和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7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laudin-7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二者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claudin-7的表达依次减低,阳性率分别为96.7%,66.7%和39.5%,三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β-catenin在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异位表达率分别为40.7%和74.4%,均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3.3%)(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位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claudin-7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β-catenin的异位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Claudin-7的表达和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1)。结论Claudin-7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且在此过程中claudin-7逐渐缺失以及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可能对肿瘤的侵袭和转移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神经细胞黏附因子(NCAM)在子宫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分泌期与增生期各4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NCAM表达情况,并以同期我院40例正常者子宫内膜标本作为对照。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程度给予NRS疼痛评估,比较其NCAM的表达。结果:80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均存在NCAM表达,40例正常内膜腺上皮有38例存在NCAM表达,2例正常内膜无表达。NCAM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CAM在在位内膜组织分泌期表达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腺肌病异位病灶NCAM表达与患者NRS评分呈现明显正相关(r=0.824,P0.05)。结论:NCAM在异位子宫内膜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与患者痛经程度呈现出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异位康冲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通过对小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及各主要脏器的组织学观察,观察中药异位康冲剂急性和长期毒副作用。通过一般情况、阴道脱落细胞观察、激素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了解中药异位康冲剂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药理作用。结果:急性和长期毒性实验表明,中药异位康冲剂无明显毒性反应。异位康冲剂能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模型,降低血清雌二醇水平(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异位子宫的内膜腺体及腺上皮明显萎缩,其作用与丹那唑相似。结论:中药异位康冲剂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增殖,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趋化因子CCR7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上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CCR7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CCR7在正常对照的子宫内膜和AM的异位子宫内膜及OEM的异位子宫内膜、在位子宫内膜腺上皮组织中表达水平。结果 CCR7主要在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和胞膜表达,CCR7受体的表达水平在AM组及OEM组的异位、在位子宫内膜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5)。CCR7受体的表达水平在AM组及OEM组的异位内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和Snail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中的表达。方法:选取40例EMs患者(实验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同时获取20例非EMs患者(对照组)的正常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组化法研究Snail、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间质标志物(vimentin)在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其表达水平。结果: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β-catenin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EMT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EMs患者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中Snail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内膜的表达(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Snail、vimentin表达上调,E-cadherin、β-catenin表达下调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的体外培养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HSC体外培养方式从二维培养发展到三维培养,从静态培养发展到动态培养,其培养技术及效果日趋成熟,其中以生物反应器为主的动态三维培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HSC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李秀  何明生 《生物磁学》2011,(7):1376-1378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的体外培养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大量的造血干细胞,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HSC体外培养方式从二维培养发展到三维培养,从静态培养发展到动态培养,其培养技术及效果日趋成熟,其中以生物反应器为主的动态三维培养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就HSC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旨在建立完善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探讨Heregulin-α(HRG-α)对该体系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及代谢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揭示HRG-α在小鼠乳腺发育中的作用及其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比较不同pH和不同血清浓度配比的生长培养液对小鼠乳腺细胞生长的影响,得出pH7.4,添加10%血清的生长培养液为乳腺上皮细胞生长的最佳条件.通过运用相差显微镜技术、MTT等研究方法进行不同取材时期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接种存活率、倍增时间、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比较,获得妊娠15天为较好的乳腺细胞取材时期.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对细胞重要的标志蛋白角蛋白-18进行检测,鉴定所获得的细胞为乳腺上皮细胞,成功建立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利用所建立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及MTT方法,初步探讨了HRG-α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量HRG-α对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和分泌总蛋白、乳糖均有显著促进作用,0.1~20ng/mL的HRG-α可促进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和总蛋白、乳糖含量的增加,20ng/mL时达到最大值(P〈0.01),50和100ng/mLHRG-α抑制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降低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的总蛋白、乳糖含量(P〈0.05).  相似文献   

15.
体外生产胚胎技术是胚胎工程技术的基础,其过程涉及到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精子获能和体外受精、胚胎的体外培养这三个方面。主要综述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精子分离和获能的方法、早期胚胎体外培养的发育“阻滞”现象和体外培养体系,同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  相似文献   

16.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治疗肿瘤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如果将此技术应用到临床研究,就需要制备大量的细胞活性良好、重组蛋白表达量高的生物微胶囊。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是生物微胶囊制备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因此需要考察体外培养和冷冻保存对微囊化重组基因细胞生长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重组CHO细胞为模型,考察了体外培养时间和冷冻保存对微囊化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和内皮抑素表达的影响及体外培养时间对微囊化细胞冷冻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时间对微囊化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内皮抑素表达和微囊稳定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体外不培养和培养4d的微囊化细胞在小鼠腹腔内生长良好、内皮抑素表达量高,并且微囊稳定性好,而体外培养8d的微囊化细胞在移植后的第26天破裂。体外培养时间对微囊化细胞冷冻保存也具有较大的影响,体外培养4d和8d的微囊化细胞在液氮中冷冻保存40d,复苏后细胞生长良好、内皮抑素表达量高,而冻存前未经过体外培养的微囊化细胞,复苏后细胞几乎全部死亡。综上所述,生物微胶囊在体外比较适宜的培养时间为4d。并且冷冻保存对微囊化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内皮抑素表达和微囊稳定性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源单克隆抗体具有免疫原性低、半衰期长等优势,成为了体内应用中不可或缺的生物制剂。人类抗体库为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人B细胞永生化是获得人类抗体库的潜在有效方法,可应用于人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由于各平台均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人B细胞永生化的抗体制备尚局限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且目前尚缺乏一篇系统综述以明确现有的人B细胞永生化抗体制备平台的优劣及其可行性分析。因此文中就基于人B细胞永生化方法制备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细胞的选育与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医药行业的销售和研发领域中,植物药是健康产业的热点。然而长期的盲目采挖已造成我国当前药用植物资源的匮乏。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们从药用植物细胞的选育、细胞培养生产药用植物药用成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概述国内外药用植物细胞的选育和大规模培养技术研究中已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基膜上能自我更新和连续分化产生精子的最原始精原细胞,是雄性体内唯一能将遗传信息自然传至子代并可终生复制的双倍体细胞,对复杂的精子发生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未分化细胞群体,SSCs在精子生成和物种进化所必需的基因传递中发挥作用。基于课题组多年的研究,该文较系统地评述了SSCs的生物学特性、分离富集、体外培养影响因素和移植技术等方面的进展,以期对雄性辅助生殖、细胞再生治疗、畜牧业生产等研究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体外补充替代模型“细胞系”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科学研究中伦理、法律、动物福利和动物保护等的限制,从细胞和分子视角更深层次地揭示复杂生命体的生物效应和 调控机制。尤其对于濒危动物,细胞系的建立与超低温冷冻技术相结合,既可以保存濒危动物具有生物表达活性的遗传种质,又可以提供体外保育研究的新平台(如动物毒理学实验),对动物保护意义 重大。目前细胞培养体系已作为多功能平台被应用于鲸豚类细胞遗传学、病毒学和毒理学的相关研究中,但从物种和组织来源以及细胞类型来看,能长期稳定传代的鲸豚类细胞系仍较单一。优化细胞培 养条件,运用鲸豚类体外细胞揭示更多的生命机制问题,仍是当前鲸豚类体外细胞模型研究所面临的挑战。本文对动物体外模型及其在鲸豚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推动该技术在鲸豚保育研究中 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