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胎儿肺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与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胎儿肺脏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 ,表型和多向分化能力。方法 :取胎龄为 4~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肺脏细胞在SF(含 2 %FBS)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体外诱导分化实验。NOD SCID鼠放射损伤后 ,尾静脉输入经PKH2 6染色的间充质干细胞 ,两个月后检测外源细胞在肺脏的定植情况。结果 :从胎儿肺脏可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并可诱导成骨、软骨和脂肪细胞分化 ;移植两个月后可以检测到外源细胞在肺脏的定植。结论 :从胎儿肺脏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 ;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肺脏长时间定植。  相似文献   
22.
可溶性和脂质状态的磷酸肌醇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它们在细胞的发育和生物学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六磷酸肌醇激酶(inositol hexaphosphate kinases,IP6Ks)是焦磷酸肌醇合成的限速酶,它可以在肌醇环第一位、第三位或第五位已有的磷酸基团上再加一个磷酸基团合成焦磷酸肌醇,例如5-焦磷酸–五磷酸肌醇(5-pyrophosphate inositol pentaphosphate,IP_7、PP-IP_5)和1,3-二焦磷酸肌醇–四磷酸(bis-diphosphoinositol tetrakisphosphate,IP_8、[PP]_2-IP_4)。IP6Ks通过以上过程在DNA修复、染色体重组、细胞死亡、凝血作用、造血调控、免疫调控、癌症进展等方面发挥作用,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该文基于近期IP6Ks的相关研究进展,就IP6Ks在细胞功能调控以及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脓毒症是危重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发病率仍在上升。脓毒症的病理机制是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中性粒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许多研究表明,在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异常会影响患者预后。该文将探讨脓毒症时中性粒细胞的移行异常。  相似文献   
24.
该文旨在研究与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的低氧诱导因子HIF2α基因点突变对人造血干祖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通过构建人HIF2α基因编码区、携带疾病相关的两个点突变体(M535V和G537R)以及文献中报道的HIF2α基因阳性对照突变(P531A)慢病毒表达载体,分别包装病毒并感染人脐血来源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进行常氧及5%低氧条件下的红系定向诱导分化培养。利用FACS流式分析比较红系分化进程特征分子CD71和CD235a的表达变化,结合荧光定量PCR检测HIF2α调控的红系分化相关的靶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构建的HIF2α及突变体的慢病毒载体经病毒包装后感染K562细胞可在RNA和蛋白水平实现过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感染表达HIF2α基因或其突变体病毒后的脐血CD34+HSPC在常氧及5%O_2条件下诱导红系分化培养的细胞CD71和CD235a的表达动态均无明显改变,但HIF调控的红系分化相关基因EPOR和VEGFA的表达水平有一定升高。综上,在体外红系分化培养体系中,慢病毒介导的HIF2α及突变体的过表达不直接影响造血干祖细胞的红系分化进程,提示疾病相关的HIF2α基因突变造成的红系分化异常增多的细胞内外调控机制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人类不同发育时期巨核细胞的分子特征,基于人类胚胎期卵黄囊、胎肝和成年骨髓巨核细胞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从分子特征、基因调控网络等方面分别对其分子差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胚胎期巨核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特征,高表达细胞增殖相关的转录因子;而成年期巨核细胞具有较强的血小板生成特征,高表达与巨核细胞分化成熟相关的转录因子。研究结果为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巨核细胞及其子代血小板的功能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确认整合素αvβ3新型抑制剂3,5-二氯苯基双胍对人黑色素瘤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前期建立的人黑色素瘤裸鼠肺转移模型,观察3,5-二氯苯基双胍的治疗效果.裸鼠尾静脉接种黑色素瘤细胞(第1天)后,于第5、9、13、17和21天给予该药物治疗.50 d实验结束,处死裸鼠并取完整的肺组织,Bouin氏液固定24 h后根据肺表面癌结节的大小和数量给予评分,以此评价肺转移的程度.结果 3,5-二氯苯基双胍6、12 mg/kg和24 mg/kg治疗组的转移分数分别为(55.25±13.60)、(35.13±17.36)和(12.83±11.44),与溶剂对照组(转移分数是82.50±17.72)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阳性对照组的转移分数为(11.50±10.44)(P<0.05 vs 溶剂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PBS对照组的转移分数分别为(88.50±17.21)、和(88.87±11.29) (P >0.05 vs溶剂对照组).结论 3,5-二氯苯基双胍在裸鼠体内能够明显抑制黑色素瘤肺转移,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噬菌体ScFv抗体库。方法:收集P3代培养的UC-MSCs免疫BALB/c小鼠,提取其脾细胞总RNA,RT-PCR扩增全套VH和VL基因片段,将其先后克隆入噬菌粒pSEX81中,构建成完整的噬菌体ScFv抗体库。结果:构建的噬菌体ScFv抗体库的库容为2×107cfu,ScFv插入重组率为93%,BstN1酶切图谱呈不同多样性。ScFv抗体库经3轮初步筛选后插入重组率达100%,3个克隆出现了相同的酶切图谱,并且随着筛选次数的增加,输出/输入比明显提高,这说明抗体库得到了特异性富集。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分子噬菌体ScFv抗体库,这为将来筛选特异性抗体和进一步用于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
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构建和表达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并测定该微型双功能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采用PCR和overlap PCR方法构建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并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定DNA序列;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产物,并用Western blot和分子排阻层析鉴定纯化产物;采用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分析法鉴定纯化产物与靶细胞的结合活性。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已构建成功,表达可溶性产物的产量达2mg/L以上,纯化产物中二聚体的比例达90%,具有与Jurkat(CD3+)和K562/A02细胞(Pgp+)结合的活性,与抗CD3 ScFv及抗Pgp ScFv的亲合常数相当。成功地构建了抗CD3/抗Pgp微型双功能抗体,并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与相应二个靶抗原结合的活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B3HM细胞免疫小鼠的脾细胞表达scFv文库。方法: 用人骨髓细胞系B3HM细胞免疫小鼠,取其脾细胞采用RT-PCR方法扩增VH 和Vk基因并克隆入噬菌体展示表达载体,构建scFv文库,测定文库的库容量,BstNI酶切单克隆分析文库的多样性,对文库进行富集检测,鉴定单克隆噬菌体与B3HM细胞结合反应。结果:文库的库容为5×106cfu,单克隆的BstNI酶切图谱显示多样性,单克隆噬菌体抗体与B3HM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成功构建为寻找新的致白血病相关基因,阐明白血病发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癌基因iASPP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ASPP是新近发现的高度保守的p53相关基因,其蛋白产物定位于细胞核内,具有结合NFκBp65亚基和p53功能,进而抑制NFκB的转录调节和p53对凋亡的调节功能。利用RTPCR方法从人白血病细胞系U937中克隆出癌基因iASPP,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成功构建iASPP表达载体PIAF,重组质粒读码框和序列与预期一致。在IPTG诱导下,重组载体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证实系iASPP融合蛋白。利用Ni离子鳌合层析的方法纯化iASPP融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其纯度超过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