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3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蕹菜幼苗中心蔓长与粗,单株分蘖数与分蘖总长度,单株根,茎,叶及整株的鲜重与干重等指标均随子叶切除率增加而呈线性降低。分蘖株率与子叶切除率之间呈无显性线性关系,但处理差异显著,子叶切除对鲜重及干重的冠/根值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2.
三种稻飞虱在恒定高温胁迫下的生态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揭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3种稻飞虱的不同虫态在38℃恒温下,暴露不同时间后的生存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卵孵化率明显下降,卵历期延长。褐飞虱、白背飞虱卵在38℃恒温下暴露12h后.卵孵化率比对照分别低34%和45%;暴露24h后,两种稻飞虱的卵孵化率均比对照低25%;致死中时值LT50分别为11h和10h。3种稻飞虱8日龄若虫及羽化后3天的雌雄成虫的生存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显著下降趋势,褐飞虱、自背飞虱和灰飞虱若虫的致死中时值LT50依次为15.6h、17.8h和25.9h,长翅型雌成虫依次为34.7h、17.1h和43.2h.长翅型雄成虫依次为28.9h、23.2h和54.5h。另外,高温处理过的若虫,其羽化出成虫的体重明显下降,在高温下暴露30h后,白背飞虱长趣型雌成虫的体重比对照低32%,褐飞虱短翅型雌成虫低50%;高温处理后存活的白背飞虱雌成虫产出的卵块较小,总产卵量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53.
用高温强度-高温作用时间模拟模型分析35℃-40℃高温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3种稻飞虱高龄若虫生存的影响,发现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并比常用的Probit和Logit分析方法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本次试验所函含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模拟的3种稻飞虱高龄若虫的死亡概率为一曲面,其总的走势十分相似。但总体上看,以灰飞虱较耐高温。在40℃下,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LT50值依次为23h,22.5h和25h,37.5℃下依次为62h,63h和81h。  相似文献   
54.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初被认为是较简单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之一。但是,这一想法随着RAAS阻滞剂:肾素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拮抗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而受到挑战。因此,RAAS的组成、以上药物发挥作用的具体通路及副作用均得到重新定义。在RAAS阻滞剂的应用过程中,机体肾素水平升高,并刺激肾素原受体(即无活性的肾素前体,PRR),进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理,在AT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过程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升高,并与2型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结合,进而对机体产生有利作用。此外,随着ACEI及ARB的应用,血管紧张素1-7水平升高,其与Mas受体结合,发挥心脏及肾脏保护的作用,还可通过刺激干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Experimental biochemistry inspection teaching,EBIT)与开放式综合实验设计(Ope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design,OCED)的初步效果,为EBIT教学提供新型选择方案。方法:选择2012届我们所带教医学检验专业的2个班级111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6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EBIT中予以传统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OCED模式。对比两组实验成绩、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ED方式应用于EBIT过程中,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CD4(Th1)和CD8(Tc1)T细胞对肝癌患者的AFP的应答反应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其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新策略。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HCC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重点分析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对HCC患者的AFP-衍生肽的反应;用胞内细胞因子检测法对IFN-γ进行检测。结果:抗AFP的Tc1反应检测阳性结果在对照组为28.5%,在OkudaⅠ期的肝癌患者中为25.0%,在Ⅱ或Ⅲ期的HCC患者中为31.6%。抗AFP Th1阳性反应仅在HCC患者中检测到。抗AFP Th1阳性反应在44.4%的Child-Pugh A级的HCC患者中检测到,但是在Child-Pugh B或C级中仅15.4%。Tc1型反应在Child-Pugh A级肝功的患者中为16.7%,在Child-Pugh B或C级患者中为46.2%。结论:抗AFP Th1应答更多出现在早期肝硬化的HCC的患者中,而抗AFP Tc1应答更可能出现在晚期肝硬化患者中,这些结论为抗肝癌疫苗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某军校2014级与2010级本科新生以及14级新生内部的人格特点,为改善和提高军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个年级新生进行16PF测试,对测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级新生在B、C、E、G、H、L、O、Q1、Q3、Q4、适应与焦虑性、内向与外向、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个性因素和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的得分与2010级新生得分有显著差异(P0.01)。从效果量角度分析,两级新生在A乐群性,适应与焦虑性,专业成就个性因素以及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等方面得分差异的效果量d大于0.2。2014级本科新生在A、B、C、E、I、L、M、O、Q1、Q2、Q3、Q4、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心理健康因素、专业成就个性因素、创造能力个性因素以及新环境成长能力因素方面以及适应与焦虑性的得分与士官新生存在显著差异(P0.01)。从效果量角度分析,14级本科新生与士官新生在B,E,I,L,M,O,Q2,Q4,适应与焦虑性以及心理健康因素等方面得分差异的效果量d大于0.2,在数字搜索成绩,A,Q1,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以及怯懦与果断型等方面得分差异的效果量d大于0.5。结论:14级不同身份学生存在各自特点,军对院校在对其教育管理上要注重方式方法,因材施教,合理引导,培养合格的军校学员,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军官。  相似文献   
58.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检测标准分子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了该两种真菌分子检测的标准分子。前者包括线粒体2297 bp的DNA序列以及rDNA710 bp的ITS序列,后者包括线粒体2.3kb的DNA序列以及rDNA710 bp的ITS序列。分别对该两个标准分子进行了性能评估试验,测试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标准分子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均匀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和黑麦草腥黑粉菌分子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59.
产油微藻的分离、筛选及自养培养氮源、碳源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云南滇池的水样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自养产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vulgaris),其油脂产率可达28.6mg/(L·d),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氮源、氮源浓度和添加无机碳源对其自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钠为优化氮源,氮元素的优化浓度为123mg/L,油脂含量随氮元素浓度升高而降低;添加NaHCO3显著提高了C.vulgaris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其优化浓度为800mg/L。在氮源和碳源的优化浓度下,C.vulgaris的最大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可达332.8mg/(L·d)和100.2mg/(L·d),分别是对照组的3.6和3.4倍。  相似文献   
60.
毛薯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建立毛薯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研究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毛薯总基因组DNA,应用单因子实验法设定模板DNA,Mg2+浓度,dNTP浓度,Tap酶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的5个不同梯度,探讨单因素变化对毛薯ISSR-PCR扩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毛薯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模板DNA为50ng、Taq酶为0.8U、Mg2+浓度为2.0mmol/L、引物浓度为0.5μmol/L、dNTPs浓度为0.5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