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屠亚红  朱文玉 《生理学报》1987,39(3):275-281
已经证明用链佐霉素(简称 STZ)可诱发小鼠产生低胰岛素糖尿病,本工作用外源性注射生长抑素(简称 SS)和用半胱胺特异性耗竭内源性 SS 的方法,观察 SS 对 STZ 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的影响。在注射 STZ(60mg/kg,ip)前10min 分别皮下注射 1μg/kg,5μg/kg,10μg/kg 的 SS 可预防 STZ 诱发的血清低胰岛素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注射半胱胺(300mg/kg,SC)24h 后再连续5d 皮下注射半量半胱胺维持,胰腺组织匀浆中的 SS 含量经放免测定鉴定已基本被耗竭。在实验的第7,9,11,16d 胰腺 SS 含量仍然维持在比对照组为低的水平,给这种小鼠注射 STZ,其血清胰岛素降低程度比仅接受 STZ 小鼠的大,此外,给耗竭胰腺内 SS的小鼠注射不足以引起高血糖的 STZ 也引起了血糖大大升高。以上结果表明,不仅外源性 SS有预防链佐霉素诱发的小鼠低血清胰岛素发生的作用,胰腺组织中的内源性 SS 也可能是一个对胰岛 B 细胞起保护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们以前的工作指出,生长抑素可以预防链佐霉素对大鼠胰岛B细胞的损伤。本工作测定给药前后大鼠血清和组织中Zn、Cu含量,以进一步观察链佐霉素破坏大鼠胰岛B细胞后生长抑素预防效应的可能机制。结果为:链佐霉素(STZ)(35mg/kg,ip)注射后24h的大鼠,血清Zn浓度下降,Cu浓度升高,Zn/Cu比值倒置;用生长抑素作预防性注射后,血清Zn浓度与正常对照水平相同,Cu浓度虽稍有升高,但Zn/Cu比值正常。保护组的血清Zn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两组的Zn/Cu比值同样也具有显著差异。在给药后72h,血清Zn/Cu比值在各组之间仍呈上述关系,但差异减小。在大鼠胰腺,注射链佐霉素后胰腺组织Zn浓度未见改变,但生长抑素作预防性注射可使组织锌含量增加。上述结果提示,在生长抑素对胰岛B细胞的保护机制中可能有Zn和Cu的参与。预防性注射生长抑素所引起的高Zn状态可能有利于机体细胞含Zn酶类的活性,增强已损伤细胞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生长抑素在糖尿病大鼠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观察到,用链佐霉素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其胰腺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明显升高。大鼠皮下注射生长抑素(100μg·kg~(-1)·d~(-1))5d,其胰腺组织中淀粉酶的含量明显降低。体外胰腺灌流也表明,生长抑素能抑制CCK—8刺激引起的胰腺淀粉酶释放。以上结果提示,糖尿病时胰腺组织中生长抑素含量的增加可能在胰腺外分泌功能降低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腹腔注射链佐霉素(Streptozotocin简称STZ)方法破坏小鼠胰岛B细胞以诱发高血糖,观察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胰高血糖素(glucagon,GC)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4种胃肠激素对小鼠高血糖的影响。在每天腹腔注射STZ(60mg/kg)前10分钟分别经皮下注射上述4种胃肠激素,连续注射5天,在实验的第1,6,8,10,15天取血测血清葡萄糖浓度,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S)。结果发现:(1)预先注射SS和NT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由STZ引起的实验性高血糖,并呈剂量一效应关系,(2)预先注射GC和TRH,血糖浓度仍明显升高,与NS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取注射STZ后第15天的高血糖小鼠(血糖高于350mg%者)分为8组,分别以SS和NT作治疗性注射,每天一次共5日,并未见对小鼠高血糖有缓解效果;(4)正常小鼠单独皮下注射NS、SS、NT、GC、和TRH,每天一次连续5天,在注射后15天内未见对血糖水平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预防性注射SS和NT可显著抑制由STZ诱发的高血糖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9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六组:普通饲料喂养+缓冲液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缓冲液(H.E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35mg/kg链尿佐菌素组(H.E+3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4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5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55 mg/kg STZ组)及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5 mg/kg链尿佐菌素组(H.E+65 mg/kg STZ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诱导胰岛素抵抗,继之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体重、胰岛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与常规饮食组相比,高糖高脂饮食各组大鼠出现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不同剂量STZ注射,H.E+45 mg/kg STZ组成模率最高且无自愈现象。