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4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8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9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8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论薄皮木属——据发现于新疆准噶尔地区的新材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薄皮木属创名以来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它不仅广布于北半球各大洲,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南非等地也常发现。薄皮木属在中国的确认较晚,但自斯行健(1952)在《中国上泥盆纪植物化石》一文中对它仔细研究以来,产地发现之多,所获标本之佳,均为各国所少见;已经正式鉴定或研究的产地不下五十处,所在地层几全属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24.
紫外线(254nm)能诱导一系列DNA损伤。嘧啶二聚体是至今所知的主要损伤产物。然而,由于细胞基因组结构和复制方式的复杂性以及DNA损伤修复途径的多样性,定量地研究特定DNA损伤的生物学效应是困难的。微小病毒是一种良好的探针,因它们有特有的基因组结构和复制方式,它们已被成功地用于探测细胞的诱发性易错修复功能和突变过程。在此项研究中,自主性微小病毒  相似文献   
25.
在三年时间内,在2个自然保护区和一个集体林场里,敢了鸟类在自然情况下有否携带昆虫病毒包涵体的调查,共436份标本,109种鸟类分属于31科。发现在自然情况下,带昆虫病毒包涵体的鸟类数量不多,占调查总数的1%,含有病毒包涵体的鸟粪可以使昆虫致病,包涵体在鸟粪中6小时后很少发现其存在。  相似文献   
26.
1931年Stephenson及其同事从异养菌中发现氢酶以来,国内外科学家们均在好气微生物和厌气微生物的氢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鉴于氢酶在固氮过程中可能起节能作用,这与固氮活力有重要关系。本文就微需氧固氮的稻根联合固氮菌粪产碱菌A—15(AlcaligenesfaecalisA—15)氢酶进行了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27.
两栖类卵第一次卵裂前,缩时电影显示出卵表面有收缩波。由于卵的体积未变,在收缩时卵的高度必然增加。Sawai(1978)利用棱镜侧面摄取了蝾螈卵轮廓的高度变化,证实了卵裂前卵最高处的高度确有增加。但这一方法不能测知整个卵表面各处的高度变化,而且仅是二维的。在林蛙卵上,我们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发现第一次卵裂前卵表面分子有规律性的流动,推测这是卵球的张弛。为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微生物更加成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和材料,因此,微生物学在基础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微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随着国内外微生物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的研究技术已成为许多生物学科研究的基本技术和手段。因此,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同学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既是微生物学教学实践的特点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同学能力的重  相似文献   
29.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变迁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元江河谷是云南省最干热地区之一,在海拔800—900米以下的山地上广泛分布着稀树灌草丛。根据《元江府志》(1714年编纂)、《元江州志》(1826年编纂)、《元江志稿》(1922年编篡)及对现存植被的考察,本文探讨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五百年来植被的变迁。 元江县森林复盖率的减少与人口的增加有密切关系,十七世纪中期以前,森林复盖率在75%以上,十八、十九世纪时为70%左右,1958年为61.5%,1975年为27.3%,至1982年则为19.3%。研究表明,在十九世纪以前,这个地区分布的主要植被是热带季雨林,甚而热带季节雨林,以后热带稀树灌草丛则迅速发展。植被的历史变化与土壤流失密切相关。植物群落的演变是由以乔木树种为优势演变为以灌木种类为优势,再演变为以多年生草木植物为优势,而最后则成为裸地。本文也讨论了这个地区植被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
蓖麻蚕不同组织脂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工作为蚕类同工酶研究中的一部分,研究了蓖麻蚕五龄幼虫不同组织器官酯酶的分布情况,试图逐渐建立酶谱化。目的在于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验家蚕的DNA对蓖麻蚕的诱变作用(陈元霖等,1981),以期供体、受体与转化体之间几种酶谱的异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蚕类DNA诱导遗传性变异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