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构建并表达出PTK重组蛋白,以鉴定酪氨酸蛋白激酶(PTK)的活性,筛选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方法从PTK重组克隆载体上切下目的基因片段Abl-PTK使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GEX4T-2上,转化大肠杆菌DH5a,筛选鉴定出正确的转化子。转化菌株经IPTG诱导后进行表达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经酶切和诱导表达鉴定,重组质粒pGEX4T-2-PTK构建成功,并高效表达了58KD的GST-PTK融合蛋白。结论PTK基因被成功地重组至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该研究为进一步纯化、鉴定PTK的活性,筛选PTK的抑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为不产氧光合细菌光合色素研究提供可行的较系统规范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揭示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 134K20)光合色素光氧适应性机制.[方法]采用光谱法和色谱法对光和氧调控下的类胡萝卜素和细菌叶绿素合成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134K20菌株光照好氧时细胞得率最高.光照厌氧时主要合成3黄、1红、1紫、2绿、2蓝9种色素,黄色素大量表达.有氧时红色素大量表达,且启动2种新的红色素和1种新的紫色素表达,而黄色和蓝绿色素则受氧抑制.黑暗好氧主要合成2黄、3红、2紫、1绿、1蓝9种色素,但不同于光照厌氧.光照好氧时黄色素减少到1种,紫色素含量增加,其余同黑暗好氧.[结论]固氮红细菌(Rhodobacter azotoformans 134K20)是通过PpsR调节途径来调节光合基因表达的.黄色和红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素.黄色素1属于球形烯系列,其余两种黄色素是新的类胡萝卜素组分.红色素为新的球形烯酮组分,3种红色素极性、峰形和峰位差别显著,正己烷能显示其精细结构.紫色为极性较大的细菌脱镁叶绿素,绿色和蓝色为4种极性不同的细菌叶绿素a中间产物.乙醚甲醇法适合类胡萝卜素的提取,丙酮甲醇冰冻研磨法能快速有效完全提取光合色素.溶剂效应可有效鉴别细菌叶绿素a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03.
光谱和性别对几种金龟子趋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不同波长的LED新型绿色光源对几种金龟子雌雄性的趋光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棕色鳃金龟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铅灰鳃金龟H.plumbeaHope、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的趋光反应率分别为68%、84%、90%,显著高于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 Motschulsky和大黑鳃金龟H.oblita Hope;棕色鳃金龟和铅灰鳃金龟趋光谱较广;主峰为405nm和465nm的单色光对所有试虫均有较强的诱集力。雌性大黑鳃金龟和暗黑鳃金龟的趋光性强于雄虫;但雌雄差异对棕色鳃金龟、铅灰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的趋光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基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计算机辅助诊断算法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降低对肺结节的漏诊率,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方法: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算法,利用直方图统计特性对数据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像素的邻域特性,将数据样本对各聚类中心约束条件为1,改变为隶属度之和为样本总数.用改进的FCM对肺实质图像进行分割,将分割后的图像应用区域标记算法去除小面积区域.利用肺结节的关键特征,提取可疑区域.结果:运用改进算法后,区域分割效果更好.仿真结果证明算法很好的将"线"形或分枝状结构的血管去除.结论:改进的FCM有很好的实时性和对噪声的鲁棒性,分离血管后,将可疑区域在原图标记出来,使医生的工作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假病毒(pseudovirions,PsV)中和技术检测方法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基因芯片技术和PsV中和技术检测新疆伽师县夏普吐勒乡维族妇女血清HPV16感染率;数据用EpiData3.0录入和整理,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PV16感染率为6.1%,PsV中和技术检测HPV16感染率为7.0%,两种方法检测HPV16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V中和技术检测方法是一种方便,快捷的HPV抗体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6.
纤维素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拷贝数对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PCR扩增得到的瑞氏木霉纤维素内切酶Ⅲ(Endo--β1,4-glucanaseⅢ,EGⅢ)基因片段插入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质粒pPIC9K中,构建了EGⅢ的分泌表达质粒pPIC9K-eg3,然后经线性化后电转化导入P.pastorisGS115受体菌中。获得的阳性克隆经SDS-PAGE和酶活检测,证明工程菌株发酵上清液中含有表达的EGⅢ蛋白并具有纤维素内切酶酶活。通过荧光定量PCR确定了各菌株的拷贝数并对不同拷贝数范围的菌体生长和EGⅢ的表达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拷贝重组菌有着相对较好的EGⅢ表达量。  相似文献   
107.
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前基因表达的转录分析多采用单一看家基因作为内参来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实验中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了新型三肽化合物酪丝缬肽作用后RPL13A、UBC、EIF4A、B2M、GAPDH和ACTB共6个看家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经过geNorm程序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表明,这6个看家基因的表达存在差异,确定了RPL13A、UBC2个看家基因用于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选择的必要性在实验中得以证明,更重要的是为各种实验因素影响下(尤其是新物质作用下)内参基因的选择介绍和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8.
毛霉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春玲  宋欣  曲音波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5):274-277
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到一株脂肪酶菌株—毛霉(Mucor sp.)M2,其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黄豆粉4.0、蔗糖0.5、橄榄油1.0、硫酸铵0.1、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镤0.01、pH自然。产酶最适条件:初始pH6.5、培养温度28℃、培养周期96h.该酶最适作用温度50℃、最适pH8.0、pH稳定范围为7.0~10.0,Fe2+、Ca2+、Mg2+、K+对酶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温度,热激蛋白与高粱育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建南  曲军 《遗传学报》1998,25(4):356-361
高粱不育系3A在热激(43~45℃)诱导下结出了种子,由不育系转变为可育系。比较3A和3B线粒体在热激条件的热激蛋白得知,它们的热激蛋白是由核编码的,在细胞质中合成后才运到线粒体中,热激2h,3A出现70、31、24、18和16kDa 5条蛋白带,3B除出现上述5条蛋白带外还多出现96、94kDa 2条,而且70kDa含量比3A大。热激4h,3B的96、94kDa消失,两系趋于一致。此时,3A和3B线粒体总蛋白比热激前大量增加。此后HSPs急剧降低。热激8h,3B线粒体仅有70、31、24和16kDa 4条蛋白带,70kDa特别明显,而3A则全部消失。从而表明,HSPs在3B中是稳定的,在3A中是缺乏或不稳定的,这些差异可能与3B育性稳定性及3A不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0.
Cold-active enzymes have received little research attention although they are very useful in industries. Since the structure bases of cold adaptation of enzymes are still unclear, it is also very difficult to obtain cold-adapted enzyme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using routine protein engineering methods. In this work, we employed directed evolution method to randomly mutate a mesophilic cellulase, endoglucanase III (EG III) from Trichoderma reesei, and obtained a cold adapted mutant, designated as w-3. DNA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w-3 is a truncated form of native EG III with a deletion of 25 consecutive amino acids at C-terminus. Further examination of enzymatic kinetics and thermal stability shows that mutant w-3 has a higher Kcat value and becomes Fmore thermolabile than its parent. In addition, activation energies of w-3 and wild type EG III calculated from Arrhenius equation are 13.3 kJ · molt-1 and 26.2 kJ · molt-1,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increased specific activity of w-3 at lower temperatures could result from increased Kcat value and decreased activation ener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