结论:通过STZ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可成功复制出实验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5 mg/kg为STZ理想注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乌蕨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0 mg/kg)和高剂量组(60 mg/kg)。分别用生理盐水及乌蕨醇提取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28 d,灌胃容积为20 m L/kg。结果证明,乌蕨醇提取物可减缓STZ致1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负增长,降低空腹血糖水平(P <0. 05);升高胰岛素及葡萄糖激酶(GCK)含量;降低醛糖还原酶(AR)含量(P <0. 05)。同时,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乌蕨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数目较1型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多,胰岛及外分泌腺萎缩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提示乌蕨提取物可显著降低STZ致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可能与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葡萄糖激酶含量和降低AR含量、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乌蕨醇提取物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本研究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1型糖尿病模型组、乌蕨醇提取物低剂量组(30 mg/kg)和高剂量组(60 mg/kg)。分别用生理盐水及乌蕨醇提取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28 d,灌胃容积为20 m L/kg。结果证明,乌蕨醇提取物可减缓STZ致1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的负增长,降低空腹血糖水平(P 0. 05);升高胰岛素及葡萄糖激酶(GCK)含量;降低醛糖还原酶(AR)含量(P 0. 05)。同时,胰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乌蕨提取物高、低剂量组糖尿病大鼠的胰岛数目较1型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多,胰岛及外分泌腺萎缩均有不同程度减轻。提示乌蕨提取物可显著降低STZ致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其降糖作用可能与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葡萄糖激酶含量和降低AR含量、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损伤、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宋愉  于吉人 《生理学报》1991,43(5):428-435
本工作从三个不同的层次对铃蟾肽防止胰岛 B 细胞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1)在整体水平,预先注射铃蟾肽(50μg/kg,iv)可明显抑制单独给予四氧嘧啶(200mg/kg,s.c.)引起的大鼠血糖升高和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的趋势。(2)在离体胰腺灌流实验发现,在四氧嘧啶之前预灌流铃蟾肽(10~(-2)mmol/L)可使胰腺对高糖刺激产生反应性分泌;而仅以四氧嘧啶灌流时,胰腺对高糖刺激无反应。(3)在离体胰岛水平,初步研究了在四氧嘧啶引起胰岛 B 细胞功能改变时,铃蟾肽对胰岛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铃蟾肽可防止四氧嘧啶引起的胰岛素和生长抑素分泌的抑制及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八肽胆囊收缩素对链佐霉素引起的小鼠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玉  金雨荪 《生理学报》1985,37(6):539-544
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佐霉素的方法破坏胰岛β细胞,造成小鼠糖尿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和血清胰岛素浓度下降。在每次注射链佐霉素前10—15min,由皮下注射 CCK-8(100μg/kg),可使链佐霉素的损伤作用減轻或不出现:小鼠血糖浓度由对照组的518.9±53.6mg%降低到267.1±16.8mg%,糖尿病发病率由83.3%降到30%;血清胰岛素浓度基本正常,表明 CCK-8对链佐霉素引起的糖尿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用链佐霉素造成高血糖后,再用 CCK-8作治疗性注射,不能减轻高血糖的程度,表明 CCK-8无治疗作用。CCK-8对正常小鼠的血糖及胰岛素水平也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提示,CCK-8对胰岛β细胞可能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