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综述了国内外对石油烃类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的研究情况 ,分别就石油烃类化合物各组分微生物降解率、不同组分的微生物代谢途径、降解菌种类、降解性质粒、工程菌构建以及生物修复方法进行了介绍 ,以期全面反映此领域的研究成果 ,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2.
To investigate the k inetics of antibody to SARS coronavirus in SARS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ELISA was used to dete ct antibody to SARS coronavirus(SA RS CoV),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SARS CoV RNA and,besides,the C D+4 and CD+8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SARS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were assayed by flowcytom 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ARS CoV IgM were first detected from da y 7 to day 47 after SARS onset,wit h average at day 193±101SARS Co V IgG were first detected from day 4 to day 47 after SARS onset,with average at day 207±101,and the p roduction of SARS CoV IgG was corr elated with CD+4 T cell number(P<005),but had no relationship with SARS CoV RNAMost SARS patients pr oduced SARS CoV antibody,IgM produ ced almost at the same time wit h IgGSARS CoV IgG is a protective antibody against SARS CoV and the titer of IgG may be used as an ind ex indicating the specific immunit y production in SAR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13.
以水培7d苗龄的山黧豆幼苗为材料,向水培溶液中施加不同浓度H2O2处理山黧豆幼苗24h,分析山黧豆根系受氧化胁迫的程度与抗氧化系统的应答特征,以揭示山黧豆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机制。结果显示:(1)随外源H2O2处理浓度的不断增加,山黧豆幼苗侧根的数目无显著变化,而其根的鲜重则显著降低。(2)同时,根系组织的内源H2O2染色范围和程度显著增高,但根尖区域始终保持较低水平的H2O2;相反,O-·2染色范围和程度明显减少,根尖区域却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O-·2。(3)同期根系抗坏血酸(ASC)含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均表现出了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直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在外源H2O2胁迫条件下,山黧豆根系O-·2的积累可能与其生长和活力呈正相关,而根系H2O2的积累则与其受氧化胁迫程度呈正相关;低浓度的H2O2处理可以提高山黧豆抗氧化系统对体内活性氧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分析同济医院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学分型及荚膜基因分型,了解本地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的主要流行株。方法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分离流感嗜血杆菌100株。根据脲酶、吲哚和鸟氨酸脱羧酶试验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传统的生物学分型,分为Ⅰ~Ⅷ八个生物型。回顾患者病史资料,分析生物学分型和流感嗜血杆菌所引起的疾病之间的关系。用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a—f型特异性荚膜基因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检测。通过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基因分型结果的比对,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结果分离的100株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结果如下:Ⅲ型6株,Ⅳ型28株,Ⅴ型1株,Ⅵ型54株,Ⅶ型11株。未分离到Ⅰ型、Ⅱ型和Ⅷ型。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发现主要流行株Ⅵ型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引起患者肺炎(包括支气管肺炎和新生儿肺炎)和支气管炎(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荚膜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未分离到b型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共分离到1株f型,其余99株均为无荚膜抗原的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分型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该院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为生物型Ⅵ型。回顾患者病史,发现Ⅵ型主要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荚膜基因分型显示,本地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和荚膜基因分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对小儿白血病化疗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PIFI)的疗效。方法选取沈阳军区总医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54例白血病化疗后PIFI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7例。B组采用米卡芬净,A组采用两性霉素B。对比两组临床疗效、G试验结果、肺部CT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A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明显优于B组的44.44%,且治疗后A组死亡6例(22.22%),低于B组的13例(48.1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受试患儿均行动态G试验检测,发现阳性者43例(79.63%),A组22例、B组21例(P〉0.05)。其中37例(86.05%)治疗后转阴,A组20例,B组17例(P〉0.05);治疗前,54例患儿高分辨CT影像显示其肺部出现片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呈现明显新月形或空洞改变;(3)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腹泻、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P〉0.05);A组3例因耐受不足停药,B组4例因肾功能改变而停止治疗,不良反应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后出现PIFI症状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6.
王长山  朱金玲  张玉萍  刘爽  李丽 《生物磁学》2014,(14):2760-2762
目的:探讨WPBL教学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进行W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LBL)教学模式对比研究,通过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度。结果:WPBL教学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学生总体满意度为93.79%,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WP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WPBL教学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进行WPBL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LBL)教学模式对比研究,通过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满意度。结果:WPBL教学组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学生总体满意度为93.79%,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WP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8.
双氧水快速氧化法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科研工作中,观察横纹肌的基本病理变化,以及对横纹肌肉瘤与许多未分化的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多采用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法。但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该法染色时间长(12—48h),所配染液成熟周期长(数周-数月),从而使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根据染色的基本原理,经反复实验,对染色步骤进行了改进;同时采用双氧水快速氧化法,加速染液成熟,收到了理想的染色效果。材料和方法1.材料本科活检及尸检的正常肌肉及横纹肌肿瘤组织,经Zenker氏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切片厚4μm。2.仪器YWY781B医…  相似文献   
119.
花椒挥发油抗肿瘤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臧林泉  胡枫  韦敏  由天辉  何波  宁宗  李丽 《蛇志》2006,18(3):183-186
目的 提取花椒挥发油,并对其进行抗人肺癌杀伤及诱导凋亡试验。观察花椒是否具有抗肿瘤活性,并确定其最小杀伤肿瘤细胞的剂量;同时观察诱导细胞凋亡的最小剂量以确定其抗肿瘤机制。方法 利用改进水蒸气法提取花椒挥发油,利用Tween-80作为助溶剂对花椒倍比稀释,对人A549肺癌细胞进行抗肿瘤试验,利用SRB方法和形态学确认细胞杀伤率,采用荧光染料Hochest33258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水平。将试验同时分为时间-效应组(24、48、72h)和剂量-效应组(0.125~16mg/ml)。结果 ≥4mg/ml以上剂量的花椒挥发油提取物对A549具有较高的抑瘤率,达到87.9%;最低抑瘤浓度为1mg/ml,抑瘤率为40.2%。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被杀伤的细胞体积萎缩,细胞膜皱缩,成活细胞数稀疏,数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不同给药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药物最佳作用时间为48h及72h。利用低于杀伤浓度的剂量作用于A549进行研究,观察其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Hochest33258观察对细胞核的影响。结果表明,0.51mg/ml剂量的花椒挥发油提取物作用于细胞72h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论 高浓度(4~16mg/m1)的花椒挥发油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有杀伤作用,低浓度(1mg/ml)的花椒挥发油对A549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0.
薤白水提物对小鼠肝微粒体Cyt-P45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薤白水提物对小鼠肝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Cyt-P450)的影响。方法以苯巴比妥钠、西咪替丁、生理盐水为对照,小鼠灌胃5、10g/(kg·d)的薤白水提物,连续10天,然后测定其肝微体中Cyt-P450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10g/(kg·d)的薤白水提物组Cty-P450含量明显减少(P<0·05),西咪替丁组Cyt-P450含量明显减少(P<0·05),苯巴比妥钠组Cyt-P450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薤白水提物能明显降低小鼠Cyt-P450含量,对肝药酶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