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建立针对Nipah病毒N基因的一步法Real-time RT-PCR检测方法,用于Nipah病毒感染样本的快速准确检测和定量。方法针对Nipah病毒的保守基因N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一步法Real-time RT-PCR反应方法并分析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所设计的引物经Blast检索可以用于检测所有已知的Nipah病毒株。本研究建立的一步法Real-time RT-PCR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出Nipah病毒,不与Hendra病毒产生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1×100~1.1×101copies/μ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1×102~1.1×106copies/μ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一步法real-time RT-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不易出现污染引起的假阳性结果,适合用于Nipah病毒感染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82.
人细胞质硫氧还蛋白(hTrx1)在抗氧化和氧化还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如果静脉注射重组hTrx1,动物抗氧化能力将增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氧化还原调控的关注,hTrx1需求不断增加.为了快速获得高纯度重组hTrx1,N末端亲和标签,如组氨酸标签(His-tag)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标签(GST-tag),被用于hTrx1亲和纯化.带N末端标签的hTrx1融合蛋白在实验中用的越来越多.但N末端延长是否会影响hTrx1特性尚不清楚.我们构建与优化了hTrx1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含天然N末端、带His-tag或带GST-tag的3种重组hTrx1.纯化蛋白在SDS-PAGE上呈现1条带,对应的分子量分别为12kD、17kD及38kD.在无氧化剂存在时,它们催化胰岛素还原的能力不分仲伯.当有H2O2存在时,天然N末端hTrx1通过形成可逆二聚体,对H2O2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而N末端亲和标签有干扰二聚体形成,使hTrx1对H2O2耐受性降低的作用,其中GST-tag干扰作用明显大于His-tag.此外,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对GSH/GSSG,有增进hTrx1及其还原酶催化NADPH氧化的作用,N末端亲和标签可明显扩大GSH/GSSG的这种作用.我们分析了N末端亲和标签对hTrx1活性影响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3.
2008年夏季青岛近海浒苔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夏季对青岛近海栈桥、汇泉湾和五四广场三个海域的漂浮浒苔进行了样本采集,针对其12种无机元素进行了含量分析与比较,并与2007年夏季三个海域的浒苔的无机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8年采自汇泉湾海域的漂浮浒苔的Ca,Cu,N,Na和P含量在三个海域中最高,而采自五四广场的漂浮浒苔的Fe,Mn,Pb和Zn含量最高,Cd,K和Mg的含量在三个海域的水平相差不大。与2007年相同海域比较,2008年的漂浮浒苔更富含Fe,K,Mg,Mn,Na和P。另外,与海带和紫菜比较,浒苔中的Fe,Mg和Na含量较高,而P和Zn含量较低,Ca和K含量,低于海带而高于紫菜中的含量;有害元素Cd和Pb含量远低于相应的藻类制品卫生标准(GB19643—2005)和无公害产品海藻(NY5056-005)中的限量要求。结果从无机元素角度为浒苔的综合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4.
结香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植物名称 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  相似文献   
85.
不同细菌对家蝇幼虫抗菌蛋白/肽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抑菌圈测量法和毛细管电泳研究、比较不同细菌对家蝇Musca domesticaL.幼虫抗菌蛋白/肽的诱导效应。结果表明,家蝇幼虫受细菌诱导后抗菌活性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不同细菌诱导表达样品对于相应的诱导菌均表现很高的抗菌活性。毛细管电泳图谱表明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50013诱导后抗菌蛋白/肽表达强度增加了50倍,其它细菌诱导后抗菌蛋白/肽表达强度增加了1~40倍。与G+细菌相比,G-细菌具有更强的诱导效应。结论:家蝇幼虫对不同的细菌刺激有特异性反应,即不同细菌诱导抗菌蛋白/肽的强度、种类和数量都不一致。  相似文献   
86.
