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0篇
  免费   1497篇
  国内免费   530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521篇
  2021年   714篇
  2020年   611篇
  2019年   772篇
  2018年   554篇
  2017年   473篇
  2016年   567篇
  2015年   833篇
  2014年   1056篇
  2013年   978篇
  2012年   1350篇
  2011年   1327篇
  2010年   987篇
  2009年   917篇
  2008年   1048篇
  2007年   1031篇
  2006年   874篇
  2005年   818篇
  2004年   593篇
  2003年   528篇
  2002年   541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76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3篇
  1966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2.
A male sterile line was isolated in marigold (Tagetes erecta L.) and cytological analysis determined this to be a novel genic male sterility trait (Tems). Through the use of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AFLPs) and 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 tightly linked markers of Tems were identified with a view towards a map-based cloning strategy. It was found that spontaneous homeotic conversion of floral organs was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male sterility in this marigold line. Thus, petals of male sterile plants resembled sepal-like structures and the stamens were partially converted to styles, although without the full characteristics or function of the true style organs. We have constructed a fine marker-based map for the Tems gene. This is intended to provide a tool for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MAS) strategies in hybrid breeding and map-based cloning strategies for the male sterility locus. We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pontaneously derived genic male sterility trait relating to the homeotic conversion of floral organs in marigold.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reported the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to insecticides between adults and larvae of housefly, Musca domestica (L.), and the mechanisms for the differences. The larvae of housefly were much more tolerant to insecticides than the adults, and the tolerance ratio to cyhalothrin was as high as 205.5 for susceptible strain. Mechanism studies showed that higher GST activity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secticide tolerance in the larvae. The co-toxicity coefficient of the mixture of cyhalothrin and methylene dithiocyanate(4:1) on pyrehid-resistant houseflies was 188.  相似文献   
14.
大量的研究表明,急性呼吸衰竭时多伴有心血管功能的损害,但有关急性呼吸衰竭对于左室心肌收缩性的影响所知甚少。本文对开胸麻醉犬在低通气引起呼吸衰竭时,左室心肌收缩性的变化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组(n=9)低通气呼吸(通气量小于160ml/min/kg,PaO_2小于60mmHg)时,心率(HR)、主动脉平均压(MOP)、左室收缩峰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节段心肌发展张力(DT)及其最大发展速率(dT/dt_(max))均显著降低,心肌开始收缩至dp/dt_(max)的时间(t-dp/dt_(max))和至dT/dt_(max)的时间(t-dT/dt_(max))则显著增加,与低通气呼吸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对照组(n=5)保持正常通气(通气量大于450ml/min/kg,PaO_2大于70mmHg),观察45min,未见上述指标有明显改变。本研究表明,急性呼吸衰竭时左室心肌收缩性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杏仁复合体能诱发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类型为心动过缓伴室性或结性期外收缩。刺激杏仁复合体不同亚核均能诱发心律失常,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核内具有相应的代表点。心律失常发作与杏仁局部区域诱发的爆发性后放电有关。推测杏仁复合体内神经元过度激活可能通过杏仁-迷走神经运动背核及杏仁-下丘脑外侧区等通路下行,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而导致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本工作通过测定大鼠血清、胰腺灌流液以及肤腺组织中胰岛素含量,观察生长抑素(SS)对链佐霉素(STZ)诱发的实验性糖尿病的作用。结果如下: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后10min,再向腹腔注射链佐霉素(35mg/kg),24h 后大鼠血清胰岛素浓度明显降低。胰腺组织匀浆中的胰岛素含量也明显减少。如若在注射链佐霉素前10min 皮下注射生长抑素,则可有效地防止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变,(NS STZ)和(SS STZ)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单独注射生长抑素,24h 后血清胰岛素及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含量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用分离的大鼠胰腺作体外灌流,观察到:NS STZ 组大鼠灌流胰腺对19.7mmol/L 的高浓度葡萄糖刺激无胰岛素释放反应,而 SS STZ 组大鼠的胰腺对高浓度葡萄糖有反应性,刺激后出现胰岛素分泌峰。上述结果表明,SS(30μg/kg)预防性注射可以防止 STZ 引起的胰岛 B 细胞分泌功能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20-羟蜕皮素对家蚕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戴玉锦  朱江 《昆虫学报》1990,33(4):398-402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蜕皮激素(MH)对家蚕Bombyx mori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电镜观察表明,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对MH处理极为敏感.一经MH处理,其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和细胞质中各种细胞器的发生、发展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并且与MH处理时期及剂量有关:五龄前期适量MH(4μg/头)处理,能促进与丝蛋白合成有关细胞器的形成与发展,加速腺细胞的成熟生长;较高剂量(8—16μg/头)处理,则导致自噬体的过早发生.五龄中、后期MH处理,一方面促进了粗面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进一步发达,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自噬体的发生数量;处理剂量越高,后一种倾向越突出.这些结果证明,后部丝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受MH调节.  相似文献   
18.
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不仅是阿片肽,还包括非肽类的吗啡样化合物,后者主要是吗啡和可待因,它们可在动物体内自身合成。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缺血对血液流变学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麻醉开胸狗观察了急性心肌缺血对血液流变学和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的影响。在阻断狗前降支冠脉1h内,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发生异常变化,表现为高、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ηbh、ηb1)、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同步描记心电、心音和颈动脉搏动图而记录的心脏收缩时间间期,表现为射血前期(PEP)延长、左室射血时间(LVET)缩短和PEP/LVET比值增大。此外,动脉舒张压(DAP)升高,心输出量(CO)减少。上述各参数均与对照值有明显差异,P<0.05。缺血40min时,对ηb1和PEP/LVET或DAP进行相关分析,呈明显正相关,P<0.05;ηb1和CO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后发生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具有增加射血阻力和减少心输出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国民  朱培闳 《生理学报》1988,40(4):315-325
用河豚毒素(TTX)慢性阻断大鼠坐骨神经的冲动传导,使后肢不活动,经过不同时间(最长7d)后离体观察了快肌伸趾长肌(EDL)和慢肌比目鱼肌(SOL)肌纤维终板区的诱发动作电位。我们发现在不活动期间动作电位超射和上升速率逐步下降,并从第4天起部分肌纤维能在含有1×10~(-7)g/ml TTX的溶液中被诱发产生动作电位(称抗TTX动作电位),待至第7天时全部SOL肌纤维和90%的EDL肌纤维都能被诱发出抗TTX动作电位。与去神经肌纤维相比,不仅抗TTX动作电位出现较晚,并且其超射和上升速率较低。在去掉TTX阻断使肌肉恢复活动后,动作电位超射和上升速率渐趋恢复,抗TTX动作电位逐渐消失。无论是动作电位的恢复还是抗TTX动作电位的消失,EDL肌纤维均快于SOL肌纤维。本文还讨论了不活动化使肌纤维动作电位变化以及快、慢肌差别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