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整合素相关激酶在糖尿病肾病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整合素相关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3例正常肾组织,1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穿刺活检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ILK和FN在肾组织的阳性表达强度,并作图像分析处理.结果在正常肾组织,ILK主要表达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呈弱表达.在糖尿病肾病,ILK表达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在萎缩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增强.在肾小球结节硬化时,ILK表达明显减少.此外,ILK和FN的表达量在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成正相关(P<0.001),在糖尿病肾病晚期成负相关(P<0.05).结论 ILK在糖尿病肾病肾组织中表达量显著增加,并与FN的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说明其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FN等的积聚,在糖尿病肾小球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患者肾组织ILK、纤维连接蛋白(Fn)和整合素(Integrin)的表达.结果在正常组肾组织,ILK主要表达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随着IgA肾病病变程度的加重,ILK的表达逐渐增强,Ⅳ级病变时,ILK的表达最强,正常组及IgA肾病Ⅰ-Ⅴ级的荧光强度分别为:11.67±4.82、12.39±7.71、19.50±7.79、26.26±9.27、35.83±7.01和15.40±5.80(P<0.01);Integrin的表达与ILK平行.Fn的表达随病变程度的加重进行性增强.双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显示,Ⅰ-Ⅳ级,ILK与Fn的表达成正相关(r=0.85,P<0.01);ILK与Integr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 ILK可能通过介导Integrin参与IgA肾病的异常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尤其在IgA肾病早中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在额叶皮层用KCl诱导产生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 spreadingdepression,CSD).MCA04 h后,利用550 nm内源信号光学成像(optical intrinsic signalimaging,OISI)监测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顶-枕叶皮层内源光信号变化.成像1 h内观测到一系列诱导CSD波(14±3次),CSD波局限于顶-枕叶皮层中央区域扩展,以光强的显著下降为特征;而旁侧区域光强无明显改变,不具备CSD波特征,表明CSD波未传播到该区域.随后TIC染色证明上述旁侧区域已经梗死.实验表明:MCAO后4h,皮层区域旁侧部分会梗死;CSD波的0IS变化可用来区分缺血梗死区和外周供血较为完整区域(未梗死区).  相似文献   
24.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IgA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对IgA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MIF和人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的表达。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观察。详细收集每例患者肾活检时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TUP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与免疫病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对照组和IgA肾病轻度组仅有少量MIF和CD68表达。中、重度病变组较对照组及轻度病变组MIF和CD68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MIF和CD68的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肾组织内MIF、CD68及MIF /CD68 表达与TUPr及CCr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肾组织内MIF表达上调所导致的巨噬细胞浸润增加是IgA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
外源性人TIMP-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及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外源基因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human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hTIMP-1)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家系染色体上的整合和精确定位,应用Southrn印迹检测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的位点及拷贝数.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单位点形式整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F4~F20代转基因小鼠中外源基因的整合.结果证明,该家系转基因小鼠自F4代起是纯合子,外源基因整合在17号染色体E区;反向PCR法(Inverse PCR, IPCR)克隆出约3.8 kb外源基因整合位点处的侧翼序列.分析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在17号染色体E1.3区,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基因第23个内含子区域.结果提示,获得的转基因小鼠为纯系,外源基因hTIMP-1已稳定整合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并能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26.
为探索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基因(high affinity sodium-dependent dicarboxylate transporter,SDCT2)3′端非翻译区是否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作用,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SDCT2βmRNA的3′端非翻译区内存在585nt的AU富含区(AU-rich region,AUR),其中包括3个AU富含元件(AU-rich element,ARE),然后将SDCT2β的AU富含区DNA片段插入报告基因GFP表达载体pcDNA-GFP的下游,构建pcDNA-GFP-AUR表达载体并转染HEK293、HKC和LLC-PK1细胞系,用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GFP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DCT2β的AU富含区序列可显著降低GFP的表达水平(P〈0.01).利用放线菌素D阻断RNA转录后,每隔2h从稳定转染的HEK293细胞中提取总RNA,用RNA印迹分析GFP mRNA的稳定性.结果显示GFP-AURmRNA较GFP mRNA不稳定.这些结果提示,在SDCT2β3′非翻译区的AU富含区内存在基因表达负调控区,该区可降低mRNA的稳定性、促进mRNA的降解,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27.
