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8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17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91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中国牡蛎蚧属一新种记述(半翅目:盾蚧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牡蛎蚧属1新种——浙江牡蛎蚧Lepidosapheszhejiangensis,sp.nov.。模式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92.
同翅类昆虫的雄性生殖系统及精子发生(昆虫纲:半翅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比较了同翅类昆虫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减数分裂期间染色体的行为和精子尾部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蜡蝉总科和异翅类的精巢具有被膜,而蝉总科、叶蝉总科、沫蝉总科、角蝉总科、木虱总科、蚜总科、粉虱总科和蚧总科的精巢均不具有被膜。也可以根据精巢小叶的形状将精巢分为三类,蝉总科、叶蝉总科、沫蝉总科、角蝉总科、蚜总科和粉虱总科的精巢小叶为球形,蜡蝉总科、木虱总科和蚧总科的精巢小叶为管状,而异翅类的精巢小叶为片层状。减数分裂可以被分为5类:①蝉型(Cicadoidtype);②蜡蝉型(Fulgoroidtype);③木虱型(Psyloidtype);④蚜型(Aphidoidtype);⑤粉虱型(Aleyrodoidtype)和⑥蚧型(Coccoidtype),至少具有四个类群的减数分裂前期I具有弥散期,它们是:木虱总科、蜡蝉总科、蚧总科和异翅类。除粉虱总科和蚧总科的精子尾部退化以外,其余种类的精子鞭毛均具有典型的9 9 2轴丝结构。  相似文献   
993.
对岭南药材广东紫珠(Callicarpa kwangtungensis)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1个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mbucunlin A(1)、2α-羟基羽扇豆醇(2)、swinhoeic acid(3)、3β-羟基-乌苏烷-11-烯-13β,28-内酯(4)、蔷薇酸(5)、2α,3β,6β,18β,23-pent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6)、rel-5-(3S,8S-dihydroxy-1R,5S-dimethyl-7-oxa-6-oxobicyclo-oct-8-yl)-3-methyl-2Z,4E-pentadienoic acid(7)、salvionoside B(8)、齐墩果酸(9)、白桦脂酸(10)和α-香树脂醇(11)。其中,化合物1~4和6~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化学成分分离基础上,进一步选择脂多糖(LPS)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进行萜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9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对比结构发现,三萜类化合物(3~6、9和11)抗炎活性优于倍半萜类化合物(7和...  相似文献   
994.
国家财政部于2009年印发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试点)办法》,中央财政开始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进行生态补偿,截止到2020年国家已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资金6035.5亿元。评估国家重点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成效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县域为调查和评估对象,基于多期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对正式实施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估,并对是否接受财政转移支付县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质量状况整体好转,2011—2019年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3.85%,生态质量整体上好转主要与水域增加有关。享受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后各县域生态质量改善明显,从2011—2016年的空间横向比较来看,享受财政转移支付县域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2.28%,未享受县域为-3.36%;从2011—2019年的时间纵向比较来看,享受财政转移支付前土地覆被转类指数为-3.35%,而享受后为1.70%。然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为活动干扰仍然较为强烈,研究时段内城乡...  相似文献   
995.
选取5年生川西云杉(Picea balfouriana)幼苗作为试验材料,于生长季模拟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研究不同土壤温度和水分处理对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浓度的影响,以期加深对高海拔树木碳水化合物生理的理解,并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的生理生态响应和动态变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于人工气候室内采用嵌套设计,设置5个土壤温度梯度(2、7、12、17、22℃),每个温度处理下3个土壤水分处理(干旱处理、正常水分含量处理、饱和水分含量处理)。每9株幼苗为同一个处理,共135株幼苗。试验处理4个月后,测定幼苗各器官生物量、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土壤温度对幼苗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土壤低温显著降低了根生物量和根冠比;干旱和饱和水分胁迫在较高的土壤温度处理下显著降低了根生物量和根冠比。随着土壤温度降低,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和NSC浓度并未降低,反而呈现出升高或不变的趋势。。在土壤低温处理下(2和7℃)干旱显著降低了当年生叶的淀粉和NSC浓度以及当年生枝的淀粉浓度;在2和7℃时,干旱和饱和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根中淀粉和NSC浓度。土壤低温和水分胁迫对幼苗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影响显著,分配给光合器官的生物量相对增多。土壤低温并没有导致碳受限,甚至各器官NSC浓度随着土壤温度降低有升高的趋势,因此,土壤低温下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不足不是限制川西云杉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原因,从侧面支持了林线形成的"生长抑制"假说。此外,干旱胁迫在土壤低温下很可能会导致川西云杉的"碳饥饿"。  相似文献   
996.
