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脂肪酶假单胞菌的分离培养及最佳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麻疯树油为唯一碳源,从以粉碎的麻疯树种子处理过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脂肪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实验观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发酵工艺对产酶的影响,摇瓶发酵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的组成是(%,w/v):橄榄油2,酵母膏0.5,(NH4)2SO4 0.5,MgCl2·6H2O 0.5,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佳产酶pH为6.5,转速180r/min,发酵培养36h酶活达到最高,为14.17U/mL.本研究为以麻疯树油为原料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国产及进口LB培养基对产嗜热性木聚糖酶基因工程菌1020生长及产酶的影响,并以国产原料为基准,优化了培养基。结果表明,国产的酵母膏及蛋白胨和进口原料相比,缺少某些成分,单纯增加用量不能弥补这种差别;乳糖可以代替昂贵的IPTG起到有效的诱导作用;10g·L-1的乳糖可兼起能源及诱导剂的双重效果,菌的生物量和产酶量达到最佳;发酵8h后补加5g·L-1乳糖,生物量及酶活皆有提高。复合氮源优于单一的无机或有机氮源。优化后的酶活从进口LB培养基的270U~290U提高到1700U~1800U。  相似文献   
23.
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发酵法制备D(-)-乳酸,采用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sp.)从葡萄糖发酵制备D-乳酸。该发酵为微需氧,发酵培养基组成(g/L):葡萄糖60,酵母膏6,玉米浆5,NH4NO3l,麸皮2,NaH2PO4 4,CaCO340。发酵液的初始pH为7.0.在最佳条件下,37℃发酵72h可产40.7g/L的D-乳酸,葡萄糖转化率67.83%。通过离子配位色谱分析,产物的D-乳酸光学纯度为96.04%e.e.。  相似文献   
24.
利用全转录工程(gTME)方法将全局转录因子spt15随机突变并克隆表达, 构建突变库。将突变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 pYX212上, 醋酸锂法转化入不利用木糖的酿酒酵母YPH499中, 经特定的培养基初筛获得高效利用木糖并共发酵木糖和葡萄糖的酿酒酵母重组菌株。对获得的重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该菌株能够很好的利用木糖并共发酵木糖和葡萄糖。在30oC, 200 r/min, 发酵96 h时, 50 g/L木糖和葡萄糖的利用率为94.0%和98.9%, 乙醇产率为32.4%和31.6%, 原始菌株乙醇产率为44.3%; 当木糖和葡萄糖以质量比1:1混合发酵时, 木糖和葡萄糖利用率分别为91.7%和85.9%, 乙醇产率为26%。木糖醇的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25.
热休克蛋白90(Hsp90)通过对几百种蛋白质底物(客户蛋白质)进行合理的折叠、成熟其构象并且激活,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Hsp90成为非常有吸引力、有前途的抗肿瘤药物靶点,并且超过20种抑制剂已经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我们在这里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小分子抑制剂:FS36.收集了Hsp90N-FS36复合物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实验数据.高分辨率X射线晶体结构表明,FS36在ATP结合位点上与Hsp90N相互作用,并且FS36可能替代核苷酸与Hsp90N结合.FS36和Hsp90N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和相互作用为后期设计和优化新型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工业生物技术的产品工程是生物经济的具体体现.是工业生物技术的具体实际应用。工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将形成两类重要的产品工程.一类是利用生物能源技术生产生物能源的产品工程.另一类是利用生物炼制技术生产大宗化学品与生物材料的产品工程。  相似文献   
27.
1,6—二磷酸果糖(FDP)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具有调节糖代谢中若干酶活性之功效,为恢复、改善细胞代谢的分子水平药物。由Harden和Young[1]于1908年首先发现并阐明了一般特性。其后,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芬兰等国的学者分别对FDP的制备和应用作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2][3][4][5]1制备方法本世纪初,各国生化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糖发酵的机制上。自Harden和Y...  相似文献   
28.
太湖猪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常青  掌子凯 《遗传学报》1999,26(5):480-488
报道了对太湖猪7个类群,红灯笼猪,约克夏种猪及太湖地区野猪共57个个体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的结果,重建了太湖猪的系统发生树。实验从40个引物中选用重复性较好的13个引物对所有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共获得198个RAPD标记,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数在3-16间。  相似文献   
29.
大肠杆菌EP8—10转化苯丙酮酸生成L—苯丙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E. coli EP8-10 was selected from the soil. It was able to produce the transaminase with high activity when it was cultivated on the medium containing peptone and beef extract. Optimum conditions of enzyme reaction was: phenylpyruvic acid's concentration of 0.3-0.5 mol/L, L-Asptaric acid used as amino donor, pH 8.5 37 degrees C. When phenylpyruvic acid was 0.3 mol/L, 48 g/L L-phenylalanine was produced after 6 h with 97% conversion rate.  相似文献   
30.
D-苯丙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后使用紫外与5-FU复合处理及Nd:YAG倍频脉冲激光辐照等方法对D-苯丙氨酸产生菌Pseudomonas putida JS-01进行诱变,筛选到一株稳定高产的D-苯丙氨酸产生菌1003。对底物5-苄基海因的转化率由55.3%上升到85.5%,提高率为54.6%。较高的底物浓度亦能保持较高的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