为了确定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共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sodium-dependent 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 SDCT2,NaDC3)在细胞内的定位,构建了SDCT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SDCT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的基底侧膜上.同时将SDCT2-EGFP融合基因mRNA显微注射到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可见融合蛋白的绿色荧光仅分布在细胞膜上.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信号序列,将SDCT2基因的N端及C端分别缺失,并构建缺失突变体与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它们转染到LLC-PK1中,观察SDCT2 缺失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N端缺失的SDCT2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中,顶膜和基底侧膜上也有表达;C端缺失的SDCT2蛋白主要位于基底侧膜上,顶膜几乎没有表达,细胞质中表达很少.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SDCT2只表达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膜.这表明SDCT2蛋白的N端序列对其亚细胞定位是必需的,人SDCT2蛋白的基底膜定位信号位于N端序列中.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讨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19ARF对人二倍体细胞复制性衰老的影响, 构建了重组p19ARF真核表达载体, 并通过脂质体的介导将p19ARF基因转染到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WI-38中过表达, 观察其对WI-38细胞衰老的影响. 结果发现与对照细胞相比, 在p19ARF基因导入后, 细胞中p53和p21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细胞传代数减少10~12代, 生长速率降低, 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 衰老标志物SA-β-gal染色阳性率上升, 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细胞形态呈衰老细胞样变化, 这些结果表明p19ARF高表达可促进人二倍体细胞的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29.
根据 Gen Bank中 TIMP- 1基因的碱基序列 ,用 RT- PCR方法从人的正常肾组织中克隆出包含信号肽在内的 TIMP- 1全长 c DNA序列 .采用 T- A克隆的方法将之插入 p CRR2 .1中间载体 ,DNA测序证实该片段序列与文献报告的完全一致 .利用亚克隆的方法将 TIMP- 1 c DNA片段克隆到 pc DNA3载体上 ,构建出 pc DNA3/ TIMP- 1的真核表达载体 ,通过脂质体 DOTAP转染至 COS-7细胞 ,Northern印迹及原位杂交证实在 COS- 7细胞上获得人 TIMP- 1的高效表达 ,细胞增殖实验表明 TIMP- 1的高产表达可促进 COS- 7细胞的增殖 ,证实了所转染人 TIMP- 1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尤其是非肥胖CKD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就诊的CKD患者共573例,其中非肥胖CKD患者510例,检测患者的身高、体重、空腹胰岛素、血肌酐、血尿素氮等临床指标,计算患者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以BMI≥28 kg/m~2定义为肥胖,按照e GFR水平将CKD分期,建立HOMA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价IR情况,对CKD患者及非肥胖CKD患者各期IR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应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HOMA-IR指数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随着CKD患者肾脏功能的逐渐恶化,IR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各期CKD患者及非肥胖CKD患者IR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P=0.000)。在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KD患者的HOMA-IR指数与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 GFR呈负相关。非肥胖CKD患者的HOMA-IR指数与年龄、尿素氮、甘油三酯、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与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 GFR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KD患者的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CKD分期进入最终回归方程,HOMA-IR与BMI、血尿素氮、甘油三酯、CKD分期呈正相关(P0.05)。非肥胖CKD患者的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进入最终回归方程,HOMA-IR与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CKD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IR的发生率随CKD的进展逐渐升高,肥胖、血尿素氮升高、甘油三酯升高、肾功能降低是CKD患者发生IR的相关危险因素,血尿素氮升高、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肾功能降低是非肥胖CKD患者I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