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koch]为我国特产的孑遗树种。木材淡红黄色,木质轻软,纹理细,耐水湿,比重为0.37—0.42,可作建筑、桥梁、家具等用材。根部的木质松软,比重为0.12,浮力大,可做救生圈、瓶塞等软木用具。种鳞、树皮含单宁,可染鱼网或制皮革。枝叶可入药,有祛风湿、收敛止疼的效果。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2.
突变p53 (mutant p53, Mut-53)聚集体的形成是p53突变后使原本包裹在其疏水核心内部的黏附序列暴露,黏附序列迅速成核组装,形成无定形的原纤维. Mut-p53聚集体不仅可以以显性负效应(dominant-negative effect,DN)的方式使野生型p53 (wild type p53,Wt-p53)失活,还表现出功能获得(gain-of-function,GOF)特性,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卵巢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发现了Mut-p53的异常聚集,其与肿瘤的转移、耐药和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p53聚集是逆转化疗耐药及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设计和发现靶向Mut-p53聚集体的小分子化合物,抑制p53疏水核心内部黏附序列的暴露,恢复p53的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本文就p53聚集体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及目前靶向Mut-p53聚集体的研究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93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93份贵州地方辣椒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纤维含量在22.99%~44.06%之间,牛角椒含量最高,为33.71%;粗脂肪含量在11.49%~27.46%之间,锥形椒含量最高,为21.55%;蛋白质含量在12.81%~22.97%之间,指形椒含量最高,为18.78%;辣椒素含量在0.28~7.61 mg/g之间,指形椒含量最高,为4.47 mg/g;4个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值在0.21~0.68之间,超过0.60的辣椒资源有S106、S103、S072和S016;聚类分析表明,93份辣椒资源按平均隶属度大小可分为四大类型,即高品质型、中品质型、一般品质型和特殊品质型。贵州地方辣椒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分析可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燃烧剩余物是火烧迹地土壤表面必然存在的残留物,可以通过降水过程以及地表径流释放其所含有的矿物质和有机质至土壤生态系统,从而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对火后生态系统恢复过程造成影响。但不同火行为下,相同的可燃物所产生的燃烧剩余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生态学功能,为了认知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二者对火烧迹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潜在影响,探究了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红松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坡度和含水率为火行为的驱动因子,进行了森林可燃物床层地表上坡火和下坡火的室内模拟燃烧实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了火环境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和火行为的影响,用基于距离的冗余分析(db-RDA)探究了火行为对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上坡火实验组的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含量明显高于下坡火实验组(P<0.01);5°实验组中,燃烧剩余物的水溶性碳含量随着可燃物预设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火行为与燃烧剩余物水溶性碳氮化学计量特征关系密切,火焰宽度是影响燃烧剩余物水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靶血管长病变(病变>25 mm)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因STEMI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并急诊行PCI处理的患者442例,以靶病变长度分为两组,即≤25 mm为短病变组(n=235)和>25mm为长病变组(n=207),均急诊行PCI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辅助措施(临时起搏、IABP、血栓抽吸装置)应用情况,术后30天、2年电话或临床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短病变组比较,长病变组吸烟者更多(81.6%vs 62.6%,P=0.000);以三支病变偏多(34.8%vs 24.7%,P=0.037);多枚支架使用率更高(1.47±0.63 vs 1.04±0.28,P=0.000),平均支架总长度显著增加(29.80±7.02 mm vs 22.95±5.58mm,P=0.000),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及辅助措施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天及2年随访MA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急诊PCI治疗的STEMI短病变患者对比,长病变患者虽然病变复杂,多枚支架使用率高,平均支架总长度增加,但术中并发症、30天、2年内MACE与短病变患者相当,提示在以药物洗脱支架为主的介入治疗时代,急诊PCI处理STEMI靶血管长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苦瓜总皂甙的抑菌作用及抑菌条件。以苦瓜正丁醇浸提物为原料,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苦瓜总皂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最低抑菌浓度为30 mg/mL;抑菌最适pH值范围5~8;苦瓜总皂甙的热稳定性好,在121℃处理10 min仍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表明,对数生长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苦瓜总皂甙较敏感,而对接近稳定期的菌体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新疆哈萨克族脑梗死与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241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法及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新疆哈萨克族100例脑梗死患者及11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ICAM-1基因G241R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哈萨克族脑梗塞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脑梗塞患者ICAM-1基因G41R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ICAM-1基因G214R多态性可能不是新疆哈萨克族脑梗塞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一选择素(E-selectin)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患者脑梗死(cebreral infarction,CI)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和DNA序列测定法检测103例CI及110例对照组E-selectin基因第4外显子A561C(S128R)、第10外显子C1839T(L554F)多态性。结果:E-se-lectin基因S128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I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SR基因型携带者患CI的风险是SS基因型的2.355倍(OR=2.355,95%CI:1.209~4.588);E-selectin L554F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X2=5.463,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LF基因型患CI的风险是LL基因型的2.315倍(OR=2.315,95%CI:1.132~4.737)。结论:E-selectin S128R和L554F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有关;R等位基因和F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哈萨克族CI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0.
研究江汉平原豆麦(大豆/小麦)和稻麦(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生长规律对氮肥运筹模式的响应,可为缩小两种轮作模式下的小麦产量差异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置传统施肥(70%底肥,30%越冬期追肥)和优化施肥(1/3底肥,1/3越冬期追肥,1/3拔节期追肥)2个处理,并以不施氮处理为对照,分析了豆麦和稻麦轮作系统中冬小麦的生长规律、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益等。结果表明: 施氮和轮作模式均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优化施肥产量显著高于传统施肥,两者产量差异在豆麦轮作系统下为920 kg·hm-2,在稻麦轮作系统下为2195 kg·hm-2。相同轮作模式下,传统施肥冬季、春季群体茎蘖数高于优化施肥,而优化施肥在整个生育期干物质总积累量较传统施肥高5%~31%(豆麦)和14%~28%(稻麦)。传统施肥下豆茬小麦产量较高的原因是穗数、成穗率、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等均高于稻茬小麦;优化施肥下稻茬小麦产量较豆茬小麦增加幅度更大,表明优化氮肥模式可缩小豆麦与稻麦轮作中小麦的产量差异。两种轮作模式中小麦花后粒重分别呈现“慢-快-中”(豆麦)和“中-快-慢”(稻麦)的增加趋势;氮肥农学效率、小麦季纯收益等指标均以稻麦轮作优化施肥处理最高。综上,在江汉平原地区,稻麦轮作优化施肥处理下小麦群体结构合理,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产量和施肥效益增加显著,是江汉平原地区兼顾产量与施肥效益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