本文记述中国蚜虫1新属——丁化长管蚜属Chitinosiphum,模式种为丁化长管蚜C.abdomenigrum,sp.nov.,其寄主为瑞苓草Saussurea nigrescens Maxim,产地为中国陕西。  相似文献   
997.
陕西省壁蜂区系调查与利用研究:膜翅目:切叶蜂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当地存在3种壁蜂:叉壁蜂Osmia pedicornis Cockerell、凹唇壁蜂Osmiaexcavata Alfken、角额壁蜂Osmia cornifrons(Radoszkowski),其中凹唇壁蜂和角额壁蜂在陕西为首次发现。3种壁蜂于早春苹果、梨、桃、杏等果树开花前后出来活动,均有较强的访花授粉特性,野生自然条件下,多在土洞、石缝、房屋墙壁等处营巢,对人工制作的芦苇管巢和纸管巢营巢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998.
电针刺激加速大鼠中枢脑啡肽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和  韩济生 《生理学报》1985,37(3):265-27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纹状体、下丘脑、丘脑、桥延脑内甲啡肽和亮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MEK,Ir-LEK)的含量。脑室注射氨基肽酶抑制剂 bestatin(B)或“脑啡肽酶”抑制剂 thiorphan(T)各50μg 并不影响脑内 Ir 脑啡肽含量,合并应用 B T 各50μg 仅引起下丘脑 Ir-MEK 含量轻度上升。这说明安静状态下中枢脑啡肽的更新率不高。给大鼠电针30min 使纹状体和下丘脑 Ir-MEK 和 Ir-LEK 含量升高约40%(33—52%)(P<0.01)。在脑室注射 B T 各100μg 以及腹腔注射非特异性肽酶抑制剂 D-苯丙氨酸250mg/Kg的基础上电针,则使 Ir-MEK 和 Ir-LEK 含量升高约120%(94—147%)(P<0.01)。以上结果说明30min 电针刺激既促进脑啡肽的合成,也促进其释放。由于前者超过后者,因此静态含量升高。在中枢脑啡肽含量升高的同时,电针镇痛效果加强。说明由于肽酶抑制剂的保护作用而积聚于脑内的脑啡肽是具有功能意义的。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报道口服醋酸棉酚对人精子体外受精能力、原核及染色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口服醋酸棉酚前的9名男性精子对金黄地鼠卵的穿透率平均为62%。每日口服20mg醋酸棉酚15天后,精子对卵的穿透率下降至47%,30天后下降至24%,50天后下降至8%。即口服醋酸棉酚50天后达到了不再具有生殖能力的精子穿透率阈值(10%)以下。原核及染色体形成的观察表明,即使口服醋酸棉酚50天后,仍可见有完整原核的形成,并未见有明显的染色体畸变。综述上列结果,似乎表明口服醋酸棉酚虽可影响人精子对去除透明带金黄地鼠卵的穿透率,而进入卵内的精子仍可形成原核及染色体。因此,仅从成熟精子的生理功能而论,口服醋酸棉酚期间它似乎并不产生可察觉的致畸效应,这与醋酸棉酚对体细胞并无致畸作用的报道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报道发生于我国沈阳地区落叶松枝上的一个新种——大孢黑腐皮壳(Valsa macro-spora sp.nov.)。新种的子囊孢子在15μm以上,属于大型种。其形态特征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及其培养性状的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