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28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STR分型是目前世界通用的DNA指纹分析方法.传统的分型方法包括DNA提取、DNA定量、PCR扩增和对扩增后的STR片段进行检测和分析,耗时较长(810 h).一些情况下很难满足案件的实际需求.法医学家们在加快STR分型的方法研究一直不懈努力.现从快速提取DNA、无提取直接PCR、快速PCR、微流控芯片技术在STR快速分型方面的应用四方面,对近年来出现的可进行快速STR分型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采用快速PCR扩增,探索其法医学应用价值.将AmpFLSTRIdentifiler试剂盒分别与4种不同的快速PCR检测试剂联合构建快速PCR体系,以9947A为模板,采用各自优化的循环参数进行扩增,并将各分型结果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联合构建的4种快速PCR体系均可获得与常规方法一致的DNA分型结果,扩增用时最短可减少至22 min.可见应用快速PCR方法进行扩增,可获得与常规方法一致的STR分型,并且显著缩短扩增时间,提高DNA分型速率.  相似文献   
83.
目的:克隆p53基因的启动子,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检测启动子活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人肝癌细胞系HepG2基因组中扩增人p53启动子,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4.0-empty,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ZR75-1、HepG2、A549细胞,测定p5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构建了p53启动子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通过测序及质粒酶切鉴定,所构建的p53启动子正确;活性实验表明,报告基因在多种细胞中显示构建的p53启动子活性,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转录因子USF能以剂量效应方式提高p53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结论:克隆了人p53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调控p53的转录因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董淑凤  史久慧  王屹博  丁超  杜杰 《生物磁学》2013,(36):7021-7024
目的:骨组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所导致的持续高血糖对于成骨分化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及在此分化过程中的各种细胞因子的作用机理仍不明了,现拟通过体外成骨诱导环境,观察高糖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mesenchymalstemcellsh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hMSC在5.5mmol/L和25mmol/L葡萄糖浓度下培养6天,使用cck一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hMSC在两种糖浓度下成骨诱导28天,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钙结节半定量检测,对比各组成骨分化活性;在两种糖浓度成骨诱导液中加入10ng/mlbFGF,使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OCN、OPNmRNA表达差异。结果:高糖较正常糖浓度细胞增殖率下降,ALP活性降低,茜素红染色钙结节量减少,RT—PCR检测结果显示25mmol/L组OCN、OPNmRNA表达量低于5.5mmol/L组,加入bFGF后,25mmol/L组仍低于5.5mmol/L组,与未添加bFGF同葡萄糖组比较表达增加。结论:高糖使hMSC增殖能力下降,在成骨分化的过程中ALP活性降低,成骨相关基因OCN、OPN表达量下降,证明了高糖对hMSC成骨分化具有抑制作用,当加入bFGF后,改善了高糖对hMSC的抑制作用,提示糖尿病条件下高糖的存在是导致hMSC成骨分化能力下降的不利因素,同时初步证明了bFGF参与了成骨分化的过程,从而为在分子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骨结合形成相关机制奠定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叶红  张云安  崔敏  吴进荣  刘德胜 《生物磁学》2013,(34):6757-676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ASAI.II级、年龄18~60岁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地佐辛0.1mg/kg开皮前15rain静脉注射;B组给予地佐辛0.15mg/kg开皮前15min静脉注射;C组给予地佐辛0.2mg/kg开皮前15min静脉注射,采用VAS评分评估术后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c组术后2、4、6、8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术后2、4h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A组术后辅助镇痛药的使用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皮前15rain静注地佐辛0.15mg/kg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效果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PCI术后是否应用依诺肝素抗凝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间,连续入选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了支架的患者158例,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非抗凝组或抗凝组两组各79名。非抗凝组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组术后加用依诺肝素。对入选患者进行院内随访记录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抗凝组113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35枚;非抗凝组109处病变置入支架115枚。院内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严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出血事件抗凝组多于非抗凝组(P=0.00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非抗凝治疗组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抗凝组无明显增加,小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该研究结果表明,对PCI术无特殊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无需常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ASAⅠ~Ⅱ级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均以静脉自控镇痛(PCIA),其中A组(34例)用地佐辛,B组(30例)用舒芬太尼,观察两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 h、8 h、12 h、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Ramsay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8.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中的IκB激酶(IκB kinase,IKK)相关基因,并调查其在灰飞虱抗病毒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深入理解传毒介体应对植物病毒的先天免疫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了灰飞虱基因组中IKK相关基因;以无毒及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侵染的灰飞虱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检测IKK相关基因在无毒灰飞虱各个龄期(卵、1-5龄若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及成虫不同组织(肠道、唾液腺、血淋巴、脂肪体、卵巢和精巢)中的表达量;利用qRT-PCR方法检测无毒以及RSV侵染后的灰飞虱IKK相关基因在各个龄期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对3龄若虫注射IKK基因dsRNA进行RNA干扰后,利用qRT-PCR检测带毒灰飞虱中表示病毒含量的RSV外壳蛋白(CP)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在灰飞虱基因组中鉴定到了两个IKK相关基因即IKKα(GenBank登录号:MK903504)和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1)基因TBK 1(GenBank登录号:MN124506)。IKKα开放阅读框长2379 bp,编码792个氨基酸;TBK 1开放阅读框长1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具有1个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和1个泛素折叠结构域。RT-PCR结果表明,IKKα和TBK 1在无毒灰飞虱各个龄期及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qRT-PCR分析结果表明,IKKα和TBK 1在RSV侵染后的灰飞虱各个龄期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在无毒灰飞虱中的表达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将RSV侵染后的灰飞虱3龄若虫中的IKKα和TBK 1干扰后,带毒灰飞虱中的RSV含量显著上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F-κB信号途径中的两个重要基因IKKα和TBK 1在灰飞虱中广泛表达,且在灰飞虱抵御RSV的侵入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功能。这些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NF-κB免疫通路在灰飞虱抗病毒中的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