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14篇
  免费   3035篇
  国内免费   2926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470篇
  2022年   845篇
  2021年   2116篇
  2020年   1370篇
  2019年   1728篇
  2018年   1608篇
  2017年   1164篇
  2016年   1635篇
  2015年   2351篇
  2014年   2826篇
  2013年   3173篇
  2012年   3553篇
  2011年   3146篇
  2010年   1929篇
  2009年   1703篇
  2008年   1985篇
  2007年   1743篇
  2006年   1520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1064篇
  2003年   905篇
  2002年   799篇
  2001年   675篇
  2000年   596篇
  1999年   610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338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310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02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活性氧对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影响及云芝多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化学发光法观察到叔丁基氢过氧化物对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云芝多糖经腹腔注射后,能增强巨噬细胞呼吸爆发功能对叔丁基氢过氧化物损伤的抵抗力。云芝多糖处理的巨噬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础活力显著提高,在叔丁基氢过氧化物作用下,云芝多糖处理的巨噬细胞仍有较高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说明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有关,非特异性免疫多糖可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活性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人肌肌酸激酶胍变性时的失活与构象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二阶导数光谱、紫外差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等监测手段,研究了人肌肌酸激酶在盐酸胍溶液中的构象变化。二阶导数光谱结果表明,若以6M盐酸胍中肌酸激酶酪氨酸残基的暴露程度为100%,则天然酶酪氨酸残基的暴露程度只有2%。而紫外差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与兔肌肌酸激酶的结果相似。比较不同胍浓度下人肌肌酸激酶的失活与构象变化,表明酶的失活先于构象变化。同时还测定了不同浓度胍溶液中人肌酶的失活与构象变化的速度常数。结果表明以几种方法测定的构象变化均为单相的一级过程,而酶的失活却呈现了由快慢两相组成的一级反应过程。比较同浓度胍溶液中的失活速度与构象变化速度,发现酶失活的快相反应速度常数比构象变化的速度常数大1—2个数量级,慢相速度常数与构象变化速度常数相近。上述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酶的活性部位构象柔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3.
用Cu~(2+)(引发氧化修饰)和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丙二醛对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修饰,分别测定了巨噬细胞系P~(300)D_1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两种被修饰LDL的结合量(包括内移量)和降解量。结果显示:LDL经氧化修饰和丙二醛修饰后被两类巨噬细胞的结合量与降解量均高于正常LDL,在修饰程度相近(琼脂糖电泳迁移率相近)时,两类巨噬细胞对氧化修饰LDL的结合量与降解量高于丙二醛修饰的LDL。竞争性抑制结果显示,丙二醛修饰的LDL和乙酰化修饰的LDL均可部分抑制巨噬细胞对氧化修饰LDL的结合与降解。  相似文献   
104.
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aFGF)的体外神经营养作用。结果表明,haFGF在体外能明显促进鸡胚(E-8)脊髓组织神经突起的生长,并能明显改变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使扁平、多角形紧密联接的细胞转化为具有纤维样突起的胶质细胞,同时对胶质细胞DNA合成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实验还证明,haFGF可增加体外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存活,且大大增加神经元胞体体积及突起长度。  相似文献   
105.
采用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将本实验室从中国人胎肝细胞染色体DNA中发现和分离的IFN-α1/158V基因的原始克隆,改造成适于进行非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的结构形式,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测得重组IFN-α1/158V的抗病毒活性为1.9×10~7单位/升菌液。随后又采用以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为主的纯化流程对表达产物进行初步纯化,获得了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呈现单一条带的纯化产物。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牲畜种群的线性规划模型和最优利用策略。以门源马场牧场的实际数据作为模型的一个例子,分别提出了藏羊、改良羊和牦牛的最优种群结构和最优出栏方案。在改良羊、藏羊、牦牛和马为主的牧场上,改良羊是牧场上的主要牲畜,牦牛和马保持其数量下限,藏羊全部淘汰。在藏羊、牦牛和马为主的牧场上,藏羊是牧场上的主要牲畜,牦牛和马保持其数量下限。按照线性规划模型方案经营,可提高经济收益,并减轻冬舂草场上牲畜的过多采食。价格分析说明青海省现行的畜产品价格体系需要调整。  相似文献   
107.
酸性水和投加铝、钙对鲢鱼早期发育和鳃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酸性水和投加铝、钙对鲢鱼胚胎孵化和鱼苗存活以及幼鱼鳃超微结构的影响。pH4.0引起所有胚胎在24小时内死亡,暴露于pH4.5—6.0的胚胎孵化率和暴露于pH4.0—6.0的5—15日龄鱼苗存活率随pH值上升而增高。投加0.5mg Al~(3+)/L使在酸性pH暴露条件下的胚胎孵化率和鱼苗存活率进一步降低。投加3.0mg Ca~(2+)/L可显著提高暴露于pH4.5和5.0的胚胎孵化率;投加2.0mg Ca~(2+)/L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暴露于pH4.5和5.0的鱼苗存活率。幼苗经pH4.5暴露8小时后出现严重的鳃超微结构损害;投加1.0mg Al~(3+)/L使鳃结构损害加剧;投加5.0mg Ca~(2+)/L可明显缓解酸性水对鳃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8.
1 前言 从外地引进寄蝇或人工助长当地寄蝇种类防治农林害虫,是有效的生防手段之一,国外已有很多成功的报道。King等(1981)在路易斯安娜州蔗田中人工大量释放螟利索寄蝇(Lixophaga diatraeae)成虫防治第1代小蔗杆草螟(Diatraea saccharalis),不同地区的寄生率分别达到4.1、8.7和35.7%;由于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奇痣窄径茧蜂(Agathis stigmatera)的自然寄生率也相应提高,很好地控制了蔗田害虫的发生。在寄蝇的田间释放技术方面,国外还没有详细的报道。在我国,利用寄蝇防治害虫的工作也是刚刚起步,很多具体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9.
Interleukin-1 beta (IL-1 beta), one of the polypeptide lymphokines released in response to antigen, toxins, injury or inflammation by nearly all cell types, has multiple systemic effe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IL-1 beta on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induced estrogen production in primary culture was investigated. Granulosa cells obtained from immature estrogen-treated female rats were cultured for 3 days with increasing doses of FSH (1-30 ng/ml) with or without increasing doses of IL-1 beta (2-20 U/ml). The FSH stimulated estrogen production is dose-dependent, whereas IL-1 beta alone did not affect estrogen biosynthesis. In contrast, simultaneous treatment with IL-1 beta caused a dose-dependent inhibition of FSH action. This inhibitory effect of IL-1 beta was evident 48 h after the treatment. Furthermore, IL-1 beta inhibited forskolin (10(-5) mmol/L) and (Bu)2 cAMP (10(-2) mmol/L)-stimulated estrogen production, indicating a post-cyclic AMP site of action.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IL-1 beta is a potent modulator of granulosa cell steroidogenesis. Decreased estrogen formation may contribute to the follicle atresia and the impaired reproductive functions during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10.
A dye release assay for determination of lysostaphin activit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 describe a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lysostaphin activity using Remazol Brilliant Blue R (RBB)-dyed staphylococcal cells or RBB-dyed staphylococcal peptidoglycan as substrate. The dyed substrates are easy to prepare and are stable for at least 6 months. Soluble hydrolytic products released by lysostaphin are measured spectrophotometrically at 595 nm after the insoluble substrate is removed by filtration or centrifugation. The dye release assay is more sensitive and more accurate than the previously described turbidimetric ass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