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108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4 毫秒
21.
Basic phospholipase A2 (BPLA2) from the venom of Agkistrodon halys pallas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hemolyze erythrocytes. The asymmetrical unit of P212121 crystal of BPLA2 contains two molecules. Self-rotation function was used to study the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of these two molecules. Cross-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functions were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orientations and positions of the two molecules in the unit cell. The model building and preliminary structure refinement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wo molecules in the asymmetrical unit of orthorhombic crystal are related by a non-crystallographic 2-fold symmetry axis.  相似文献   
22.
两个品种的大豆叶圆片经10-4mol/L和10-3mol/L的H2O2处理12h后,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明显增加,但10-2mol/L的H2O2处理却使这些酶活性降低。抗旱性较强的大豆品种小粒豆1号较抗旱性较弱的鲁豆4号能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高的SOD、CAT及GR活性,对H2O2的抗性较强。50μmol/L的亚胺环已酮(CHM)能消除H2O2对SOD、CAT与GR活性的刺激作用,而同样浓度的放线菌素D(AMD)则不能。  相似文献   
23.
蜜蜂化学生态学化学通讯与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宪佐 《生态学报》1997,17(1):83-90
概括了蜜蜂化学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领域,重点评述了蜂群内的化学通讯和蜜蜂信息素研究的进展。迄今,已经鉴定的蜂王信息素有9-氧化-(反)-2-癸烯酸(9-ODA),R(一)-9-羟基癸烯酸R(一)-9HDA),S(+)-9-羟基癸烯酸(S(+)-9HDA),对-羟基苯甲酸甲酯(HOB)和4-羟基-3-甲本基乙醇(HVA)等5种;工蜂那氏信息互膛牛醇,橙花醇,(反,反)-法尼醇,(反)柠檬醛,(顺)  相似文献   
24.
在Nakamuta装置中,通过对两种我照照条件下(强光照3680-4620lx,弱光照130-220lx)异色标虫若虫搜索麦蚜行为轨迹的研究,得出摄食麦蚜前后0-15s搜索行为轨这弯曲角度总和之间差异均显著,摄食后大于摄前;摄食麦蚜前后0-15s、15-30s、30-45s、45-60s内的各对应停点间距离差异均显著,摄食前大于摄食后;其搜索速度,摄食前显著大于摄食后。  相似文献   
25.
金缕梅科:地理分布、化石历史和起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本文利用系统发育与地理分布相结合的方法,探讨金缕梅科各属植物的系统位置和分布式样,并结合化石、古地理及古气候等证据,讨论该科的分布中心,可能的起源时间和地点以及现代分布式样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金缕梅科植物共30属144种,间断分布于亚洲西部、东部、东南部,非洲东部、南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东北部以及中美洲和北美洲的东南部,欧洲和南美洲尚无现代类群分布的记载。它基本上是一个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分布的科。通过对该科30个属的系统位置及其分布式样的分析,将金缕梅科属的分布归纳为:A.热带分布类型(18属),包括(1)热带亚洲分布(11属),(2)热带中美洲分布(2属),(3)热带非洲分布(2属),(4)热带大洋洲分布(3属),B.温带分布类型(12属),包括(5)东亚分布(7属),(6)西亚分布(2属),(7)西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8)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属),(9)北美分布(1属)。东亚区南部到印度支那区北部(即中国长江以南至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是它的现代分布区中心;根据化石证据、原始类型分布和外类群分布分析,提出该科植物起源于劳亚古陆,并曾经有一个很长的白垩纪历史,至少在早白垩纪金缕梅科植物的先驱就已经出现。最后,从地质和气候的变迁等方面探讨了金缕梅科现代分布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东海黑潮锋面涡旋区浮游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中日黑潮合作调查研究,1989年4月航次在东海北部黑潮及其邻近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分析黑潮锋面涡旋区饵料浮游动物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首次报道了在东海黑潮锋面涡的冷中心区发现冷水性桡足类,从而丰富了调查区浮游动物区系的冷水种成分,并为锋面涡涌升水的研究和黑潮潜流的研究提供了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27.
本实验用PEG介导,将小鼠BW_(5147)细胞与小鼠网织红细胞在体外进行悬浮融合,经HAT选择性培养基筛选获得的胞质杂交细胞,表现出增殖减慢、生长率下降、生瘤能力降低等去恶化现象。本实验从cAMP-PDE细胞化学反应显示出胞质杂交细胞内cAMP-PDE活性比亲本BW_(5147)瘤细胞有所减弱,而cAMP水平则有所升高,提示胞质杂交细胞恶性程度下降可能与细胞内cAMP-PDE活性降低和cAMP水平升高具有一定的关系。本实验的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索促使肿瘤细胞逆转的可能途径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8.
作者解剖观察了33种,隶于4目、7亚目、15科、19属的中国鳐类脑颅的形态。研究结果认为:锯鳐目和鳐目是原始类群,它们均具吻软骨,其中圆犂头鳐科和团扇鳐科是特化类群。电鳐目亦具吻软骨,它们是特化和退化类群。在较高等的鲼目则无吻软骨。依据鳐类不同的分类阶元,其脑颅亦各具有不同的式型。  相似文献   
29.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④厩真厉螨截肢前后的爬行行为,表明第1对足其感觉功能;②用古拉广厉螨分别截各对足驱避反应的对比试验,见到只有当截去第1对足跗节时失去嗅觉功能,而截去第Ⅱ、Ⅲ、Ⅳ对足时,各组都仍有嗅觉功能;⑤对格氏血厉螨、厩真厉螨、毒厉螨和鼠颚毛厉螨进行涂漆前后的驱避试验,显示当跗感器被涂满封闭,则嗅觉功能消失;④以0.5%结晶紫或龙胆紫液染色的截肢标本,观察了厩真厉螨、毒厉螨、格氏血厉螨、古拉广厉螨及尾足螨股一种螨,足Ⅰ跗节末端凹窝中,至少都存在两类感毛,钝钉型感毛和长而尖的刚毛型感毛;⑤厩真厉螨雌螨和幼螨跗感器的钝钉毛分别为8根和5根,另外各有2根短而尖的毛,分别测定了长度,描述了形态特点;⑥透射电镜观察厩真厉螨、毒厉螨等的跗感器钝钉毛,毛外围有表皮壁,壁上有很多微孔,内有中心腔,腔内有树突。属化感器——嗅觉器;⑦电生理技术研究,当用氨和醋酸的气体刺激厩真厉螨、毒厉螨的离体足Ⅰ时,均产生明显的应激电位差,充分证明足Ⅰ辩节有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30.
1975年我组合成了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并于1975年夏季和1976年春季在北京市通县果园进行了田间诱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具有强烈的诱蛾活性。在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中加入少量反式异构体能显著提高诱蛾活性,当反式异构体的含量为10%时活性最好。在田间试验中我们还发现,这种合成的昆虫性外激素对另一种重要害虫棉卷蛾(已知它的性外激素是顺-9-和顺-11-十四碳烯醋酸酯混合物)也有一定引诱作用,当反式异构体的含量为12%时诱蛾活性最高。我们对影响梨小食心虫诱蛾效果的其它因素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一般天气下,梨小食心虫的交配活动主要在傍晚前后进行,春天在下午5—6点,夏天在下午8—9点,这时捕蛾量最多。刮大风或下大雨时它们很少活动,几乎捕不到雄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