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肌源干细胞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证实肌肉中至少存在两种干细胞:肌卫星细胞和肌源干细胞。肌源干细胞被认为是卫星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更好的细胞生存能力和更宽的分化能力。肌源干细胞不仅能够分化成血、肌肉、脂肪、骨、软骨、内皮等中胚层细胞,而且也能打破胚层限制分化成外胚层和内胚层细胞。文章对肌源干细胞的分离纯化、鉴定、可塑性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研究人体小脑神经元的发育过程。方法:应用体视学方法,对18例不同时期人体小脑组织Golgi染色后进行观察,观测小脑皮质分层出现的时间,观测并计算神经元的数密度、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结果:6月龄时,小脑皮质出现较明显的分子层、蒲肯野细胞层和颗粒层;星形细胞、篮状细胞、蒲肯野细胞、颗粒细胞和高尔基细胞的的数密度随月龄/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随月龄/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这些减小和增大是不等速的,6-8月龄变化最明显。结论:人体小脑神经元的发育呈现快慢交替、不均速发展,6~8月是小脑神经元发育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4.
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循环血液起着关键作用。血液成份的变化在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中十分重要。因此,采用血清、血浆或全血,是一个涉及临床医疗与科研质量的重要问题。WHO于2002年邀请41位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并发表了一个报告,比较详尽地评述了血清、不同抗凝剂制备的血浆和全血在常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各种血标本相关指标的稳定条件。近20年来,许多学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大量工作。虽然我国也有人开始注意这一问题,但还不够重视。例如,血糖测定,WHO推荐使用EDTA抗凝全血,肝素抗凝全血需谨慎应用;但明确指出不宜使用血清,否则测定值偏低。北美与欧洲很少采用血清测定血糖。但我国不少检验医学书籍仍然推荐使用血清,甚至在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中推荐使用血清(浆)标本,将两视同相等。产生这些不妥的原因,主要与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教学中长期强调血清是缺乏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所致。因此,明确血清与血浆的重要差别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5.
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中几丁质酶C(Chi C)的一些基本性质,并针对链霉菌属菌种的几个几丁质酶基因做了进化树,进而验证了天蓝色链霉菌中至少8种几丁质酶的分类;同时对天蓝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中几丁质酶C(Chi C)蛋白的高级结构作出了预测,得到其编码的属于18家族的蛋白质高级结构图谱。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HLA-A*0203重链胞外域羧基端融合生物素化酶BirA底物肽(BSP)的融合蛋白(HLA-A*0203-BSP)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以RT-PCR方法从HLA-A2+ 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克隆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并测序鉴定,然后以PCR方法构建HLA-A*0203-BSP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诱导表达并以免疫印迹鉴定。结果:DNA测序显示,从3名HLA-A2+ 供者PBMC中克隆的cDNA中,只有从供者2获得编码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将编码重链胞外域1-276的序列和编码BSP的序列融合,构建HLA-A*0203-BS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经测序验证。该融合蛋白在BL21(ED3)中获得高效表达,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4 kD,与理论大小一致。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融合蛋白完全存在于包涵体中。结论:成功克隆HLA-A*0203重链基因的cDNA,构建HLA-A*0203-BSP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为制备HLA-A*0203四聚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7.
文章介绍了作为植物逆转座子引物开发前提序列的逆转座子序列获得的几种方法:(1)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取逆转座子的基因序列以设计逆转座子基因序列特异引物;(2)通过筛选文库、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搜寻核酸数据库、大片段重叠群测序分离全长逆转座子序列以开发逆转座子长末端重复(long terminal repeat,LTR)引物;以及利用(3)磁珠富集、(4)抑制PCR和(5)SiteFinding PCR等方法直接获得逆转座子的LTR序列以开发逆转座子LTR引物。  相似文献   
58.
本实验以三种储藏时间不同的笔架茶1#、2#和3#茶为原料,用热回流法和有机溶剂萃取法联用的方法提取其生物碱,分析了热回流时间(A)和料液比(B)对三种茶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用M arqu is等五种试剂对提取的生物碱进行鉴定分析,并用HPLC分析生物碱主要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笔架茶中生物碱的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A和B对储藏时间不同的三种笔架茶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各不相同。沉淀及显色反应鉴定显示提取生物碱的主要成分为咖啡因,HPLC定量分析表明3#新茶生物碱中咖啡因含量最高(94.33%),1#陈茶咖啡因含量最低(75.76%)。  相似文献   
59.
具抗菌活性放线菌菌株JSM 20.1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药用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放线菌菌株JSM20.1,其发酵产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该菌株在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具有链霉菌属的典型形态特征。菌丝多分枝,不断裂;基内菌丝黄白色至棕褐色,气生菌丝黄白色至棕红色;孢子链直且长,偶有波曲,孢子柱状、光滑、不运动。在察氏、马铃薯浸汁、葡萄糖-天门冬酰胺、酵母膏-麦芽膏(ISP2)、燕麦(ISP3)、无机盐淀粉(ISP4)和甘油-天门冬酰胺(ISP5)琼脂上均产生可溶性色素,而在营养琼脂上不产生可溶性色素。生长温度范围为7~40℃,最适生长温度28℃;生长pH范围为5.0~10.0,最适pH7.0;能在含0~3%(质量与体积比)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在无NaCl的ISP2培养基生长最佳。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化学分类特征和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菌株JSM20.1被鉴定为链霉菌属的有效发表种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的1个菌株。  相似文献   
60.
棘胸蛙求偶鸣声与温度有关但与体大小无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鸣声被认为是鉴别蛙类物种最有效的特征之一,但受许多因素影响。为了研究环境因素和身体大小与雄性棘胸蛙鸣声特征的关系,在人工仿生态养殖条件下测量环境温度和体温以及蛙体的大小(体重、体长),并通过个体定位,录制繁殖期中雄性棘胸蛙的求偶鸣声,分析鸣叫参数。结果表明,棘胸蛙雄性鸣声特征测量参数与体重、体长无相关性,而鸣声特征中的鸣叫时长、音节时长与环境温度、水温、体温、泄殖腔温度存在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在开展棘胸蛙鸣声学研究时应注意温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