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7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61.
芦苇作为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群落类型,其地上生物量是衡量湿地生态系统质量的关键指标。应用面向对象的土地覆盖分类技术,基于多季相Landsat8 OLI遥感数据,提取松嫩平原西部芦苇湿地分布信息;依托野外实测芦苇地上生物量数据(AGB)和同期MODIS数据源的NDVI、EVI、RVI、MSAVI和WDVI 5种光谱植被指数,探讨不同光谱植被指数对芦苇AGB的敏感性,进而构建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遥感估算最优模型,并进行芦苇AGB遥感反演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芦苇总面积为1653 km~2,其中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芦苇分布面积最大(1178km~2),占区域芦苇总面积的71.3%;所选取的5种植被指数均与芦苇AGB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基于EVI构建的指数曲线模型为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反演的最优模型(R2=0.55)。研究区芦苇平均AGB为372.1g/m~2,AGB总量为6.14×105t,其中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芦苇AGB总量为4.38×105t;各保护区芦苇平均AGB由大到小依次为:向海保护区(469.7 g/m~2)大布苏保护区(454.1 g/m~2)莫莫格保护区(373.0 g/m~2)扎龙保护区(372.4 g/m~2)查干湖保护区(369.8 g/m~2);松嫩平原西部芦苇AGB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将为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与保护及芦苇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双侧股神经阻滞术用于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和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双侧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恢复室停留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48 h血清炎性因子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DBP、SBP、H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研究组DBP、SBP、H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BP、S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全身麻醉相比,双侧股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和稳定其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3.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辖区内的120急救调度中心调度员的工作量与职业压力情况,为在120急救中心进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方法:通过基础工作量问卷与工作内容量表(JCQ)问卷对黑龙江省内8家"120"急救调度中心内共计62名急救中心调度员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对调度科室主任进行访谈。结果:调度员的通话量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并异常地高于调度量,调度员的工作属于积极型的工作状态,但是决策自主度的分数较低,而技术自主度则与通话量和调度量具有明显线性关系(P0.05),调度时间与上司支持和同事支持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黑龙江省辖区内的急救调度中心依旧处于组织结构复杂化、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需要对调度员缩短调度时间进行训练以及对市民进行急救知识教育以减少无用通话的数量。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初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病种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分析比较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实验组的差异,并对6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连续动态监测的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变化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成人恶性血液病患者年龄分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差异;恶性血液病患者中CD3 +CD8 + T淋巴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增加;CD16 +/CD56 +NK细胞百分比及CD4 +/CD8 +比值均下降;CD3 +T淋巴细胞数量、CD3 +CD4 +淋巴细胞数、CD3 +CD8 +淋巴细胞数量、CD3 -CD19 +淋巴细胞数量、CD16 +/CD56 +NK淋巴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均减少;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首疗程缓解组及对照组;急性白血病复发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急性白血病持续缓解组以及对照组;对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动态监测的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化疗缓解的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下降,至第3~6个疗程逐渐接近正常对照,化疗未缓解的患者Treg细胞在化疗过程中逐渐上升或持续大于10%,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复发患者Treg在化疗过程中先下降后明显上升。 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伴随免疫功能紊乱,且不同疾病类型、不同的疾病状态免疫紊乱的程度不一,Treg细胞比例可以用来预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复发,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用药强度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对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21个冷冻胚胎解冻复苏移植周期,将患者按子宫内膜厚度分为4组,子宫内膜≤6 mm、6.1-8.0 mm、8.0-12 mm、12.0 mm,根据子宫内膜形态分为A型内膜、B型内膜、C型内膜。分别比较不同内膜厚度分组及不同内膜形态分组患者的年龄,移植胚胎数目、内膜准备方案构成比、移植胚胎类型(卵裂期胚胎、囊胚)构成比及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采用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使用逐步回归分析内膜厚度、形态、年龄及移植胚胎类型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纳入1521个解冻复苏周期中按内膜厚度分为4组,各组周期数分别为96周期、454周期、893周期、78周期,各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4.1±5.5岁、33.3±5.4岁、32.5±5.2岁、33.7±6.0岁(P0.05)。