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猪瘟病毒糖蛋白Erns中和表位的鉴定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瘟病毒(CSFV)囊膜结构糖蛋白Erns(gp48)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第二抗原蛋白。E2和Erns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CSFV感染细胞的过程。Erns具有RNA酶活性,影响病毒自身复制并涉及对病毒的中和效应。采用抗CSFV alfort Tübingen 毒 株Erns糖蛋白的1B5, b4_22 和24/16单克隆中和抗体,筛选噬菌体展示的12肽随机肽库,进行Erns中和表位的鉴定和比较,获得分别针对1B5、b4_22 和24/16单克隆抗体的3个主要中和表(拟)位基序WxNxxP、DKNR (Q) G和 A(T)CxYxKN,分别定位于Erns的351位~356位或348位~350位、384位~386及322位~323位、380位~386位氨基酸区域。分析表(拟)位基序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性差异。B4_22 和 24/16单克隆抗体识别基序存在共有序列KN, 识别Erns中的相似抗原区,但其侧翼序列及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抗体抑制试验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盐渍土形成和水盐运移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区盐渍土主要分为盐土和碱土两大类,其形成过程包含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2种类型,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总结了干旱区盐渍土的类型、分布、危害和形成过程,并从水盐运移的角度揭示盐渍土发生的机理及学科前沿进展。干旱区盐渍土形成和水盐运移规律的研究已广泛地采用土壤学、生态学、地理学、信息科学和数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手段,正朝向多学科交叉、多尺度耦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KG-*8]90和19.[KG-*8]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KG-*8]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KG-*8]3506,其处理1头西花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KG-*8]0402 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KG-*8]0242 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花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猪瘟病毒(CSFV)囊膜表面结构糖蛋白E2(gp55)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2和E^ms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本文采用抗CSFV(Alfort Tiibingen毒株)E2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c2410和a18,淘选噬菌体展示的12肽随机肽库,对CSFV E2蛋白表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c2410和a18识别同一线性表位,定位于E2蛋白的832-837位氨基酸(SPTTLR),但二者在ELISA和免疫印迹分析中对不同表(拟)位的反应性存在差异。自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对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c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2410和a18虽然来源于同一批次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系,识别同一表位,但仍属于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大宁河鱼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大宁河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特点,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4月利用HTI Model 241鱼探仪对三峡库区大宁河进行了声学调查。结果表明:冬季鱼类密度显著高于春季,这与鱼类自身的繁殖越冬行为有关。统计分析显示,鱼类水平分布的差异与水深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可能主要由群聚行为引起。另外,冬季大宁河鱼类主要分布在中下层,上层和中下层的鱼类密度分布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0.01);春季鱼类主要分布在中上层,中层和下层的鱼类密度分布差异显著(p <0.05)。大宁河鱼类在冬季和春季均属于成群分布,并且春季各层鱼类密度的变异系数高于冬季,这与水温和鱼类的防御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是由致病微生物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合并血压降低且经快速液体复苏后血压仍不能恢复正常者 称为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其中一部分患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脓毒症病死率居高不下。每10 万人口中 约50-300 人会发生严重脓毒症,其短期死亡率达20%-25%,当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其死亡率达50%。整合消灭致病微生物、阻断 炎症介质和处理MODS等措施的" 集束化"治疗并未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但诸多 的临床研究对糖皮质激素疗效的评价褒贬不一,糖皮质激素是否有利于脓毒症的转归一直饱受争议[3]。本文仅就糖皮质激素在 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中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并希望能进一步探讨发生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时,机体对糖皮质激素反 应复杂性的原因,以及在以后的研究中对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及对糖皮质激素用药和停药时机的选择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7.
噬菌体呈示单链抗体表达载体及小鼠非特异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表面呈示技术构建抗体库的方法,为从抗原出发获得特异抗体提供了新的途径。报道的是,首先构建了一个用于噬菌体呈示抗体的噬粒表达载体pFUW80,它具有既可以进行外分明表达,又可进行附着表达的特点。然后利用设计的一套扩增小鼠抗体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基因片段的PCR引物,从未免疫小鼠脾细胞中扩增出了抗体重、轻链可变区基因,构建了一个1.2×106库容的小鼠非特异性单链抗体库。从这个抗体库中,筛选出了针对人IgG的单链抗体噬菌体,并进行了ELISA检测和部分序列分析。这一初步结果为今后继续利用这一系统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猪瘟病毒(CSFV)囊膜表面结构糖蛋白E2(gp55)是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及激发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蛋白.E2和Erns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介导病毒对细胞的感染过程.本文采用抗CSFV(AlfortTubingen毒株)E2结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c2410和a18,淘选噬菌体展示的12肽随机肽库,对CSFV E2蛋白表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c2410和a18识别同一线性表位,定位于E2蛋白的832-837位氨基酸(SPTTLR),但二者在ELISA和免疫印迹分析中对不同表(拟)位的反应性存在差异.自杂交瘤细胞中提取总RNA,对单克隆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cDNA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2410和a18虽然来源于同一批次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系,识别同一表位,但仍属于不同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9.
【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90和19.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3506,其处理1头西花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0402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0242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花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玛河流域扇缘带盐穗木土壤速效养分的"肥岛"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玛河流域扇缘带盐穗木灌丛在单生条件下及与猪毛菜共生条件下的土壤速效养分的"肥岛"特征。结果表明,盐穗木灌丛周围土壤的"肥岛"现象主要体现在土壤表层,沿立地点向外每隔0.6m逐渐减弱,且沿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弱。盐穗木在单生条件下,灌丛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在立地中心有明显的富集现象。在从立地原点向外3m的表层土壤中,两种养分分别从 2.75 g/kg和56.67 mg/kg下降至1.66 g/kg和29.0 mg/kg,且沿土壤剖面向下呈现显著性降低趋势(P<0.05),但均显著性高于裸地的同类值。而速效磷含量整体呈现亏损状态,其平均值较裸地速效磷含量低25.33%,表明盐穗木种群具有促进氮和钾的富积、但消耗磷的生态功能。在盐穗木-猪毛菜共生条件下,无论是在土壤表层还是沿土壤剖面,3种速效养分的含量整体上显著性高于裸地。共生条件下土壤的碱解氮含量整体低于单生条件下的值,而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则是共生大于单生。研究表明,盐穗木单一种群条件下土壤速效磷的亏损状态可在猪毛菜共生条件下出现逆转,两者具有互补效应。该结论为干旱盐碱化地区植物与土壤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