2003年稻纵卷叶螟重大迁入过程的大气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明稻纵卷叶螟灾变性迁入的大气动力学机制,本研究在ArcGIS中对2003年我国稻纵卷叶螟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简要的地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有典型意义的重大迁入过程2个,从PCVSATTM接收系统中调取覆盖各迁飞过程的实测气象数据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输入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对迁飞和降落期间的大气动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客观分析。结果表明:(1)用850 hPa和925 hPa高度风向来分别描述稻纵卷叶螟北迁和南迁主迁飞层种群迁移的方向是比较合适的。北迁时,从源地到迁入地之间有比较一致的偏南气流;南迁时,从源地到迁入地之间则有相对均一的偏北气流。水平风场上的气旋式曲率区有利于害虫的起飞迁出,反气旋式曲率区则有利于其迁入降落。(2)垂直气流场中下沉气流的推动作用是稻纵卷叶螟迁入和降落的最直接大气动力机制,当稻纵卷叶螟迁入某一即将危害的稻区时,其降落前36~12 h以内的850 hPa等压面上常表现为相对强而宽广的下沉气流区。(3)在稻纵卷叶螟迁入与为害前36~12 h内的高空850 hPa和925 hPa散度场上,降虫区上空对应着比较一致的高值正散度区,表明有较强的下沉气流存在,这对降虫十分有利。(4)850 hPa、925 hPa等压面上的水平流场、垂直气流场和散度场的特征分布对预测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和降落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7.
利用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过程中,前期预处理所产生的抑制剂会影响酵母的正常生长和后续的发酵过程。为减小抑制剂的影响所采取的一些脱毒策略往往造成糖的损失和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在实际生产与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因此,具有强的抑制剂耐受性的酿酒酵母菌株对于提高纤维素乙醇产率是十分重要的。近十年来,对于酿酒酵母胁迫耐受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着重介绍目前酿酒酵母对抑制剂耐受机制的研究现状,包括一些关键性基因的表达及代谢通路过程分析等。同时也介绍一些应对抑制剂提高酵母发酵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8.
斜带石斑鱼经葡萄糖灌喂后的代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类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为动物机体提供能量,而且是比蛋白质和脂肪更为廉价的能源。相对于陆生恒温动物,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低下,似乎先天性地具有糖尿病患者的某些生理特征。饲料中过高的糖水平会导致鱼类抗病力下降、生长速度减缓、死亡率增加等症状。鱼类解除葡萄糖负荷的能力有限从而表现  相似文献   
89.
在单因素试验初步确定高产蛹虫草菌株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以蛹虫草菌丝体中腺苷含量为指标,进行11因素2水平Plackett - Burman试验设计试验,结合多元一次回归模型和F检验方法,筛选出发酵培养基中影响显著的组分酵母浸粉、蔗糖和维生素B1,采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对这三个组分进行进一步优化,结合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和响应面分析,获得高产蛹虫草菌株的最佳培养基(g/L):蔗糖18.85、蛋白胨10、酵母浸粉18.97、KH2 PO4 3、MgSO4 3、维生素B10.235、ZnCl2 0.011、(NH4)2SO4 10.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蛹虫草腺苷得率较单因素优化获得的发酵培养基提高了26.91%.  相似文献   
90.
徽州稻区作为我国白背飞虱北迁与南迁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分析其中、晚稻田白背飞虱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对皖南稻区乃至江淮稻区白背飞虱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解剖,研究了徽州稻区白背飞虱种群消长及虫源性质。运用GrADS和ArcGIS分析2009年白背飞虱主要迁入期的天气背景,并利用HYSPLIT轨迹模拟平台对主要迁入期进行数值模拟和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在中、晚稻以第3代危害为主。中稻田第2—4代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出型,同时第3代前半期还存在部分滞留本地繁殖或者是外地白背飞虱迁入现象;而晚稻第3代后半期白背飞虱属于基本迁入型,第4—5代属于基本迁出型。风切变、下沉气流和强降水可作为徽州稻区预测白背飞虱迁入的气象背景。2009年徽州稻区白背飞虱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湘南、赣中及赣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