内膜厚度≤6 mm组临床妊娠率为31.3%,子宫内膜≤6mm、6.1-8.0 mm、8.0-12 mm、12.0 mm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8.5%、51.8%、47.4%(P0.05)。子宫内膜≤6 mm、6.1-8.0 mm、8.0-12 mm、12.0 mm组间活产率分别为18.8%、37.7%、44.6%、39.7%(P0.05)。A型、B型及C型内膜组周期数分别为920周期、189周期及412周期,三组间平均年龄分别为32.3±5.1、33.0±5.7、34.2±5.5岁(P0.05)。A型/B型及C型内膜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2%、46.6%及46.4%,三组间活产率分别为42.1%、36.0%及37.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ROC曲线下面积为0.534(95%可信区间0.505-0.564),子宫内膜形态ROC曲线下面积为0.526(0.476-0.955)。逐步回归分析纳入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年龄、胚胎类型4个可变量,女方年龄(OR=0.929,P0.001),移植胚胎中囊胚比例(OR=1.595,P0.001)与临床妊娠率明显相关,内膜厚度(OR=1.054,P=0.05)及内膜形态(OR=0.864)与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结论:虽然子宫内膜薄临床妊娠率下降,但是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形态不能够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解冻复苏周期临床妊娠率,患者年龄以及移植胚胎的发育潜能才是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利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单克隆抗体(单抗)轻、重链质粒,瞬时表达,纯化后验证具有高中和活性的单抗。方法以从ScFv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特异性抗体为模板,PCR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构建人源全分子抗体瞬时转染质粒;轻、重链质粒混合后转染HEK293 EBNA1细胞,瞬时表达全分子抗体。采用Mabselect SuRe介质手动亲和纯化抗体,Nano Vue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进行体外中和效价验证。结果成功构建22个轻链质粒,15个重链质粒。通过真核细胞瞬时表达后,经手动亲和纯化后,获得22株单抗。除1株抗体外,其余21株抗体的蛋白质量浓度均>300μg/mL;部分抗体纯度均在90%以上。中和活性结果显示,5株在1 500~1 800 IU/mg之间;8株在800~1 500 IU/mg之间;7株在500~800 IU/mg之间;其余2株在500 IU/mg以下。结论成功构建并验证获得20株中和活性>500 IU/mg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抗,为单抗混合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Mating behavior of the Hog-badger (Arctonyx collaris) was recorded on 463 videos (totally 8053 s) taken with auto-trigger cameras between March 13 and May 13, 2017 in Jiangxi Wuyishan. Males followed and guarded the females for several hours before mating. One mounting behavior, and three mating behaviors were observed from 01:55 to 08:49 on April 18. The durations of mating behaviors lasted for 731s, 1690s and 1494s,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se observations, we found: 1) mating behavior was controlled by the female, including obvious sexual solicitations; 2) females can mate more than one time within one estrous cycle; 3) quickly and repeatedly pumping and inserting behavior was observed in male during mating.  相似文献   
68.
优质资源的共享建设是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本项目通过构建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任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特色课程团队,借助教育技术的手段,搭建Moodle教学平台,录制微课等新型资源,通过双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有利于在线学习、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和快速学习,提高了课程网站和教学互动平台的利用率,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有效共享。本课程在考研资源库等拓展资源建设、课程团队组建上体现特色,实现了教学模式和育人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69.
再论可持续性科学: 新形势与新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10年来,可持续性科学蓬勃发展,已成为21世纪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新科学领域.然而,在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可持续性科学尚未引起科学家和实践者的足够重视.为促进可持续性科学在中国的发展,2014年邬建国等曾撰文介绍什么是可持续性科学.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一问题,并补充阐述了可持续性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系、可持续性科学的科学范式及其8个基本论题.基于对可持续性科学发展动态的分析,作者认为,一方面,可持续性科学已进入系统推进的成熟发展期;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实践与教育的热情高涨,但在可持续性科学领域起步较晚,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南非.为此,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发展可持续性科学的“三位一体”策略:一是“请进来”以服务中国实践;二是“走出去”以贡献中国智慧;三是“中西医结合”以引领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70.
角鲨烯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工业应用等领域。本实验在大肠杆菌中构建角鲨烯合成途径,通过对其合成途径中关键限速酶(1-脱氧-D-木酮糖-5-磷酸合酶和异戊烯基二磷酸异构酶)过表达的方法进行初步调控,使角鲨烯的产量提升了近三倍。之后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角鲨烯的产量。优化发酵条件后,使用最优发酵培养基——TB培养基,在最佳发酵条件:37℃,220r/min培养至OD600约为1.2时加入终浓度为0.1mmol/L的IPTG诱导剂,25℃条件下诱导48h,角鲨烯产量可达73.88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