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颗石藻Pleurochrysis carterae是沿海水域中常见钙化微藻,易形成高密度水华,也是养殖环境致害种之一。抗捕食防御能力可能是其种群增殖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卤虫作为捕食者,分析了颗石藻P.carterae抗捕食现象,以及在捕食压力下的重要生理生化响应特征,以期为颗石藻P.carterea抗捕食机制研究及其高密度增殖机理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当颗石藻P.carterae比例增加时,卤虫对微藻的摄食率显著降低,且存活率显著下降,显示该藻具抗捕食能力。(2)以卤虫饵料微藻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对照,比较研究发现,相同的捕食压力下,饵料金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电子传递速率ETR和最大量子产率Fv/Fm)显著降低,但颗石藻P.carterae的ETR和Fv/Fm没有显著变化,显示颗石藻P.carterae对卤虫抗捕食作用。(3)相对于没有捕食压力的对照组,捕食压力下,饵料金藻I.galbana的脂类组成没有显著差异。但是,颗石藻P.carterae的脂类组成则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对细胞叶绿体有重要作用的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磷脂酰甘油二酯(PG)含量上升,与促细胞分裂相关的二酰甘油(DAG)和磷脂酰肌醇(PI)也上升。这些脂类代谢物的变化可能在其种群水平上抵抗捕食并实现种群增殖中发挥作用。(4)培养介质中磷的状态对颗石藻P.carterae细胞二甲基巯基丙酸(Dimethyl sulfonio propionate,DMSP)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影响颗石藻P.carterae对卤虫的致害效应:缺磷条件下生长的颗石藻P.carterae首先使卤虫受害。当培养液中仅以ATP为磷源时,颗石藻P.carterae的卤虫致害效应则降低。研究证明,颗石藻P.carterae具有抗捕食能力,细胞的脂类代谢物质以及DMSP可能在抗捕食防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红光下雨生红球藻Haematcoccus pluvialis的细胞增殖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以及氮磷消耗特征,并且研究了在不同初始氮磷浓度下,细胞增殖周期、色素变化以及氮磷消耗速率,以期为雨生红球藻的培养工艺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光合荧光参数ΦPSⅡ、qP、ETR与细胞增殖周期一致,没有显著差异。Fv/Fm、NPQ则随着细胞密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细胞密度下降而上升,且发生变化的拐点与营养盐胁迫造成细胞数量下降的时间点基本一致。(2)以不同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10︰1,重量比)的培养液接种细胞,较高浓度的氮磷条件(45/4.5—130/13.0 mg/L),比较低浓度的氮磷条件(15/1.5—20/2.0 mg/L)有利于提高批次培养后的细胞终产量。但是,在初始高浓度氮磷下,接种初期细胞受到胁迫,相对增长速率小;氮磷消耗率低,后期浓度维持高位;藻细胞指数生长延迟,培养周期变长。在红光下,最优化的氮磷接种浓度为45/4.5 mg/L。研究结果对半连续培养雨生红球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从江西某铜矿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出一株极端嗜酸、又能耐受中度碱性条件的异养微生物,命名为HJM菌株。该菌株能在pH1.5~10.0的范围内生长。形态学以及18SrDNA和26S rDNAD1/D2区序列分析表明,HJM菌株属于P.guilliermondii这个种。金属抗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对重金属铜离子的抗性可高达45mmol/L,因此,它的分离为研究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抗铜机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湖南省永州地区夏秋季常见嗜尸性昆虫及螺类的种类及其群落演替,运用观察法研究2007—2009年永州地区夏秋季家兔尸上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变化及其演替。结果表明,该地区家兔尸体上发现部分昆虫纲和腹足纲的嗜尸性昆虫,昆虫纲主要涉及双翅目和鞘翅目的部分昆虫,其中双翅目6科14种,主要有蝇科的孕幼家蝇、斑蹠黑蝇、厚环黑蝇;丽蝇科的丝光绿蝇、叉叶绿蝇、亮绿蝇、大头金蝇和绯颜裸金蝇、白头裸金蝇;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鼓翅蝇科1种;潜蝇科的Phytomyza thalictrella;果蝇科的Drosophila cuaso;鞘翅目5科8种,主要有大黑葬甲、Silpha carinata、Nicrophorus fossor、双色葬甲;蜣螂科的金龟子;步甲科的毛婪步甲和蠋步甲;拟步甲科;隐翅甲科的大黑隐翅虫、小隐翅虫;膜翅目2科3种,蚁科的路舍蚁;胡蜂科的墨胸胡蜂、黑盾胡蜂;鳞翅目的丝兰蛾;腹足纲的钉螺。上述嗜尸性昆虫及螺类在兔尸上出现的时间和部位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研究结果可望为法医在湖南省永州地区对尸体的死亡时间和地点推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红藻糖苷对超低温冻存微藻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将3种不同的微藻置于含10% DMSO和不同浓度红藻糖苷的冻存液中,冻存并解冻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复养后藻株的生长曲线及相关生理参数。结果显示,由于冷冻损伤,冻存后各种藻细胞的生长速率、细胞密度及生理指标都显著性下降,而红藻糖苷协同DMSO能够显著增加细胞的存活率,尤其15%红藻糖苷能将紫球藻存活率提升20%(P0.05);生长曲线得到明显改善;且对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也有显著性提高(P0.05)。总体结果来看,红藻糖苷对超低温冻存微藻,特别是紫球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效果强于蔗糖。  相似文献   
7.
肝素酶是一类能够特定切割肝素或硫酸乙酰肝素中α-1,4糖苷键并将其裂解成有活性寡糖片段的酶,主要分为真核生物肝素酶(Heparanase)和原核生物肝素酶(Heparinase)。由于原核生物肝素酶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生物催化剂,因此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性研究逐渐被重视。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相关工作,归纳介绍了原核生物肝素酶通过作用于硫酸肝素蛋白聚糖(HSPGs)生成肝素小分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的应用;原核生物肝素酶在制备第三代创新型抗凝血药物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WMH)和超低分子量肝素(Ultra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ULMWH)方面的应用;原核生物肝素酶作为肝素拮抗药物等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并展望了原核生物肝素酶的未来应用前景及挑战。  相似文献   
8.
原位生物技术对城市重污染河道底泥的治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敏  王如松  蒋莹  王金辉  黄锦楼 《生态学报》2013,33(8):2358-2364
以扬州市典型城市内河河道为例研究了人工曝气、生态砖覆盖、生物填料覆盖、低位植物浮床(简称低位浮床)等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对河道底泥污染释放及其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原位生态处理后,1)底泥中氨氮的释放速率下降50.3%-89.64%,平均为59.27%;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氨氮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36.59%-82.67%,平均为53.33%;2)底泥中总氮的释放速率下降20.96%-88.94%,平均为42.32%;底泥总氮释放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量的污染去除率为38.00%-67.06%,平均为54.96%;3)底泥中总磷的释放速率下降27.49%-91.00%,平均为55.31%;底泥总磷释放对上覆水总磷污染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67.14%-98.46%,平均为84.33%;4)底泥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1.84%-79.32%,平均为41.16%;底泥上覆水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25%--70.74%,平均为29.83%.研究还发现,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在运行中对底泥污染治理的效果受该技术对底泥的扰动程度的影响,在进行集成应用的时候,对底泥扰动较大的技术应与对底泥扰动较小的技术相间应用,以减少工程技术运行中对底泥扰动造成的污染爆发式释放,达到更好的整体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