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87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马铃薯实生苗子叶及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马铃薯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 L.)3 个品系的实生苗刚展开的子叶及下胚轴游离和培养原生质体。实验结果表明,子叶及下胚轴原生质体的分裂频率显著地高于经多次继代繁殖的试管苗顶部幼嫩叶片和茎尖的原生质体;在强连续光照下培养的实生苗,其原生质体的产量和质量都显著地高于弱光下培养的;在完全黑暗下培养的黄化实生苗不能游离出完整的原生质体;酶解前对子叶及下胚轴切段在酶液中进行真空渗透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但此种处理对试管苗叶片无明显效果;下胚轴原生质体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子叶,但在原生质体的质量方面,这两种组织间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72.
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血浆氨基酸代谢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3.
黄芪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naceus(Fisch)Bunge)为豆科紫云英属植物,其根作为传统中药黄芪之正品。本课题通过以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为活性导向筛选,用核孔膜滤筛法,以IF值为指标,对膜荚黄芪的成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黄芪中的黄芪皂甙Ⅱ,Ⅲ,Ⅳ(Astragaloside Ⅱ,Ⅲ,Ⅳ)等皂甙类及芒柄花素(Formononetin),毛蕊异黄酮(Calycosin)等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孵化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重要机理。  相似文献   
74.
鉴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的mRNA具有3′端poly(A)的特征,目前,分离mRNA广泛采田oligo(dT)纤维素层析法。尽管这一方法成熟可行,但存在以下问题;流速较慢;柱床易发生堵塞;操作费时;洗脱体积较大。常需先沉淀浓缩后才能进行后续实验(如cDNA合成);在制备少量mRNA时,回收率较低等。据此,我们对mRNA分离方法作了改良,利用oligo(dT)纤维素吸附mRNA容量大的特点,尽可能缩小层析柱床  相似文献   
75.
介绍一种用弥雾机改装的昆虫吸捕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綦立正  吴家荣 《昆虫知识》1993,30(3):184-185
<正> 为了有效地开展农田节肢动物群落研究,必须设计出一种高效能的吸捕器。目前国外研制的各种吸捕器均以电动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借助于风扇转动形成的真空抽吸作用,对生活在农田的节肢动物进行抽样。国内一些单位从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引进的Farmcop吸捕器,由于使用直流电源,操作人员需携带蓄电瓶下地,不甚方便,且吸力较小,种群调查的误差较大。兹介绍我们用山东临沂农业药械厂生产的泰山-18AC型背负式机动弥雾喷粉机改装的一种昆虫吸捕器,经试用于农田群落的抽样调查,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76.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了水稻矮缩病毒(RDV)基因组第10号片段的编码序列,该片段编码病毒的非结构蛋白。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和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并绘制了物理图谱。克隆片段大小为1150 bp,含Sac I、Hind III、Nde I、BamH I、Sai I 等酶切位点,引物设计时还在该片段两侧增加了Bgl II和 EcoR I 切点,以便克隆到植物中间载体质粒。利用上述酶切位点对该片段进行了亚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的RDV中国流行林基因组第10号片段的编码区与日本流行株的相应区域比较,核酸的同源率为96.03%,编码的氨基酸的同源率为97.17%。  相似文献   
77.
陈龙斌  孙昆  张旭  孙洪刚  姜景民 《生态学报》2023,43(19):8035-8046
探究林隙对不同需光性树种早期生长特征和功能性状的影响,对揭示林隙微生境影响次生林内幼苗更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亚热带次生林中耐荫常绿树种香樟和阳性落叶树种枫香幼苗为试验对象,研究大林隙(D/H介于1.5—2.0)、中林隙(D/H介于1.0—1.5)和小林隙(D/H介于0.5—1.0)对不同需光树种幼苗早期(1—3年生)生长特征和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隙大小对两种幼苗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中林隙可显著促进香樟2—3年生幼苗的生长,大林隙对枫香1—3年生幼苗的生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对林隙环境因子与幼苗功能性状的关系进行冗余分析表明,香樟幼苗功能性状的变化与林隙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酸碱度和有效磷含量密切相关,而枫香幼苗功能性状则主要受林隙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土壤含水率、冠层透光率和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3)维持较高的根重比、细根比根长、叶碳氮比和叶碳磷比是幼苗应对林隙环境影响的重要生理生态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8.
用寡核苷酸诱导的基因定位突变法,将人白细胞介素-2C末端两亲性a螺旋中125位和127位基分别或同时突变为Pro,并测定其生物活性和空间结构。结果发现所得突变体的生物学活性均急下降,同时a螺旋含量以及C端螺旋中残基的空间位置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提示,C端a螺旋尤其是其疏水面的完整性对维持白介素-2的生物活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对2018至2021年采集的9号巢鼠(Micromys minutus)标本、22号红耳巢鼠(M. erythrotis)标本和19号待厘定的巢鼠属标本,进行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进一步揭示我国巢鼠属的分类和系统分化问题。待厘定的巢鼠属标本形态特征为:标本体背毛黑棕,体腹毛基灰色,毛尖灰白,体侧毛色具明显区分,尾背部毛色黑棕,尾腹部毛色灰棕色;尾长长于头体长的120%;头骨背面观可见颧弓明显弯曲;颅全长[(18.59 ± 0.48)mm]和颅基长[(17.43 ± 0.48 mm)]较长,腭长[(9.35 ± 0.11)mm]较长,脑颅高[(7.43 ± 0.06)mm]较高。待厘定的巢鼠属标本形态特征与巢鼠和红耳巢鼠均存在差异。待厘定巢鼠属标本与巢鼠和红耳巢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15和0.136,接近于巢鼠与红耳巢鼠之间的遗传距离(0.126)。利用Cyt b基因全序列和核基因IRBP1、RAG1和RAG2序列分别构建的巢鼠属系统发生树均以较高的置信度分化成3个进化支,即巢鼠、红耳巢鼠和待厘定的巢鼠属样本的进化支。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均支持待厘定的巢鼠属标本为独立物种分类单元,对应于文献记载的巢鼠川西亚种(M. m. pygmaeus)。根据产地、遗传距离和形态分化,建议将巢鼠川西亚种提升为种,命名为川西巢鼠(M. pygmaeus comb. nov.)。利用Cyt b基因全序列构建的巢鼠系统发生树分化成6个进化谱系:日韩谱系、欧洲谱系、俄罗斯新西伯利亚谱系、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谱系、中国安徽谱系和中国台湾谱系。  相似文献   
80.
【背景】废旧塑料聚乙烯因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不易被自然降解而形成长期污染。【目的】探究聚乙烯泡沫塑料对大麦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大麦虫作为降解聚乙烯泡沫塑料的昆虫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麦虫幼虫为研究对象,选用常见的泡沫塑料(聚乙烯),采用4种不同的饲喂方式T1 (麦麸)、T2 (泡沫塑料)、T3 (泡沫塑料+麦麸)、T4 (不饲喂)进行驯化,处理30 d后对大麦虫进行解剖,取肠道内容物于LB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将富集培养后的菌液加入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为唯一碳源的LCFBM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对PE塑料有降解能力的菌株。【结果】取食泡沫塑料30d后,与单一饲喂PE相比,麦麸和PE混合饲喂后大麦虫幼虫的存活率为76%。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虫粪组分中主要官能团中峰值明显变化,表明PE长链有断裂现象,并从肠道中分离得到3株可以对PE薄膜边缘造成明显侵蚀的菌株。【结论】大麦虫可取食并消化PE塑料,其肠道内的微生物对PE塑料的降解起到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塑料污染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